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年轻人衷情“艺术小玩意”收藏
2015-03-30 12:04:56 周雪松
【头条】【“艺术小玩意”系列之一】“小玩意”取代大叙事?
【导语】一直以来,艺术创作日趋的大体量化成为当代艺术区别于过往艺术的表征之一,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在现代科技的技术支持以及各种基金会的赞助支持下,艺术家有能力创作日益巨大而宏伟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满足了开敞的当代美术馆、艺术空间的展示需要。连香港巴塞尔这样相对高端的艺术博览会都充斥着各种大型的装置、雕塑、多媒体和绘画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到,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大作品所制造的新鲜、宏大的视觉体验,成为了很多人认识当代艺术初始的感官经验。
然而自2008年以来,随着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日益多层次化,在中国除了可以看到大体量的当代艺术作品外,也有越来越多小体量的艺术作品进入人们的视线,也走进了新藏家们的家和办公室,小到甚至可以随处摆放。它们并非工艺品,有的却可以像工艺品一样被随手把玩。它们中好的作品所隐含的观念灵巧而耐人寻味,像是一个个微缩了的小世界。也许,是时候把这类“艺术小玩意”拿出来专门聊一聊了。
“小玩意儿”在巴塞尔
UCCA艺术商店在2015香港巴塞尔
刚刚结束的2015年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尤其是亚洲的画廊,大多拼上了全年最大的力气,渴望在这几天时间里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为了平掉参加香港巴塞尔所要支付的高额的展位费、运输费等,画廊大多选择在这里呈现价格略高的作品。于是乎,巨型而炫目的装置、绘画、影像充斥于整个展场。在这专业藏家、美术馆馆长、基金会理事长们云集的时刻,画廊主们攒了一年甚至几年的大作品,总要放在这里赌上一把。
然而在这些“大家伙”中间,UCCA商店的展位显得很特别。区区20平米的展位,被布置得像普通商店一样摆满了艺术作品,大部分的作品都在60x80cm左右。在全场价格基本上10万起步的香港巴塞尔,UCCA商店的作品均价却只有大约4万人民币左右。价格虽然亲民,展览的策划还是专业的。这是他们和策展人鲍栋合作的第二年,延续了去年的“轻抽象”概念,今年的展览主题为“轻抽象——方法链”,讨论从具象到抽象之间的过程关系。作品大多出自成熟或知名艺术家之手,梁铨、姜吉安、王宁德、杨千、任芷田、aaajiao(徐文凯)、卢征远、徐渠、侯勇等艺术家,绝大多数都为UCCA商店专门创作了符合主题的小件作品。
UCCA艺术商店在2015香港巴塞尔
都有谁在收藏这些小件作品?据UCCA商店零售总监刘然介绍,一直以来他们的客户主要是中国藏家。很多藏家是从购买商店里漂亮的设计单品开始成为UCCA商店的客户,慢慢地开始购买艺术衍生品和版画,最后直接收藏小件的原作,这些客户就这样渐渐被培养成了藏家。
这个过程和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艺术市场逐渐发展之后,就渐渐走入了一个下行的阶段,收藏阶层从最富裕的人群向下扩大,下到中产阶级,就会自然地出现这种状况。”鲍栋说。随着藏家群体和逐渐扩大,一些小型、轻便的作品,在以往可能就是艺术家闲来无事做着玩的“小品”,由于市场上出现了相应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所吸纳,尤其是年轻藏家大多会从这些“艺术小玩意”入手开始收藏。
“新一代的藏家和以往很不一样,”一边照料UCCA商店,一边自己也在做收藏的刘然很懂新一代藏家的心思,“这和两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排开那些纯粹的富二代,靠自己努力赚钱的年轻人,当我们有能力经营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比如买房,相比在五环外买一栋大房子,我们更希望努力在三环以内买小一点的房子,或者干脆租高级公寓,我们选择的是一种简单精致的生活。因此我们买艺术品也更喜欢买些小而精的。”于是乎,这些“艺术小玩意儿”就渐渐地进入到这些年轻的中产之家,它们小到甚至可以随处摆放;并非工艺品,有的却可以像工艺品一样被随手把玩。它们中好的作品所隐含的观念灵巧而耐人寻味,像是一个个微缩了的小世界。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