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反思我们共同面临的处境

2015-03-26 10:58:43 朱哲琴

  我们为何要从大山中出走?我们为何要从城市中转身?我们的所在已是危机四伏、四面楚歌,我们该往何处?

  从北美回到北京,还没能从时差中调适过来的我,清晨三点将高屯子的近作《羌在深谷高山》的样稿捧在手中。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张图片上,停留很久。图片上,一老一少两个高山羌人,身处繁华都市的马路边,父亲手提烟袋坐在地上,睁眼斜盯着前方;儿子脚穿羌绣云云鞋,身着休闲衣裤,手执神仗,目光迷离。两个高山羌人,仿佛被都市繁华购物街区的高楼和高楼上的图像、文字信息,重重围困。

  这是2009年8月,一次为宣传羌绣的慈善活动,汶川夕格羌寨的杨贵生、杨永顺父子,当时被请到香港去演出释比舞蹈,父子俩刚到香港时的情景。这一次,我与高屯子、颜俊辉夫妇因羌绣结缘,也认识了贵生、永顺父子。

  面对这张图片,我不禁掩卷沉思:从遥远的大山,从大地震中逃离出来,蹲在香港时代广场路边茫然怅望的羌族父子,不正是幸存于时光机里、在人类进化链条中,历经迁徙与生死劫难,在现代文明的变革中,强悍、窘迫、挣扎着的我们吗?

  高屯子历时多年关照羌族的迁徙和命运,他用大全、近景或特写记录在迁徙、、祭祀、耕耘中的羌人现实境况;镜头的另一边,他又以微距,将隐藏于内心的理想与周遭的现实,以及古老文明的危机与羌人的现实生存处境作比对,以图片、影像、文字三种手法平行记录,完成了一场自发的,具有人类学意义的人文探索,和纪实与艺术实践的深层对话。

  表面看来,大山深处的羌人无论从自然、信仰、教育、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与城市生活中的我们相距十万八千里。但是,这看似身处两个世界的人,今天却面临着相同的生存的困境与精神的危机。地震、战争、极端气候、环境与信息污染,在现实时空中如影随行。外部环境的危机,内在精神的困顿。我们对现实的不满,但又无力去重创一个新的理想国!该前行还是后退?何去何从?无论你是谁,是否都曾这样地被问或自问?带着这些问题,在某一个清晨,当你从辗转反侧中起身,也许会如象此时的我一样,顺手翻开这本《羌在深谷高山》,正好将“夕格羌人的第五次迁徙”那一章中的“火塘论坛”那一篇打开,我相信,你将得益于作者拍摄、书写的诚恳发心,并让你在阅读时,与作者,与大地震之后的高山羌人一道,去面对“哪一样东西对人类伤害最大”这样的重大命题。严木初:“我说现在对人类伤害最大的是人心”。羌寨火塘边即兴随意的问答,一定会使你在会心一笑或掩卷沉思间,获得某种救或赎的启示。

  朱哲琴Dadawa

  音乐艺术家、中国新音乐代表人物;“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创始人。

  朱哲琴以其独特的嗓音和与众不同的创作哲思,成为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国乐坛奇才,与当代艺术先锋跨界合作的声像作品被中外爱乐者奉为经典。其参与制作和演唱的《阿姐鼓》专辑全球56国累计销量三百万张,音乐影像片在81国首映播放,为中国和世界乐坛缔造音乐里程碑。其最新创作的《世界听·见·朱哲琴与民族歌乐师》已于2010至2012年间,先后在香港、上海、广州、杭州、北京、德国汉堡等城市的顶级剧院上演。

  2009年1月,朱哲琴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邀请,担任“亲善大使”,同年与UNDP共同发起“世界看见”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从民族音乐及民族手工艺两部分开展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多元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