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vs唐太宗:艺术品收藏之最
2015-03-24 15:15:57 未知
古今中外,众多名人雅士都十分的喜爱收藏,闲时细细把玩,寓情于物,享受收藏之趣。不少名人深谙收藏之道,他们涉猎广泛,藏品丰富。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珍藏,这些珍惜的藏宝总是让人惊诧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那些珍宝因珍视而格外贵重。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些超级名人都喜欢那些收藏吧!
1、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生死不离《兰亭序》
兰亭集序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并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记,不惜重金搜求其墨迹三千六百纸。死后竟以《兰亭序》随葬,由于他的提倡与推崇,确立起了王羲之“书圣”、“书法至尊”的崇高地位,开创了有唐一代书风,影响了从唐至今一千多年的中国书坛。唐太宗对王羲之的无限推崇表现在诸多方面。
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的收藏爱好是举世皆知的。晋人王羲之名作《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2、乾隆帝
乾隆的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
青铜
玉杯
《富春山居图》
米芾《吴江舟中诗》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顾恺之《女史箴图》
乾隆皇帝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1000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在清宫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三希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旬《伯远帖》最为乾隆所钟爱,并以名之。“四美具”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 《蜀川胜概图》 《九歌图》 。乾隆皇帝不仅重视收藏,还对宫中藏品进行了整理、登记,为后世收藏,文物保管做出贡献。
3、张伯驹
“民国四公子”张伯驹收藏古代书画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隋展子虔《游春图》
李白的《上阳台贴》
张伯驹一生痴迷于文物书画的鉴赏和收藏,他从30岁开始收藏古代书画。黄金易得,国宝无二,为了珍贵文物不外流,他不惜一掷千金。他曾收藏过的重要古代书画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隋展子虔《游春图》、唐代诗人李白的《上阳台贴》唐杜牧的《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的《山居图卷》等等。
4、慈禧
末代女王慈禧--一生钟爱翡翠收藏
“一露甘甜”。故宫收藏的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材质是冰种带彩翡翠这是一张枯萎的荷叶,生于淤泥而一身清净无染。秋荷波动曲折,露珠晶莹滚滚。
“御风而上”玻璃种翡翠。高21厘米简洁有力的线条,表现出幽兰之叶御风飞扬,而叶上的蚂蚱也巧妙的增添了无形的风动之美。兰叶几乎垂直的角度,必须选用上乘的墨翠水石,其独特的优异韧度,才能承受如此奇险的构图表现。
“夫唱妇随”冰种黄翡。高16厘米一株傍石生长的兰花,轻灵美丽,兰叶上,两只蚂蚁前后相随,好似人间的“夫唱妇随”此作挑战雕工的极限,以冰种黄翡翠雕出悬空、捻转、长而细薄的兰花,质地坚硬的翡翠幻化为柔软的花叶,叶转如风动,花薄似透光。
“喜迎仙客”玻璃种翡翠。高22厘米翡翠质地绝佳,澄澈水润,光洁匀净,细腻中呈现了玻璃般清透的光泽。
慈禧太后珍爱玉器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她把成色好的玉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足能装满3000檀香木箱。慈禧太后的皇冠多用玉器和珍珠组成,肩上披的斗篷有3000颗巨型天然珍珠,斗篷下面摆有玉坠饰品;而她手腕上的玉镯,则是深色翠绿透明玉。
5、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与其丈夫赵明诚爱好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
《北齐临淮王像碑》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