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第1540期】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杭州站(下)

2015-03-25 16:19:07 毛悦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第1539期】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杭州站(上)

【雅昌讲堂第1540期】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杭州站(中)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杨劲松老师发言!

  杨劲松:因为我看在座下面人听的很辛苦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话筒给他们说。

  刚刚几位专家老师讲的都蛮在理的,其实真的,每个打铁的人自有打铁的方法,图像时代是一个假问题,如果你自己不坚定,不清楚,你一定以为灾难来了。如果你心里面很清楚,这个什么图像时代也,什么后现代也,其实重要的是你在今天的文化现场,你能够给社会提供什么。如果你的艺术能够让在座的人感到心跳,感到有意思,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文化。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都已经看的很清楚,艺术一定要创新,至于是不是图像的危机,至于是不是我们的一个陷井,我觉得每一个做实践的人应该特别的去掂量掂量。

  我就讲这些。

  蔡万霖:在开幕上杨参军老师讲到展览,说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的作品,刚才孙景刚也提到这个问题,这个油画全国邀请巡回展是首届,就意味着明年我们还会策划第二届更大规模的展览。

  还告诉大家,在座的学生,我们大韵堂所有的展览,所有的艺术家都会到我们最大的公开的互联网的平台上,每年参加中国当代优秀艺术家各方面的点评,所有的点击量,年度的评价。这个是我们在我们计划之内的,我们首次有可能放在上海来做。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哪一些优秀艺术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所以我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我们的展览要重视起来,对我们大韵堂策划了艺术展览一定要重视起来,我希望你们一定要推荐你们最好的学生,拿最好的作品,在大韵堂这种学术的平台上展示你们所创作的这种艺术的成果。

  你放心,你只要有思想,画得好,大韵堂就不会让你失望,他就会让广大所有的艺术爱好者了解你,你就会出名。因为我们大韵堂艺术机构将在一年以后,来设置我们的国际机构,我们大韵堂今年要在全国落地八家美术馆,我们有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广州、重庆。我在要我们整个的立体式的,包括学术,包括市场,包括所有的全部的展现,我们大韵堂官网和我们的E库网是中英文两版,在一年以后,我们会对艺术家,在国际上对欧洲、亚洲整个的传播。我们2014年3月份在法国搞了中法展览。我们在欧洲还被评为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大韵堂艺术机构2014年最活跃的艺术机构。

  我们有信心,使我们中国的艺术家,优秀艺术家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实现他们的理想。我希望打造一个我们艺术学院的学子,在大三,或者是研究生将要毕业的时候,想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传播他自己的艺术方面的成果,想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进入中国现代艺术的市场我希望大韵堂是唯一的选择。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著名的美术批评家中国美院的教授杨振宁老师发言。

  杨振宁:这个展览还是出乎意料的,发现是不一样的,杨参军老师让我回忆起上一回国美之路,我还记得国美之路有一个学术的系列展讲,我参加的是许江院长那一场,所以那天我印象特别深。

  我想今天看这个展览,它对应的特别好的一个地方,我就谈一点感受,这个展览,我们平常在做展览的时候,或者关于其他院校之间比较的是大面积,这次有一个点特别好,师徒之间。

  技术永远在出现,你不可能永远回到技术的时代,关键图像对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这些技术会不会抹平掉。前天法国的画家提出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在今天自动化的时代,最大的恶果是什么,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所有的产品,所有的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所以我们打交道的方式,我点个赞,你也点个,你对这个人的理解和我的理解都一样的,这是最可怕的,一个自动化时代甚至与卓别林那个时代更加极端的同质化。导致我们今天,我们油画系艺术家是特别敏感的感觉到,这种直接影响到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的视觉的方式都会同质化,就是你跟我看待世界都是一样的。在绘画的表现语言都像电脑打印出来的,这个可能是我们的视觉,或者是所谓的图像危机最重要的,对艺术家来说最敏感的。这个导致我们所有的感官和人跟人之间的差异。在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直接点,或者这个展览给我的一个感觉,它把点落在教育上,师徒之间人都不知道,就一个点,只有你徒弟知道老师要表达什么,因为你是朝夕相处的,就在日常的交流里面,这样的日常里师傅把这个传给徒弟。这个是最能保持绘画语言当中最秘密的一个唯度。

  试图之间的秘密相授那种可能性,这种相授有很多种,一个老师跟学生之间也有很多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艺术教会当中最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展览当中让我看到这种可能性,多种的师徒之间的,互相传递秘密力量的方式。这个最动人。

  这个艺术家自己看自己其实是挺奇妙的事,就是所有的创作在今天这个技术时代里面,它会很快的变成,在创作的时候同时在看自己的作品。其实艺术家肯定是这样的,他自己肯定是一个观看者,一般在绘画的时候,创作的时候观看两种方式同时进行。今天跟师傅在一起,杨参军老师在开幕式提到了,他的当时肯定不一样,就是我跟我的老师老师的作品放在一起肯定不一样的。所以这种感官对参加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他对自己的创作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对参展的艺术家都会有别样的体会在里面。

  我在看这个画册的时候没有做到这一点,它打乱了,我看展览现场的时候,有这个感受。所以你可以更加对比出展览现场这种方式的独特性。

  我想简单提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展览是成功的,我无法对这个展览作很生动的一个描述,我有时间再来看,这是这个展览诱人的地方。谢谢!

  主持人:杨老师谈的非常好,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好像提名的那几个学生,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从画面上看不出任何传承。

  下面我们请我们的孔令伟老师发言。

  孔令伟:今天我接到两个主题看了以后,两个主题都非常好,为什么好?这个问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答的也是错的。

  我们说差异,不用看别的学校,就看我们油画系本身,本身就不一样。这个问题意义在哪里,实际上我认为这个问题引起我另外一个思考,它让我们把油画的东西,或者油画当下的问题,和我们一些优秀的人物,和我们的老师,和我们这些传统文化,甚至和伟大的人连接在一起。这样有助于中国的油画整体的面貌做一个判断,这个判断优秀的艺术家,以及他背后的传统,来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是一个判断,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判断,所谓的图像时代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很多人偷懒,其实不是图像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人活动的能力,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过于庞大的东西会压缩思考的能力,压缩我们想象的能力,但是我们能不能用更强大的力量去反弹呢。我想王老师谈的这个就是这个问题,我是很同意他的看法,确实环境是有压力的,你说哪个时代没有压力,每个人都有压力。我们这个时代的压力在于我们可能想象力和个人能力的压力。艺术家的压力应该是不要过多的表现自己的外部,而是自己内部的提炼和深化。

  这是给我带来的比较大的启发,我举一个例子,孙景刚老师就很好,他的这种感受都非常真切,非常真实。他画的画,我觉得很好,破破烂烂的汽车,就像一个纪念碑一样,在19世纪中末期的时候是一个能力,在今天就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大汽车,我觉得这个感受比较真实的。

  今天更多的是来自于外部的,而是来自于自己内部的,非常本能的,非常自我的这样一种感受就很感人。

  关键我们能不能从最真实东西中找出既能感动自己,又能感动别人的。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王晓琳

  王晓琳:非常抱歉,中间出去了一下,开另外一个会了。因为昂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美协教育委员会的会长,我刚才还另外一个会,就是想今年通过这个委员会推出为我们的在校的学生,为高校的青年老师来做一些展览,作为为美协培养新生力量,所以刚才我们去商量这个展览的事实。

  前面没听见各位专家、教授的高论,我只是从我的角度谈点我的感受,这个展览是第三站了,第一站上海也参加了,所以也比较知道。

  从我的角色来讲,我在学校是负责教学的,教学管理,很多问题到我这边的时候,都觉得是很纠结,也很很困惑。我本来讲抛给我们这些教授专家们,来帮我来答复一下。

  我觉得在学校的教育当中,基础教育和到了老师的环节,也是这样一个培养模式,也是目前的专业院校,至少中央美院是这样的基础,专业技术工作室,然后在研究生还在工作室,现在研究生也会增加点打工的课。在这个环节的衔接过程中,我们哪些基础课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一个是我们守着原来的传统的基础,还是说面向现在不断发展的多元的文化,当代艺术的冲击,包括各类的,全世界来的信息,对学校的冲击。因为大学不是高墙之内的教育,它跟社会、文化,各个民俗相关,特别跟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所以学校已经不是关门办学了。势必会受到各样的影响,同时,还有我们的行政,因为我这儿更多的是对上面的教育部、教育厅这样的管理,他们的一种体制内的管理,就不太了解我们艺术院校的特色,他会采用综合性大学的要求。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如何处理艺术院校和体制内的这些关系,如何处理我们原来想要固守的一些传统的教学和现在面临的一些挑战。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我做教务处长一直在关心的,也是在不断地和老师们来探讨的。

  所以这些中央美院我们也是用了三四年在对工作室的教学梳理,同时也在做研究生、导师,也在做自己培养方向的梳理。我们也在总结,大基础要给学生什么,专业基础要给学生什么,到工作室教学,这个工作室导师,他的自己的这种艺术追求,所有说的学养,他的素养,他的品位格调对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问题。

  而且更重要的一条,目前我们的基础教学是不是满足所有的工作室教学的需要,就是学生未来的发展,专业基础是不是还需要?其实这个也是我们校内自己在讨论,在争论的,各位老师也是在不断地谈话。

  我更觉得作为一个大学,我们更学生大概就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一个是在基础阶段,我觉得要提供一个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我们在高等教育当中,一定说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是从现在特别是在艺术教育和其它的学科不同的,更多的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更多的是要动手,要实践,同时还有一些艺术的素养,文化的素养。所以在大基础阶段,更多作为学校就是给学生提供可能性。无论是文化素养,要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材料,对他未来的创作和发展启发和创造的材料,这个大概是基础部分要做的。

  到了工作室那边,导师的作用,现在导师的作用和过去那样的导师大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是说你导师说一学生就是一,我们从这三站的展览当中,其实作为导师带着学生一块来展览,实际上自己心里也会有点忐忑,我觉得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挑战。同样都作为艺术家来参展的时候,老师呈现出来是什么,学生呈现出来是什么,这个当中有老师的教学,同时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的创作,老师在这个当中的作用,不是仅仅的教你技法,更多的是真的是导师的导字。就是你在这个当中可能是对他的一些思想启发,对他一些想法的促进,能够帮助他去发现问题,能够帮助去解决,或者解决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出路,导师不能替学生解决,只是作为一个辅助。

  我更多的感觉到现在的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如果这个学校教育质量好,如果这个学校对于课程评价的时候,往往评价的是老师,虽然我们没有说,但是对老师的挑战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决定我们这些院校,我们的学生质量的是我们这些院校在一线的所有的老师。因为你的老师的艺术修养,老师的眼界,你的水平,你的胸怀,你的包容度其实决定了这些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是我感觉,这个恰恰反馈出来,我经常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我们更希望做的是服务的一个工作,一个平台的保障,所有的资源提供给学生,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变成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一种方式。所以未来的学习方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学习、共同研究,共同尝试各种不可预知的一种探索,学校就是提供这样的土壤,提供这样的可能。

  我们今天这个开幕式我也说了,非常感谢大韵堂机构,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艺术机构,介入我们的艺术教育,所以能够让我们学校的这些东西呈现给社会,更多和社会产生互动,我们也会听到社会对我们的一些反馈,同时也对我们督促,我们自己反观自己的教育什么困境,解决什么问题的。不断这样的研讨,不断地思考,大家一定会得出不同的思路,而且每个院校有自己的特点,我觉得不一定非要一个模式,其实我们中国现在的高等艺术教育基本是一个模子的,学科是国家规定的,培养的内容、方案等等都是一种框架式的,都是规定的动作。我觉得艺术院校在国家的体制之内找到自主权,这个自主权谁来主导,是我们所有的老师,你要提出专业的主导性。我的责任是干什么,我是保障老师的这些理念,这些方法能够顺畅的实施。这个大概就是我的责任了,也是在教学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更多的希望跟老师沟通。所以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谈一点自己的感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晓琳老师给我们的总结,非常的全面。

  今天我们由于时间关系,不是因为冷的关系,我们研讨会很成功,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