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坐坐纸凳子纸沙发 挖掘纸的文化内涵

2015-04-15 08:39:51 王舒/文 赵用/摄

瓦楞纸板展开后是一张造型独特的沙发

用瓦楞纸板做的椅子

可收拢展开的瓦楞纸变形凳子

特色名片

  以千年纸山文化为灵感,清一色纸元素的装饰设计,搭配独具匠心的纸创意作品,再加上泽雅古法造纸术的现场体验……如果你逛过2015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一定会对瓯海馆所展示的“纸山文化”留下深刻印象。

  不足百平方的场地,浓缩了千年纸山的过去和未来。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人称赞。而打造这一空间的是一家“在纸上做文章”的温州文创企业——温州纸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张张普通的纸,如果被赋予创意和设计,将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12年来纸传文化创始人林天举将一家小小的名片印刷店发展成了一家集纸文化传播、纸创意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文创企业。

  为南存辉王振滔做名片

  造纸术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纸就广泛流传。而目前,我国的纸制品却远远落后于日本、欧美等其他国家。 “纸虽然简单,却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只要用心去做,一定可以有所成就。”林天举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创业方向放在了“纸”上,而他的纸文化传播之旅就从一张名片起步。

  踏进林天举的办公室,递上来的就是一张极具个性化的名片。名片被做成了镂空的3片式,泛着淡淡的青铜色光晕,在林天举的提示下,记者将名片折了起来,3片式的名片变成了“竹简”,“竹简”的首页正是名片主人的名字。“纸是特制的,上面的金属光泽是因为镀了一层铜,纸上镀金属,除了铜,我们还有镀18k金、银,可以说这个创意是我们独家的。”林天举脸上露出颇为自豪的神情。

  方寸纸,藏乾坤。2003年,林天举创办了一家名片印刷店。“一开始没有客人,只能自己一家家上门找客人。”创业初期总是不易。经过了一段时间积累,脑子活络的林天举想到了在呆板、常规的名片中加入“个性”元素。他在名片印制中率先引入浮雕、烫印、水晶、雕刻、模切等印刷工艺,让一张小小的名片不再是只写着姓名与电话等信息的卡片,而是凸显了企业形象的载体,以及个人身份、文化的象征。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名片印制行业,无论是创意还是技术在国内数一数二,不会比北京、上海、深圳差。”目前,纸传一个月名片印制量就达1万余盒(100张/盒)。现在,不仅温州的一些大企业成为他们的常年客户,而且连国内其他城市的一些客户都慕名而来,如省内的台州、杭州等城市,以及江苏、山东、上海、安徽等地的同行在网络上了解了他们对名片的设计、印制工艺情况,纷纷来电要求合作经营,为当地的企业提供精美的名片。

  在纸传的客户名单里,正泰南存辉,奥康王振滔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奥康王总10来年前就委托我们做名片,第一稿修改了五六次。2008年,王总被选为奥运火炬手,还特意让我们在名片中加入奥运元素。”据林天举介绍,像南存辉和王振滔等企业家更偏向大气简洁的设计,而文化界、设计界人士则更倾向有设计感、可以体现自身特色的名片。“有一位爱好收藏的客户要求定制名片,我们就在名片中加入了铜钱的元素,再加上中式的镂空花纹。名片出来后,客人很喜欢,还让我们将这种设计就给他一人使用。”

  纸家具创意试水市场

  在这次温州国际时尚文博会现场,各种伸缩式的纸凳、纸沙发、纸桌子、纸展示柜……各类纸家居成了瓯海馆的最大亮点。纸家具,是纸传文化在2014年刚刚研发设计的纸创意产品。

  从名片出发,目前纸传文化将触角伸及各类创意商务办公用品、低碳环保纸制品、产品包装等,如印有国学文化的系列笔记本、便签、笔筒、台历、挂历、纸灯等各类创意纸产品。在林天举看来,纸艺只有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

  纸,易折易破,如何能做成承重几百斤的家具? “我们有这个想法后,让设计师去设计,再让工艺师去实践,一个产品改个十几稿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件纸家具的诞生,从构思到成品,可以说集合了设计、生产各个部门的努力。“最后,我们采用了蜂窝结构,可伸缩,又有牢固性,能够承受几百斤的重量。”林天举边说边向记者演示这些创意十足的纸家具来。一本高35厘米、宽15厘米的“书”,拉开来,绕一圈便成了一张纸凳子。而这本“书”再厚再宽些,拉开来就是一张纸沙发。记者试着坐到了纸凳上,稳稳当当,不摇不晃。“凳子可以承重200斤没问题。”林天举告诉记者,光是纸凳子,国际文博会期间就卖出了10余张。“纸凳子不仅环保,还便携。折起来揣在包里就行了。”

  除了纸凳、纸沙发,不同质地、类型的纸进行设计、组合演变成茶几、灯具、屏风、柜子等多样化的产品。而这些再生纸加上创意元素后,价值也连翻几番。一张纸凳子100多元,由几百张瓦楞纸拼贴成的沙发,可以卖到三千元,远远高于纸本身价格。

  “怎么样把普通的商品卖得有创意值得我们思考。像无印良品那样,一本看似简单的笔记本,却能卖到十几二十元。外国人都很重视创意在产品中的分量,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当你真的在做创意这件事情后,你会发现它给你带来的财富和价值是无限的。”林天举说道。现在纸传文化80%的产品都属于原创,每年都会将当年收入的30%专门用来做产品设计研发,并基本保证每个月能有5个左右的新产品出来。

  虽然在文博会上反响热烈,但目前林天举还未将纸家具正式推向市场。只因在他看来,纸家具还有完善的余地。“接下来,我们还要在纸家具的防水性和耐用性上下功夫。争取今年年内推向市场。”林天举说。

  助力泽雅纸文化传承保护

  林天举虽非瓯海人,但对纸山文化情有独钟,也自然而然地将创业地点选在了瓯海。将瓯海泽雅的纸传播发扬,一直是他的心愿。

  “泽雅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造纸工艺体系和生产设施、生产工具,而且也保留着目前全国唯一还在运作的古法造纸作坊。”虽然泽雅造纸历史悠久,但让林天举深感遗憾的是,泽雅目前粗加工生产的草纸,一大叠只能卖几块钱。“泽雅纸也要像云南的东巴纸一样去打造,将一张纸卖到十几块并非不可能。”在林天举看来,泽雅造纸要传承发扬,既要提高产能和环保性能,也要提升其艺术价值。

  2010年,“泽雅造纸”被列入国家“指南针计划”, “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基地”落户泽雅。传统造纸专题展示馆、传统造纸体验园、水碓坑村传统造纸传承示范点等也纷纷在泽雅落地。林天举也特别在泽雅的造纸基地内展出了纸传文化出品的纸屏风等创意纸制品,并配合当地造纸基地,在水碓坑村进行皮纸的生产性传承试验。去年,基地尝试生产出了一批洁白的皮纸样品。林天举特地留了几十米用作研究,尝试利用这批皮纸制作合适的创意纸艺产品。“接下来,我们计划能在泽雅建一个自己的生产基地,为我们的产品提供原材料。”林天举说。

  除了助力泽雅造纸的传承和保护,纸传也在积极推动纸文化与温州其他非遗元素的“跨界”合作,传播发扬温州传统非遗文化,如将蓝夹缬做成了艺术笔记本的书面,在记事本中加入瓯菜的插页等。“我们计划和细纹刻纸的老艺人们合作,将细纹刻纸的元素加入创意纸制品,推向市场。”据林天举介绍,最近瑞安木活字印刷也找上了纸传,希望纸传为其即将要推出的创意产品做整体包装设计。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