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永不磨灭的长城记忆

2015-04-10 11:13:29 李大光

  晋北大同地区的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居住在这段长城附近的老百姓都叫它边墙,而我入乡随俗也叫了它这个名字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了。

  几天不见那道土土的金黄色的边墙,就像丢了魂似的。然而经常在休息日因为有其他事而不能成边墙行摄之行,就暗暗生闷气,有时还对妻子埋怨几句,其实压跟就不关妻子的事。嗐,不谈家里的事了。

  虽然说小时候就知道中国有条万里长城,那只不过是在中国地图上的一条宛延的符号。真正认识长城还是一次偶然的摄影经历。81年入冬,当时作为雁北军分区新闻干事的我去天镇县八墩村拍摄青年民兵政治教育的图片以准备全省民兵基层工作会议展览和报纸刊用。回到暗房冲洗放大一张村里男女青年们走出夜校课堂的图片,不料片中古老民居背后出现一道黄土墙,好是抢眼,影响了片子的主题氛围,为此真想把那部分擦掉,无奈免强就那样使用了。那时的交通状况和时间要求是不可能再去补拍的,所以就留下一点遗憾吧。第二年春天再去八墩,自然很在意地又见到那道土墙,谁知一问究竟,顿时醒悟,老乡说这是老古边墙,而这道边墙原来就是连着八达岭的那条中国的万里长城啊!惊叹之后,深深感觉到它与八达岭的反差有多大呀!它没有城砖石板,也见不到高低起伏,它静静地横亘在晋蒙交界的黄土高原上而又默默无闻,不禁肃然起敬之情油然而生。回头一想那张留有遗憾的图片顿感有了新意,它有了更厚重的背景。从那以后边墙长城才真正在我的心底暗暗安了家。

  每每下乡去边墙附近的区县,都要想方设法到边墙再弄几张片子,没想到这些片子还在以后的展览和杂志上刊用,自然那道边墙在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1987年秋,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系列纪录片《话说长城》时,我作为一个专职摄影者随电视摄像组蹬上美制黑鹰直升机专门航拍了长城在山西的那一部分。第一次在高空的视野里看边墙古堡深感别有风韵。从晋冀交界的马市口到晋蒙之交的杀虎口过水长城(长城跨越苍头河)真似一条黄土色的长龙宛延舞动在秋色的黄土大地舞台上,它身旁的座座古堡仿佛挥起跃动的龙爪,把个晋北大地舞动出生气而富有活力。用陕北安塞锣鼓派分中的文锣豉和武锣豉来比喻,八达岭那一带崇山峻岭中的长城舞动是武长城的话,那晋北这道边墙就是文长城了,它更有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在那一次长城航拍中,因为有工作便利而动用了60多名青年民兵分别在长城沿线的峰燧上依次点燃军用发烟罐,让长城再现出古时边关狼烟起军情急的情形至今难忘。不久军队杂志封底刊用了这组图片,中央电视台在之后其它节目中,每每播出万里长城的镜头时总要使用这组镜头。

  把边墙当作主题拍摄是从这次航拍给我的感染开始的,似乎从那时起对边墙才有了新的深层次的理解。长城有无尽的话题,古堡有讲不完的故事。还因为那道边墙,让我在它的身旁结识了那么多朴实的农民朋友,走近了那样多的长城人家,也留下了许多终生难忘的记忆。

  起初,专门去边墙拍摄,总是约两个最要好的影友。因为交通不便,我们有时乘火车或长途汽车先到县区,然后再设法搭乘马车或农用车,有时干脆步行到边墙。几年后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就买了摩托车,真可谓方便多了。那时不管春夏秋冬,一有时间就去边墙,当时随身携带的干粮总是那个老样式,即每人两张既便宜又和口且便于携带的白皮饼,现地再烧一饭盒紫菜汤。这紫菜汤在很多年里照例是妻子精心准备的,妻子用塑料袋装上撕碎的紫菜,放一些酱油,滴几滴香油,再配点葱花分开几份密封好,便是我们的高汤之料了。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我们在边墙的背风处,架几块石头点火烧汤烤饼子,大家依偎在一起,捧起篝火烤得焦而黑乎乎的烧饼,再使劲儿吹去沾在上面的土,接着咬上一口,喷出浓浓麦香的味道,听着嘴里脆脆的声音,随后喝上几口滚烫的紫菜汤,别说有多“幸福”了,那时刻全然忘记身外就是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那时刻,还因为自己的相机里已经有了中意的东西。。。。。。。在这样的边墙行摄过程中,我们慢慢地认识了拒墙堡小卖部的小老板,我们可以在他的小店里吃上了现煮的方便面,还能卧上几颗鸡蛋就上四川榨菜。再不久,我们又结识了宁鲁堡的老邓,李二口的吕大爷,镇羌堡的大刘一家人。如今二百多公里的长城沿线上,我们的农民好友和亲密的长城人家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了,只知道任何一处都能有我们的安身过夜之处。在他们家里,吃上热饭,睡上热炕,听他们讲述边墙的故事。长城乡老陈家就是我们众多影友心中温馨的长城小站。

  2002年,四张大同长城组照入选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中国·新加坡》摄影艺术展。在新加坡展出时,站在那几张长城作品前,不由地想到了其中一张作品拍摄实地的镇羌堡村的大刘,他已经因为发生劳作意外事故离开了我们。当初我与他在夜晚的坑头上,谈论着在堡子中办个长城影展,谈论如何让老乡们从照片中看看家门口的景色,了解身边的旅游资源,从而得到点致富的启发,我们一次次在憧憬中进入梦香。从新加坡一回来迫不及待的去了镇羌堡,把已经准备好的很多图片,特别是有老乡面孔和身影的图片对应分发给大家,并情不自禁地在堡子中认真地“演讲”了一番,倾吐了心中珍藏着的边墙情感。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告慰九泉之下的老友大刘,比单纯搞个影展更有意义。当然热爱家乡,保护长城是那次演讲的主题了。

  时光过去很多年了,边墙周围发生了很大变化,省里“村村通油路”的政策惠及到边墙附近的村堡,很快乡间道路修好了,去边墙也大为方便了。再就是这几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也使得边墙沿线出线了成片的松林,呈现出难得的绿色。有些地段一年四季景色变换,已不再是单调的黄土色了。欣慰的是,这些年来看边墙的人多了,喜欢拍长城的人也多了,在我们摄协这个圈子里中,拍长城、论长城、展示长城的美已成为很多人的构思主题。省市有关部门还举办了几次长城论坛,在这个时期我的长城摄影作品参加了国际性影展和在专门的长城摄影艺术展获得奖牌。然而,去拍摄边墙的事却渐渐少之又少了,因为心中总在产生一阵阵的肓然,从而带来一次次的思考。说实话,在自己心底曾埋怨那道边墙害得我好苦啊。无奈,想要忘掉你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曾经是因为了你的吸引而在我脕下军装转业时都没有选择回到故乡哈尔滨,为什么如今你又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了。忽然有一天,我和伴随我已经不知多少年多少次边墙的妻子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又到了边墙。在那最熟悉的地方,我们俩共同撑着泛着白花的绿色雨伞,静静地坐在山坡石头上,望着那已被雨水隐隐浇湿的一座座熟悉的烽燧和边墙,看着它们在雨中慢慢地由土黄变成了深褐,不久又被升起的地气模糊了一切,那分明让我又感觉到它显出异样的韵味,它身后埋藏着的东西太多太多,似乎,此时边墙和我好象才相互认识。边墙,我身边的那道边墙,叫我怎能不想你呀!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