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浓墨法”——解开黄宾虹墨、色关系的一把钥匙

2015-04-12 14:40:27 王林娇、郑晓芳

【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系列之三】从不曾缺席的“色彩”

  导语:谈到黄宾虹的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一般都会用“黑密厚重”、“浑厚华滋”来形容。还因为其早年山水画较疏淡清逸而称为“白宾虹”,以凸显其晚年“黑宾虹”之“黑”。然而黄宾虹的山水画不仅仅是黑,从早期的“浅绛”到“青绿”,以及晚年“水墨丹青”的作品,设色的角色一直都存在。只是无论“水墨”还是“浅绛”“青绿”,皆是笔墨即“书法用笔”所引领的,以致于我们在讨论黄宾虹的“黑密厚重”时,几乎将他的设色忘记了。

  

  不同年代的黄宾虹

  “浓墨法”——解开墨、色关系的一把钥匙

浅绛山水

  以用笔、水墨为主导看画史,即丹青设色的进展取决于笔墨法的进展。“在黄宾虹论笔墨法的著述及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拐点,即‘浓墨法’”。骆坚群告诉记者。“黄宾虹认为:从晋唐到宋多用浓墨,元人以来淡墨渐次当道,这在所有的史论书中都没有人谈及,只有黄宾虹这么说,黄宾虹推崇的是一种观念性的叙述,其意在借古意而变法,而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浓墨’。”

  找到了突破口,黄宾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生。“黄宾虹一直追求的就是山水的浑厚华滋,但是早年很困惑,苦思冥想没有方法。70岁前后的十年游历写生,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就是从真山真水中证悟了晚年变法之‘理’。”杨成寅谈到,还向记者讲述了两次证悟发生的游历:“瞿塘夜游”和“青城坐雨”。

  “瞿塘夜游”发生在1932年,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第二天早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

  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在漫游青城山时,豪雨骤至。路人纷纷夺路急避,唯黄宾虹径自仍往山中行去,并挑得一宽阔的山岩坐下来,细赏山色变幻,偶然看到雨点滴在白色的墙上,雨点和墙面接触以后晕散的感觉,令其领悟出‘雨淋墙头’。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

  “经过这两次顿悟式的游历后,雨山、夜山成为黄宾虹最最经常的绘画主题,他通过浓墨法,用夜山图的方法,来学习、阐释宋人画的‘层层深厚’,此后,黄宾虹的山水也上了一大台阶,浑厚、华滋成为其美学上的自觉追求,渐渐自成一格,画面风貌逐步转向‘黑宾虹’时期。我们也从中找到了黄宾虹山水画‘黑密厚重’的重要原因。”骆坚群说道。

  1934年,黄宾虹写下一篇《画法要旨》的文章,总结出“五笔七墨“,其中墨法之首即为浓墨。从观念上、技法上、写生上解决了他想要的东西。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