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河南盛产学霸的千年古村 难道真是风水好

2015-04-02 11:53:03 未知

  郑州上街马固村的王氏族人,从宋太宗年间到此定居,繁衍生息,耕读传家,历经千余载,创造了辉煌的家族历史,清代汜水县令称王家为“大宋世家”。北宋,马固村王家人五代在朝为官,先后登仕者四十余人,更令人惊叹的是 “三朝枢密院,九子进士公”。王家的辉煌一直延续到近代。1945年,族人王光临作为专署专员,接受了郑州日军的投降。

  从马固村走出的王姓人,南下杭州,西迁宝鸡,移居鄢陵、扶沟,迁居裕州、许昌,定居南阳、信阳……开枝散叶,遍布各地。每年清明时节,王氏宗亲不远千里,来到马固村祭拜先祖。

 

  我们保护古民居志愿者曾多次来这个村,每次都会因这里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深感震撼。马固村风水绝佳,有“龟蛇之地”的美称,至今还保留着宋代枢密副使故居。河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这里有七处明清民国建筑列为不可移动文物。不幸的是,近期拆迁,只剩下了两处,一处是王博文故居,这也是最能代表马固村深厚历史的建筑;另一处是马固大庙,可惜面临被拆除的危险。

  关于马固村的始建,当地王姓人家这样说:宋朝太宗年间,有一人姓王名士安,善风水、阴阳,精通周易、八卦,远近闻名,疑为仙人。一日,王世安骑马云游,到了嵩山余脉五云山脚下,看到龙腾凤舞。精通风水的王世安确信此地乃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就在峡窝西北方向定居下来。世安即是马固王氏始祖。其子王博文随后也来此定居,后来官至枢密副使。

 

  王博文去世后,其子王畴又进士及第,官拜枢密副使。宋神宗年间,王畴九个儿子先后进士登科,其中王岘仍如其祖,入朝佐政,步步升迁,直至枢密副使。从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王博文祖孙三代同仕枢密使,王畴九子进士及第,誉满宋京,朝野相传。

  王博文故居里的无梁殿、清朝诰命夫人的半副銮驾、精美的砖雕、碑刻都让后人叹为观止。其中有一面非常精美的宋代影壁墙,名为“贪狼吞日”,影壁上的贪狼,踏着金,踩着银,身边有棵摇钱树,但它犹未知足,又想把天上的太阳吞下。影壁两边的对联曰:“大梁清和状元古门第,京洛鱼陵枢副旧世家”,横额是“朝笏满床”,意在告诫后人,尽管家族在朝廷里做官的人多,下朝归来时的笏板都能放满一张床,但是做官要为国为民,不可贪赃枉法。

 

  在王博文故居的东边不远处,是马固大庙,里面有明朝时候建立的庙宇。伏魔殿门口的雕花和房柱上的墀头都异常精美;龙衔牡丹,枝花相连,也巧夺天工。

  这座大庙在1949之后曾作为马固高中,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据当地人介绍,仅在1964年那一年,马固高中考上大学的,就有三十多人。这在升学率低下的那个时代,简直是奇迹。

  就在我们参观马固的时候,听说由于修建公路,马固大庙可能被拆除。一位1963年在马固高中毕业的老校友,站在远处凝望马固大庙,怅然若失。

 

  马固历来有“龟蛇之地”的美称。其地貌南高北低,中部隆起,四周古寨围出龟形,四个寨门及所对道路恰似龟的四足。村庄中全是“丁”字路口,使村庄内建筑成不规则块状分布,恰似龟背上的裂块。寨内街道中间宽首尾窄,取风水之“聚”意。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低洼地方,从来没有被水淹过,因为围绕着寨子的护城河使水势自南向北流向村外的汜水河,并最终流向黄河。

  马固王氏一后人,为报效乡里,多方努力,在国家规划铝厂时,最终使503铝厂落户上街。也是由于这个铝厂,才有了上街区。现在马固村仍然有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2010年赢得“书画村”之殊荣,2013年4月2日,龙泉书画院挂牌成立。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倡导者冯骥才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文化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都在古村落里,我们现在普查、保护的民俗、民间戏剧、歌舞、音乐、手工艺都在其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有这些村落,这些民间文化遗产也就没有了。”

  但愿千年古村马固,不要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