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访】陈淑霞:从“回溯”到“此在”的传统意象

2015-04-10 08:46:43 未知

  艺术家:陈淑霞

  对艺术家陈淑霞来说,画画是件“固执”的事,外界的期待、热闹都不如关起门来自己的满足感来得重要。“会有朋友说最近没见你的画啊,其实我一直在画着,只是始终沿着自己的思路去画,待到可以给人们看的时候,我也许就已经进入到另外一种状态了。”

  “画画的过程因人而异,我的方式可能都算不得什么方式,那就是全凭着直觉,走到哪里都觉得本该如此,所以我对自己总还是知足的。”——陈淑霞的创作有某种内在的私密感,这可能与她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有很大关系,如果不是身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也许她并不情愿将那些表白着心迹与自我对话的作品公之于众。

  陈淑霞的个展期待已久了,最终定于4月16日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开幕,这也是陈淑霞近些年来艺术创作的又一次整合。当然,此次港大美术博物馆还邀请了陈淑霞的先生——水墨艺术家刘庆和同期举办个展。陈淑霞与刘庆和的工作室只是一墙之隔,二人同是毕业于央美民间美术系的连环画专业,毕业后却各自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刘庆和因为上大学前一直画国画所以继续国画。而因为嗜好色彩,陈淑霞选择了油画。一起举办双个展,这并不是陈淑霞与刘庆和的第一次,但有趣的是,走到今天,他们的创作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路径而吧变得越来越极端。刘庆和“白话”系列的叙事情节和人物塑造都越画越具体到人的心之深处,而陈淑霞的作品则越来越追求一种空灵写意的山水传统意境。

幻 听  70×202cm   2014 布面油画

道白 102×182cm  2015 布面油画 

蕨 122×142cm 布面油画 2014  

  幽兰 182×306cm  2014 布面油画 

  熟悉陈淑霞创作的批评家赵力,将她的创作大致梳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90年代以“原色”为代表的早期创作,这一时期的题材以静物为主,借助于西方的风格和图式,强调的是个人风格的演进和变异。2000年以后,以“虚实两境”命名的系列,代表着陈淑霞放弃了西方式的形色结构,“回溯”到中国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养份的尝试。2002年陈淑霞推出了“山水间”作品系列将这样的“回溯”变得越发明确。但这种“回溯”它不是针对西方的“文化策略”,也不是抢救、维护和转化“传统文化”的宗旨目的,而是出于自我完善的主动选择以及在不断探索、落实之后的陶醉欣喜。

  在最新的“此在”系列里,陈淑霞对中国古代绘画形制的迷恋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大尺幅的横构图作品令人联想到古代绘画中的手卷横披,成对的竖构图作品很接近宋画中的双拼挂轴,还有可以折叠而立于一角的作品就是古代屏风的翻版,但陈淑霞在貌似亦步亦趋中所要呈现的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某种刻意的还原,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的还原而针对传统的当代体验的过程本身。通过自己的创作,陈淑霞将从“做底”到“绘画”再到“陈设”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为此她大量保留了“做底”阶段的制作痕迹、大量保留了“绘画”过程中的流淌、覆盖、划痕等的细节,并将最终展示的方式也作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事实是陈淑霞已经不太严格地把自己的创作等同于绘制作品,她要求将自身的体验作为作品的核心组成,由此观赏者看到的也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而是陈淑霞通过创作所展现出的针对文化传统的当代经验及其生命过程。

水浸 _ 260_×160_cm_ _2006 布面油画

日下 _260×160_cm_ 2006_ 布面油画

青春记忆_60×50_cm _2008  布面油画

花洒210_×360_cm_ 2011_ 布面油画

盏100×180_cm_ _2011 布面油画

实 80×110cm   2013 布面油画

  对话陈淑霞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的全都是新作吗?

  陈淑霞:以新作为主吧,我还是希望自己的新作品与以前有所连贯,所以两层的展厅,一层展出的是新画,二层展出的是早一时期的风格。

  雅昌艺术网:新作的形式感很鲜明,对纸的处理还有画面都让人觉得接近国画的感觉。

  陈淑霞:是吧,对于你喜欢的东西有时反而是不愿意太接近的。这些年来大多的实践是在画油画,传统的中国画表达方式始终让我觉得是个谜,我喜欢这种带有神秘感的方式,而越是年长就越是对传统的东西感兴趣。我甚至在遗憾竟然有那么久的时间没有关注传统,所以,这样的心态之下,我所看到的传统水墨表现就显得尤为亲切。就材料了来说,每一个画种的绘画工具都是与表现性休戚相关,特别是中国画的用纸、用墨、用笔好像与中国人的心性那么的“搭调”,越是走进传统就越是痴迷。今天的人们正在竭尽努力得到的东西,竟然在很早以前的古人已经都做过了,我有时不知道是该振奋还是失落。我觉得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已经让古人的经典逼到绝路上了,就我们今天的生存状态来看,已经再也不可能达到那种“意象”世界的高峰,轮到我们也就是个追求罢了。

  雅昌艺术网:您早期的画面里有一种慵懒、优雅的味道,这是一种绘画时的心境吗?

  陈淑霞:慵懒的意思解释起来,总觉得是某种乏味的感觉,现在的人大都是在情急之下做个紧急的打算,所持久的仍然是觉得有所谓的盼头在等着。在我的脑子里涌现的画面是“慢”,慢了就容易优雅,慢了才有时间再做咀嚼,也许乏味的东西在慢慢的情调面前,反倒有了别样的味道。所谓心境,也是一个虚虚的说法,把一个有心境的人放在一个急切的环境当中,除了曲高和寡以外就剩别扭了。眼见为实和视而不见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画实和画空就自然产生了与自我身心相关的感受,我想,所谓氛围其实都是自己营造的,只不过在反作用下以为责任不在自己。

  雅昌艺术网:现在的新作品似乎有一些抽象的倾向,画得越来越简约。

  陈淑霞:还是接以上说的话,画实和画空也可能算不得什么倾向,我不知道“大象无形”这句话适合这个时候说吗,关于形的说法纠结了我们一生了,每个画画的人在最初的学习当中都会因“形”所困。从小我们就被说教道,人要有个“正行”。这个“行”是举止,是态度,是人生。而“形”却只是所见所感。没有形的寓指相隔在你我之间,却给你和我保留了最大的空间,不知道这样解释我那些空洞无物的画面是否准确。我只是想说,在没有更强有力的说辞演示的时候,也许无言反而是最强大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是在抽象和表现的游离当中,在没有坐标的空间里去找寻自己的确切表达。

  雅昌艺术网: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画的传统意境表达感兴趣?

  陈淑霞: 2006年,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跟上海美术馆分别举办了个展,名为:“虚实两境”。确切地说,这个展览的名字取的完全是因为准备展览的后期的心态,也就是说,“虚实两境”更像是展览之后的我的创作状态。因为,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态总是在实与虚的两种境界和心情之间转换着,与其说是种转换,不如说是淤积在胸的纠结。这种纠结并非来自于画面中所要表达的形式或内容。而真正让我震撼的是人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态度。以至于我在“看山”的这一动作,自觉地把城市的景观看丢了的。越过都市,翻过山峰,最终来到的是传统经典中的山峦叠嶂,这就是我那个时候总体的状态。这个时期的作品直到2010年年初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相隔有多远”个展中,才第一次展示。我和山相隔的是什么,隔开的是我有意虚掉的,而“远近”所指的却是心中的距离。

花落  122×192cm   2013 布面油画

 

合  102×182cmx2  2015 布面油画 

  雅昌艺术网:这批新作品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找到这种形式的?

  陈淑霞:从08、09年开始,我做了一些尝试性的东西。喜欢中国画的用纸,我所说的喜欢并不是说在纸上画了什么,而是纸作为生命的初始和完结的过程,无不打上了中国人的烙印,那种中性的宽容和接纳,那种对情感的依托和表达都是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一段时间里,在我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纸质材料,在这些纸质材料中看到了“纸”性乃至人性,这是我那段时间里最大的收获。

  雅昌艺术网:对传统意境的追求跟您的现实生活感受有关吗?

  陈淑霞:感觉这个东西有时是相互串联的,有时它是可以横跨大的阶段,有时它就在隔壁。在景物当中的感觉和风景之间的感觉,都逃脱不掉人的情绪状态。静物和风景在我心中,而我终将走进风景,在这个的风景里面我宁愿和外界不发生任何关系,所有领略的景色只是我内心的独白,现实就放置在那,你已经无能为力,留下的反而是最强大的我。

  雅昌艺术网:您跟刘庆和老师的工作室只有一墙之隔,很好奇你们俩平时的工作状态是否一致?

  陈淑霞:也许和睦就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才能一直走到今天。就兴趣来说,我俩实际上相差很多,特别是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我们之间甚至有些是极端的。好在我们都在顺着自己的思路走,不喜欢干扰对方,尤其是我,脑子里也就是只能装得下画画这一件事。

  雅昌艺术网:这次也是您跟刘庆和老师的双个展,刘老师的“白话”系列您怎么看?

  陈淑霞:我很喜欢他的这批作品。其实我和他都还有一个连环画的情结,在叙事的画面中,好似有种天然的眷恋和熟知。我从旁观着的角度看,他画这批作品的时候情感投入的已近魔怔了,因为讲述的是他的家人和他本人亲历的事情,自然会把这种情感带到今天的生活当中,有段时间他和我说都想逃了,想逃离那个令人难忘的时代和鲜活的故事,而现实是又无处藏身。这些故事里面的自己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对亲情割舍的唏嘘,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雅昌艺术网:刘老师,作为一个观众,很想听听您点评陈老师的作品?

  刘庆和:我以前曾经写过一段关于陈淑霞的文字,大概意思说的是来自于近距离的观察和感受能否客观公允。对待传统我们是不一样的,陈淑霞能够直白地看待传统而不受关于传统绘画知识的牵挂。用传统的方式表达当代性,有一定的危险和一定的难度,能把传统的东西拿来自己用,用得完全变成自己,实际上还是需要付出很多思考与努力的。现在也有很多当代作品在找这种传统的因素,可能会有一种为搏得别人关注而故意对应传统的姿态,在这一点上,陈淑霞有着自己的“格调”。虽然我们是一墙之隔,走过去你会发觉她工作室的传统气氛比我这里还要浓厚。我有时也会甩下一句:空洞无物。其实,这正是陈淑霞对于自己现阶段创作状态一个最高的追求,她用了那么大的气力和那么多的铺垫所完成的却像是什么都没做,在这个无意义的过程之中,陈淑霞得到的可能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梨  82×102cm  2013 布面油画

明山  102×182cm  2015 布面油画 

片28×33cm  2014 布面油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熊晓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