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的“用色”之道
2015-04-12 14:39:48 王林娇、郑晓芳
【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系列之三】从不曾缺席的“色彩”
导语:谈到黄宾虹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一般都会用“黑密厚重”、“浑厚华滋”来形容。还因为其早年山水画较疏淡清逸而称为“白宾虹”,以凸显其晚年“黑宾虹”之“黑”。然而黄宾虹的山水画不仅仅是黑,从早期的“浅绛”到“青绿”,以及晚年“水墨丹青”的作品,设色的角色一直都存在。只是无论“水墨”还是“浅绛”“青绿”,皆是笔墨即“书法用笔”所引领的,以致于我们在讨论黄宾虹的“黑密厚重”时,几乎将他的设色忘记了。
不同年代的黄宾虹
黄宾虹的“用色”
之所以将黄宾虹的“色彩”单独拿出来讨论,还缘于浙江博物馆举办的“高山仰止——纪念黄宾虹诞辰150周年”大展中的一个专题《山色浑融——黄宾虹设色山水展》。“我们说‘黑’是黄宾虹最大的特点,然而近年来浙博举办的一系列展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水墨系’,在这次拣选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黄宾虹的设色作品也不少。研究黄宾虹,少了‘设色’这个视角是不完整的。他在水墨上下的功夫最大,设色则交融于水墨之中,有时我们会看不见他的颜色,其实是墨与色交融了,色彩在他的山水画中从没有缺席过。”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黄宾虹大展策展人骆坚群告诉雅昌艺术网记者。
然而,黄宾虹的“用色”之道是什么?他的“设色山水”与“纯水墨的山水”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之间的联系与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著名美术评论家郑竹三和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军都认为:黄宾虹的色彩是从青铜器中来的。“因为黄宾虹在上海开过古玩店,他大量收集青铜器,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了青铜器那种斑驳的颜色,即‘红斑绿锈’,所以他的山水画主要是这两种颜色,阴阳对比,红的是暖色,绿的是冷色。从学术上来讲,黄宾虹是对姐妹艺术的借鉴,既是对传统文脉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新的色彩美,这和他的生活、经历都有联系,所以说一个人离不开自然,这也是黄宾虹的智慧,他吸收了可用的东西。” 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顾问、著名美术评论家郑竹三先生解释说。
而对于黄宾虹山水画中色彩的重要性,资深黄宾虹研究者童中焘先生则认为:黄宾虹的山水画还是以笔墨为主,色彩仅仅是起辅助作用。这一观点,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会长杨成寅也表示赞同:“黄宾虹花鸟画的色彩比较有名,山水中用得少一些。因为黄宾虹认为画是‘笔墨章法气韵俱胜者为上’,他追求浑厚华滋,浑厚相当于阳,华滋相当于阴,他讲阴阳互补,但是强调以浑厚为主,浑厚又华滋,以刚为主,刚中带柔。他是以笔墨作为浑厚,华滋作为色彩,所以应该是有主次的,笔墨为主,色彩是辅助的作用。”
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吴山明则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完全是按照看到自然时的状态,想设色就设色,没有必要将黄宾虹的山水分成这种状态。“我上初中的时候,看到黄先生在杭州北山路写生,拿着一个小本子,边走边看边画,他不是对景写生,主要是看山的‘势’,他的‘写生’概念是把主观和客观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所以即便是设色,也不是对景写生,他画一个秋景,就是秋景的组织方式,画一个春景就是春天景色的写生方式,而且中国画的颜色有点象征性,如果讲黄宾虹的颜色,它是带有象征意义或者内心化的东西更多,这其中主观的因素较多。”
从现有黄宾虹留下来的作品来看,30年代前后,黄宾虹有较多的设色山水。“如果没有色彩,黄宾虹用纯水墨已经将山水画画得很精微了,但是如果有了颜色,他就要想颜色该怎么用?其实色彩一直是跟着他的绘画路线在走。” 骆建群一语道出黄宾虹的用色法则。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