微信分享图

四王吴恽与娄东画派的渊源

2015-03-24 11:35:07 未知

  “四王吴恽”何许人?“四王吴恽”是指清初的六位著名画家,即:王时敏(1592—1680)、王鉴(1598—1677)、王翚(1632—1717)、王原祁(1642—1715)、吴历(1632—1718)和恽寿平(1633—1690)。  “四王吴恽”六大家出生于明朝,算是明朝的遗民,而作为一个画派,“四王吴恽”被尊崇为“正统”地位的时间大致是在清初,这六位艺术大家的主要艺术实践活动也在清朝,史称“清六家”。

  “四王吴恽”画派奠基人是王时敏和王鉴,两人岁数相差6岁,是同宗,王鉴谦虚地以王时敏子侄辈自居。王翚、吴历是同龄人,都是王时敏和王鉴的弟子,恽寿平比这二人小一岁,与王翚是一生的知己。王原祁是王时敏嫡亲的孙子,在康熙年间艺术声望响亮。这六人的绘画风格相近,有明显的尚古意趣,他们共同的艺术宗师,是明代的董其昌。

  清六家衍生出了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及常州画派。

  所谓娄东画派,是以地域起名的,历史名城太仓位于太湖进入东海的三条主要河流之一的娄江东面,所以称为娄东。娄东指的是今天的江苏太仓城。明清时期,王姓家族一直是太仓的望族,王时敏、王鉴和王原祁都出自这个家族,也是娄东画派的核心代表人物。

  王时敏和王鉴彻头彻尾的明代遗民,出生在明朝,做过明朝的官,降清以后,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归隐山林,不再出仕。

  王时敏的父亲王衡早逝,他与祖父王锡爵生活在一起,王锡爵曾经是明朝万历年的宰相,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4岁的王时敏出任尚宝丞(就是管理皇帝玺印的官),后来他又升任为太常寺少卿(掌宗庙祭祀礼乐),仍兼管尚宝司事。所以后人也称呼他为“王奉常”。于崇祯五年(1632年)称病辞官,隐居西田别墅,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

  王鉴是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官刑部尚书)的曾孙,于明代崇祯六年(1633年)三十六岁时中举人,三十八岁以祖荫任左府都事,进而出仕广东廉州太守,“时粤中开一米,鉴力请上台得罢。”他以刚正态度力罢开矿恶政,却险遭牢狱杀身之祸,二年后即罢归。至四十岁,他的仕宦生活即告终止。

  清顺治二年(1645年),作为大明王朝的遗民,当清军兵临太仓城下的时候,王时敏和王鉴没有拿起刀枪来反抗,打开城门伏地投降。作为饱读诗书的文人,这是对大明王朝的不忠,是变节行为。带着深深的愧疚,他们从此隐居民间,衷情翰墨,以此解脱满怀悲凉。

  太仓降清之际,王原祁才是3岁的孩子。康熙九年(1670年)王原祁(28岁)高中进士。祖父去世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年(1681)王原祁出仕,此时他已经39岁。他起先担任了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又到直隶省顺德府的任县做过4年知县。后来王原祁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成为康熙年的画界领袖。

  清朝方薰在《山静居画论》分析得非常入理。他说“奉常祖孙(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俩)为一宗。”还说,“西庐麓台。皆瓣香子久。各有所得。西庐(王时敏)刻意追模。一渲一染。皆不忘设。应手之作。实欲肖真。麓台(王原祁)壮岁。参以己意。干墨重笔皴擦。以博浑沦气象。尝自夸笔端有金刚杵。义在百刧不坏也。”可见,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俩的艺术道路都是追随黄公望。王时敏模仿黄公望,手法非常熟练,一渲一染间都能够看得黄公望的特点,所以非常逼真,而王原祁到了中年以后,开始加入了自己的笔法,他的主要特色是干墨、重笔皴擦,以达到山水画“苍苍莽莽”的磅礴气象。这种笔法,王原祁自诩为“笔端有金刚杵”。

  而王鉴的画法显然与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俩有所不同。方薰说,“廉州(王鉴)追摹古法,具有神理”。还说,“廉州匠心渲染,格无不备。”就是说,王鉴的画,也是从追摹古法中而来,但是他是集众人之所长,而不是偏取一家。他的渲染笔触,格无不备。王鉴的画,不仅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也吸收了“北宗”画家的一些手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