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乾隆通宝背“福”红铜钱

2015-03-31 14:21:07 张荫曾

  

乾隆通宝

  有清以来,铸钱用材有严格的规定:如清顺治时的模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成分:铜70%、锌30%;康熙改为铜60%、铅40%;雍正改为铜50%、锌50%。到了乾隆朝又改为铜50%、锌41.5%、铅6.5%、锡2%。所以乾隆以前几代铸钱均为青白钱、黄铜钱。只有新疆叶尔羌局在销毁普尔钱后,用红铜铸造制钱、成分为铜90%,故称之为红钱。当时除新疆外,内地各钱局无一用红铜铸钱者。

  奇怪的是,数十年来有些钱币学家、古钱币爱好者们在江苏局、浙江局铸的乾隆通宝行用钱里,发现了个别珍贵的红钱,而且皆为官铸。

  经学者研究定论:一是这种币材流通中表面氧化为粉色,一经搓磨即露出底下黄色,应排除为红钱;二是清中期内地铸钱铜资源紧缺,不得不请新疆钱局代铸红钱,背面仍铸明内地钱局满文,但是数额极少;三是当时内地云南、四川有些铸钱局曾用红铜铸过小平钱,也可能为江、浙等地铸钱局代铸。乾隆时,福建铸钱局为当时全国24个铸钱局之一,远在东南沿海,所铸之乾隆通宝均按部颁样钱生产,其铸材、钱制、铭文、重量非常符合朝廷的要求并得到市场流通者好评,但都为青白铜或黄铜,鲜有红铜制钱问世。

  笔者早年曾淘到一枚宝福局红铜质的乾隆通宝制钱(见图)。此钱钱径26.1毫米、厚1.2毫米、重3.8克;通体为红褐色,从边缘“开窗”检验亦为红色,无黄色呈现,宽缘大字;铭文字迹清晰规整,与当时宝苏局、宝浙局所铸一种仿宋体所谓常平式相同,显然是出于宝福局官铸。但诸多钱谱资料所载图样,宝福局乾隆钱无此款用“常平式”仿宋体文字钱。华光普编著《中国古钱大集》搜集乾隆时宝福局铸造的小平钱多枚,无一枚与此相同。此钱背满文宝福,钱径比一般满文宝福钱大,与背宝汉文“福”钱大小相若,可能为乾隆时宝福局所铸行用钱。而有关此钱为何用红铜铸造以及其他背景,尚待同好不吝指正。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6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6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