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小玩意”的漫长时间线 

2015-03-31 15:13:03 周雪松

【头条】【“艺术小玩意”系列之二】小玩意大计划

叶甫纳

叶甫纳 《指甲计划》

  【导言】在越来越碎片化的后现代主义时空中,“艺术小玩意”以空前的速度被制造出来。当这类小制作渐渐由小众行为变成了某种新的主流时,其中裹挟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随之而来的是,碎片化的“小玩意”渐渐被艺术家系整合到一起,成为“小玩意的大计划”。

  “小玩意”的漫长时间线  

  看似和“小玩意”有关的创作都是热热闹闹的,其实不然。在去年12月于北京佩斯画廊、常青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同时开幕的“不在图像中行动”展览上,艺术家卫秉强的展区同样充满了各样“小玩意”,认真看下来却充满了冷静的味道,冷静中却也不乏诗意。

卫秉强

《献给朋友们的礼物》,2010-2014,大家可以选择一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带走

  这次展览记录了卫秉强从2010年至今漫长的行走旅程。旅行中有一个微小的元素一直伴随着他——石头。刚开始,他出于一些临时的感觉,随机性地去一个地方就带一颗石头回来。他常常一边走一边在路上将石头抛来抛去,这为他孤独的旅程增添了不少乐趣。慢慢地,他开始对石头的构造、形状、质地、颜色进行选择,在路上就对石头进行筛选,总共淘汰了三分之二的石头。淘汰的石头有的被他又放入河里,有的放在花池或者大树边,还有时候他瞧见马路上有个坑,就用石头把那个坑填平。

卫秉强

卫秉强 《圆满》

  从2011年起,卫秉强为自己捡石头的行动设定了一个问题:能不能在自然界寻找到绝对圆的石头?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因为太多的人下意识的地回答能或者不能,或者有还是没有,很少有人坦然的面对这个问题思索,更多的是在既定经验或者概念下做出回答。在旅行中他结交了一批同样喜欢石头的朋友,他们所在的“石头圈”对于石头有一些长久人文积淀下所形成的判断标准,比如“圆润”和“圆满”。“'圆满'更多的是人群塑造出来并积淀下来的一个概念,似乎也在所有群体都适用。我想能不能通过石头这个自然物作为载体反观人造的这些绝对标准下的概念?或者说能不能以科学的精准度的方式证实这是一个问题,既寻找到一个在几何上绝对的圆石头作为一种真正的‘圆满’?人造的‘圆满’易成,而自然中绝对的‘圆满’可以找得到吗?”带着这种好奇心,他一走就是四年。“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悖论。”

  除了圆石头以外,路上遇见了好看的石头,卫秉强还是会留起来,回去送给朋友。这些在路上遇见的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瓶子,植物标本,加上石头,都在这次的展览上一并展出。当然最瞩目的,是展览里的三颗“圆石头”——卫秉强四年行走寻找的成果。它们从肉眼上看真的非常“圆满”,一个圆球体,一个椭圆体,一个是扁平的饼状石头,分别在贵州、广西、云南三个省找到。虽然看上去三个石头已经非常圆满,但在卫秉强看来,如果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三个石头还不没有达到绝对的圆满,因此这个项目还会继续。  

  对抗碎片化的虚无?  

  当艺术家有意识地对这些“小玩意”进行大计划的整合时,这些大计划能否成为“小玩意”对抗碎片化的虚无可能的方式?也许终归要等待时间,看艺术史可以给出的答案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