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插画,文学艺术的再创造——插画创作谈

2015-03-26 13:50:43 冯琎

  

《白蛇传-游湖》

  在一些高等美术学院,插画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方向。插画艺术的社会功能非常明确,直接服务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与解读。因此它往往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插画的出现能够给文学作品增光添彩。中国古代明清小说的出版者就已经非常知晓插画对作品发行的作用,各种精美的画本小说常常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在服务于文学的过程中,插画艺术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样式,具有了自己特有的创作手法、审美传统、艺术魅力。我小时候就曾经被《封神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中的精美贴切的插画所吸引。那些大家之作将小说人物从文字形象转换为视觉形象,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的可感性、形象性,使得文学阅读更加赏心悦目、清晰深入。

  插画创作可以称之为是一种艺术的二度创作或再创作,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有依据、有创意、有个性一直就是衡量插画创作高下与成败的基本尺度。与其他各种绘画创作不同,插画创作必须以忠实文学作品为前提,游离文本、有悖原作只能是败笔。作为一名插画艺术家既要有娴熟的绘画技艺和版式设计知识,更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将各种文字形象视觉艺术化的能力。当然插画艺术家并非是一个文字形象的图像再现者。在插图绘画过程中,插画艺术家要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作品人物的情感、对社会审美的体悟都通过自己的画笔展现出来,使得每一幅作品既是书籍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个人艺术理想的生动展现。因此,符号的转换与互补成为每一个插画艺术家的日常思维习惯与艺术理想所在。

  2004年,我创作的插画《小凤仙传奇》入选了第十届全国美展。这组作品是以民国初年名将蔡锷与名妓小凤仙的爱情故事为题材,采用单线白描技法绘制,画面注重疏密穿插。四幅插图分别代表四个季节、四种心情,内含起承转合之意,用以刻画小凤仙这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由于此插画需单独展示,故每幅插图都配以简练文字,力求引起观者共鸣。创作这组插图作品,我并不着眼于动荡乱世时代的烘托,而专注于蔡锷与小凤仙情爱故事的描写,以女性画家细腻委婉的感情来描绘出小凤仙玉骨冰肌、楚楚动人的神韵。也许正是这种特有的艺术情怀引起了评委的青睐与关注,从而能在层层遴选中胜出。

  

《牡丹亭》插画四幅

  2009年,我又创作了插画《白蛇传》 ,再次幸运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创作之初,我翻阅了大量民间文学《白蛇传》的绘图版本,其中最精美绝伦的是我国著名连环画名家任率英和孟庆江先生创作的连环画《白蛇传》 ,或色彩绚丽,或线条优美,让人大开眼界。赞赏之余,如何让自己的创作杜绝雷同、别具一格,便成为严峻挑战。怎样让大众熟悉的文学人物形象更具视觉冲击力,就必须在人物造型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而皮影戏这个乡土视觉文化元素的引入就成为破解难题的诀窍。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皮影资料,专程拜访了老艺人王钱松,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作素材。如小姐与丫环、伙计与掌柜、和尚与道士、文人与武将的服饰差别,皮影兵器、树木、家具的表现方式等。为进一步增加地域文化特色,海宁灯彩和剪纸也被融入到了我的作品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画这些桌椅、游船、桥、宝塔,还特意为这十幅图的题目刊刻了十枚印章,由于连环画规定的尺寸有限,我的每一幅画的画心只有29×41厘米,所以相应的人物和景物都必须缩小,故此系列作品的创作极费心力、极费眼神。

  前不久我又创作了两组《牡丹亭》的插画。我国多位著名艺术大师都曾经创作过连环画《牡丹亭》 ,无论是戴敦邦、郑家声先生的彩绘《牡丹亭》 ,还是高云先生的线描《牡丹亭》 ,都用各自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精准的艺术语言描绘了这一爱情故事,成功塑造出了杜丽娘这个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或许同为女性,我对于杜丽娘尤为钦佩,从初始的矜持、温顺到后来的叛逆、反抗,她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坚定执着。这样的一个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让我立刻萌生了绘制《牡丹亭》插图的创作欲望。我的第一组插图,采用的是白描勾线,以人物和环境的局部特写来突出人物丰富的神态和微妙的思想感情;戏曲人物的头饰和穿戴是非常漂亮的,细细地刻画出来很入画,并且以画现代人物的方法来画戏曲人物也可以跟其他画家创作的《牡丹亭》区别开来,而用白描的形式则可以起到整体统一的效果。第二组插图,我利用了古代版画插图的特点:构图严谨,装饰性强,黑白色对比强烈,画面场景内容丰富,线条挺拔有力,但是个人觉得画面采用黑底白线的绘制方法会更新颖,视觉效果更好。

  有些人以为,插画“有本可依” ,创作难度不大。其实不然,插画艺术创作对画家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画家有深厚的文学素质,还要有极高的国学修养。只有那些能够被文字所感动的画家、能够用图像感动人的画家,才能成为优秀的插画艺术家。张守义、秦龙、袁运甫、王怀庆、董辰生、李国靖、李培戈等就是这样一批前辈,他们几乎都是在积累了大半生的人生经验、绘画经验以后,才逐渐开始在插画艺术这块文学与美术两座高山之间的园圃中收获自由,进而让许多插画作品成为了时代丰碑。其实这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公理:任何在艺术方面的开创性发现,都离不开艺术经验的历史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艺术创作需要灵感,而任何灵感的激发需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这个积累与等待的过程也许要一生的长度,钟情于插画创作就如同情感之托、快乐之源,唯有倾其一生方能慰藉人生。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