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藏家谈古书收藏故事

2015-04-02 12:43:46 未知

  这本名叫《产宝家传》的古医术书纸张泛枯黄色,并多处腐烂,该书有序、目录、论、方、重刻纪事等几个部分,共80页。书的封面除书名外,还有“同治甲子年重镌”、“板存利邑汪家营”等字样。

  序是一个叫潘扶风的人所作,交待了本书重刻的背景:本书最初流传于利川(当时的利邑)是在清道光年间,后因同治元年遭兵灾而损毁,所幸一名叫袁瀚卿的人在其叔祖处搜得一册,“论方俱全,惜年久,半近虫蚀。”遂“不惜资费,镂板重刻”,序的最后署名为“同治三年三月朔日潘扶风拜撰”。

  钱先生告诉记者,他从童年开始就喜欢收集古物。2011年12月,他看到一家拍卖古书的网站有《产宝家传》,得知此书刻印于清朝时候的利川,是一本中医妇科类古书,因看重它的本土文化价值,一直守在电脑前将其拍下。“这已经是我收藏的第十八本古医书了,希望有人能修补此书。”

  随后,记者找到了恩施州博物馆收藏鉴定专家邹育,邹育在仔细看过《产宝家传》之后介绍,此书从纸张和镌刻技术来说,是清朝时期的古物,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值得收藏的,但恩施州目前还没有修补古书的专业人士,而且就损毁程度看这本书修补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

  钱先生收藏的古医书近20本,内容涵盖多个领域,记载详细。他告诉记者,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收藏的古书阅读,仔细琢磨其中的奥秘,希望能找到对医学领域有用的参考价值。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