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博物馆 让岩画讲述古老的故事
2015-03-30 09:44:53 阿勒得尔图
群雕展示先民创作岩画场景
1999年,包头博物馆“石破天惊——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主题展览首次向社会开放,2000年,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岩画为主题的展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16年后的2015年,包头博物馆再次推出同名展览,又会带给观众怎样的惊喜?
走进展厅,一块横卧的巨石镀着一层暗红色的曙光,古朴、遒劲、稚拙的“石破天惊”四个大字镶嵌其中。山崖般层叠的墙体上刻满各种古老而神秘的岩画符号,犹如一部尘封千年的历史巨著的扉页刚刚翻开,由此产生的好奇和渴望犹如磁石,吸引人们走进主题展厅。
包头博物馆将阿拉善曼德拉山、巴彦淖尔狼山、达茂草原、固阳秦长城岩画点的仿真实景和52件岩画文物分远景、中景、近景错落有致地移植到展厅当中,再辅以拉米娜图板上展示的国内外148幅岩画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的1241幅国内外岩画图片,营造出一种浑然一体、巧夺天工的审美氛围。
重装上阵的“石破天惊——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在以往布展的基础上有哪些突破和创新?面对记者的提问,包头博物馆馆长谭士俊娓娓道来。为使展览能够提升层次和水平,从2012年初到2014年底,谭士俊率领他的团队足迹踏遍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狼山、桌子山、贺兰山、乌拉特草原、达茂草原等内蒙古西部岩画分布区,以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然后对全国30多家推出岩画展览的博物馆逐一进行考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新的展览给人们带来的是新的视觉新的震撼新的冲击。现在的岩画展厅展线长214米,比原来增加一倍多;由过去的3个板块增加到现在的5个板块,内容和信息容量大幅增加。展厅设置大屏幕视屏3部、二维动画视屏2部、触摸屏3部和地面互动“驱羊入圈”1处。在岩画展厅,人们不仅能看到52幅岩画实物,而且还可以凭借这些现代化手段,查阅到我国所有发现岩画的省份和世界所有发现岩画的国家。
人们知道长城、人们知道岩画,但把岩画刻在长城上的“长城岩画”却鲜为人知,而包头却有这样一段长城。包头市固阳县什尔腾山上蜿蜒盘旋着如蛟龙般的秦代长城,根据史籍记载和专家推断,起伏于什尔腾山上的长城为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率军所筑,时间为公元前214年前后,《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什尔腾山长城所使用的石料多为黑色玢岩,这种岩石硬度较大、表面光滑,是创作岩画不可多得的理想材料。固阳县什尔腾山上的长城刻有岩画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更加弥足珍贵。长城岩画所表现的仍然是游牧生活,以北山羊形象出现得最多,出现率达70%以上。北山羊造型的总体风格兼有简略化、图案化、抽象化、符号化的特征。但因岩画是刻在构筑长城的石头上,受面积所限,没有更为宏大的生产生活场景,而这正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为再现2000多年前匈汉两大民族碰撞、交流、融合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包头博物馆用秦长城局部塌毁散落到沟底的碎石,在展厅内垒砌长城实景并与清晰地刻有岩画的秦长城巨幅照片上的断岩处巧妙衔接,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映成趣的设计别具一格,生动形象。
(责任编辑:吕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