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谁是赢家
2015-03-30 09:39:32 刘钢
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绝对是一次全球性盛会,参与者不仅有来自五大洲的画廊和收藏家,还包括一些世界顶级美术馆的馆长和高级策展人。从参观者的来源和层次可以看出,香港巴塞尔的影响力和学术性比往年有显著提高。展会期间,笔者遇到艺术家汪建伟。他感慨地说,现在巴塞尔艺博会的展示功能越来越明显,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艺术展销会了;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几乎不亚于某些双年展。他的评论给我很大启发,我开始意识到,香港巴塞尔不仅已成为一个级别很高的国际艺术展,而且还是一个推广各国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虽然在这个“世界之窗”亮相的是艺术家和画廊,但是真正同场竞技的还是各国的艺术文化成就。有竞争,就有输赢。香港巴塞尔的这些参与者中,究竟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呢?
有人以为,台湾的耿画廊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它将赵无极的作品以3000万美元的高价卖出。也有人觉得,那些首次参加香港巴塞尔的大牌画廊开发了许多新客户,它们才是最大的赢家。但是笔者认为,今年真正的大赢家是日韩艺术。
此次香港巴塞尔,日韩画廊不仅延续去年的做法,主推“物派”和“具体派”,而且还加大了力度,将其代表人物的作品展示在非常显眼的地方。“物派”和“具体派”都是成熟的艺术流派,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展览业绩。日韩两国画廊都利用这一优势,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笔者在几家展示“具体派”作品的画廊看到,展区桌子上都放着一本题为《具体—壮观的游乐场》的书,这实际上是2013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出版的一本展览图录,展览的主题就是“具体派”。香港巴塞尔期间,苏富比拍卖行在其画廊举办了以“亚洲前卫艺术”为题的双联展,其中包括“具体派传奇”“韩国单色美学”两个标志性展览。日韩艺术界这种主题明确、整体推广、一二级市场双管齐下的做法非常奏效。不仅让世界看到日韩艺术的发展成就,而且还会留下“目前日韩艺术是当代亚洲的主流艺术”的印象。
东南亚艺术在今年的香港巴塞尔也获得了不少成就。去年未展出任何东南亚艺术家作品的艺聚空间,今年将几位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安排在展区的主要展位。
对于欧美艺术而言,香港巴塞尔是它们开辟的新战场。欧美画廊来香港的目的就是要将欧美艺术推销到亚洲。从公布的销售业绩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如愿以偿。
反观中国艺术,不得不承认,咱们是输家。再以艺聚空间为例。去年这一区域展出的17件作品之中有9件来自中国,占53%;但是,今年的20件作品中只有5件出自中国艺术家之手,比例下降到25%。
中国画廊展出的作品比起前两年有了明显变化,今年再也见不到岳敏君的“笑脸”了。此现象令我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段评论:“岳敏君的意义不在于他的作品,而是其名字的经历。十年之间,由默默无闻变成大名鼎鼎,之后迅速从如日中天转换到日薄西山。这一戏剧性的变化,使岳敏君成为当代艺术市场史中的典型人物。”
的确,我们正在为市场炒作支付惨痛的代价。F4之后,中国艺术似乎失去了发展方向。今年有许多内地画廊在香港巴塞尔设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人数也不少,但给人的感觉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看不到亮点,也无法摸清脉络。唯一的印象是整体看“个头巨大”。似乎在提醒世界各地的藏家,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展会期间,本人也获悉了一条有利于中国艺术发展的消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宣布,将委派其三星资深策展人Alexandra Munroe女士,携手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于2017年秋季举办以“中国实验性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展览。此展览将汇集中国在1978年至2003年间出现的重要艺术作品,其中既有学院派,也有前卫艺术。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是一家世界顶级美术馆。毫无疑问,这一展览将会把国际艺术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当代艺术。现在虽然无法得知参加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名单,但是从2003年截止年限可以推断,2004年香港苏富比首次“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之后出现的作品,绝对不会在展览中露面。艺术圈的人都记得,正是从那场拍卖会开始,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卷入市场炒作的漩涡。
这一消息令人既欣喜又悲哀。喜的是,国际一流的美术馆已经在刻意避开市场炒作的影响,着手梳理中国25年改革期间的当代艺术。悲的是,中国艺术圈的很多人仍然沉醉于市场,在炒作中喜笑颜开。
(作者为收藏家)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