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刻在印石上的不老文化:80后篆刻家的圆梦见证

2015-04-14 11:09:32 未知

杨江涛和他的雕刻作品

  作品局部图

  部分作品图

  雄居中原的河南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河洛文化又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概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就连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刻文化,也自然成为了河南厚重的翘楚。

  如今,在河洛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这么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潜心研究印石文化,并耗时两年把龙门石窟的核心卢舍那大佛,精心刻在了81枚印石上,成就了“龙门印象·卢舍那的微笑”,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轰动,他就是青年篆刻家杨江涛。

  文弱书生迷上“硬石头”

  杨江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而且书法写得也好,真草隶篆无所不能。是不是有点遗传?杨江涛也说不清楚,反正他就是觉得自己从小就喜欢,虽然那时候他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每天跟着爷爷,说是学习,其实就是连学带玩,但学起来还真是模有样的。爷爷看他很有天赋,也就很认真地教他。于是,学习篆字、练习书法、捉刀弄石,几乎占据了他除上课之外的全部时间。

  后来,一天天长大,他对印石文化的历练也日臻成熟,再后来,他考上了大学,选择的专业也还是美术专业。“今生注定是要与印石书法结缘了,并且是不解之缘,它早已融入到了我的生活乃至于我的生命中。”杨江涛说。

  结缘龙门卢舍那

  杨江涛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龙门石窟。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佛像雕刻艺术深深吸引着他,卢舍那大佛那神秘的微笑一下子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说晚上做梦都经常梦到卢舍那在微笑,这也许是缘吧。

  其实,熟悉杨江涛的人,都说他有佛缘。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他很谦和文雅,微笑时常带在面上,不笑不说话。鼻梁上那副近视镜更使他看上去斯文极了。略显消瘦的身躯洋溢着刚毅和干练的精神气……

  “上学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这个卢舍那大佛,还曾经用钢笔把大佛的形象表现出来,从那时候起,又深入了解了这个大佛,卢舍那大佛对以后的篆刻创作有非常大的启发。”他说,“从第一次画出卢舍那大佛那幅钢笔画后,那时候我就有个想法,要雕刻大佛印章。因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中的卢舍那佛依山就势,浑然天成,其精美的石雕艺术无以伦比,堪称一绝,尤其那慈祥的目光和恬淡的微笑让世人无不折服。以印石的形式把卢舍那大佛刻下来,弘扬和传承下去,不仅形式独特,与石窟文化也是一脉相承。”

  81枚印石:他与卢舍那同微笑

  2003年,杨江涛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纺织厂工作,儿时的梦想和对印石文化的痴迷追求,使他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辞职自己干,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他只身来到郑州,蜷缩在一个不到3平米的房子里,开始了他自己痴迷的篆刻事业。也使他有机会实现和完成他的雕刻卢舍那大佛的梦想。

  篆刻的岁月是单调的,也是常人看来难以接受的。他放弃了其他娱乐,利用业余时间识篆、习篆、写篆、临印、摹印,收集了大量的印谱和工具书籍,沿着秦玺汉印的传统习书之路,向书中学,向老师学,向同行学,不放过一切可以交流的机会,广泛猎取。

  他创新思想,并师从西陵印社刘江先生,先后得到李刚田、茅大容、曹宝麟等名家指点。

  他说,那时候他在手上篆刻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雕刻着自己的心志。岁月流逝,伴随他全方面水平的提高,他的艺术素质和素养也达到了令业界刮目相看的境地,于是,那方寸印石,在流动的刻刀下,流露出浓厚的金石和书卷气息,典雅醇厚,格调不凡作品,在其纵横辟阖间便随心而现。

  之后,也就是2013年他决定开始创作“卢舍那的微笑”系列印章。而那个时候,他对卢舍那的理解已经更加成熟与完美,再加上20多年的雕刻与绘画经验,他选用方寸印石,纯手工制作,创作出卢舍那大佛的造像印石81枚。创作虽历时两年,但看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大有一气呵成之势。展出那天,消息一出,轰动了整个省城。

  谈到对作品的看法杨江涛说,“卢舍那的微笑81枚印章,刻画的不仅仅是卢舍那的微笑,更是对石窟文化乃至中原文化的传承。石雕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展现了神性与人性、环境与心境、等级与造像的完美结合,是人类艺术创造力的杰出代表。而卢舍那则又是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中的极品,它凝聚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它涤荡着人们的心灵,教化着人们的善行。”

  “卢舍那的微笑”系列作品无论是尺寸比例的规定、材质手感的选择、表情细节的刻画都着力凸显卢舍那大佛的风华,还突破了传统的完整清边工艺模式,利用部分清边参与构图,巧妙地与主体图案结为一体,表现佛法无边的境界和无比有大的佛学精髓。”

  如今的杨江涛,早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河南省书协会员、青年篆刻家。天道酬勤,他成功了,这是圈内对他的评价!说到下一步还有什么鸿篇巨制,他依然谦恭作答:“卢舍那大佛只是河南厚重文化的一个代表,接下来我打算把河南的文化进行系列性地整理,然后通过印石的形式创作出来,一系列一系列地展现给大家。作为一名篆刻家,不为别的,就想力所能及地为弘扬传统文化做些事情。”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