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苏东天谈彩陶文化话语录

2015-04-15 17:00:51 苏东天

  1、从距今六七千年至四千多年,遍布于长江、黄河整个中原广大地区的彩陶文 明,其彩陶文化磅礴于中原广大地区历时三千余年,已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已进入农业经济时代的龙凤民族大一统的盛况。如此高度发达和辉煌的三千年文明史今天却少有人去深入关注和问津,实在是令人不解和遗憾。

  2、彩陶文化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揭开了中华民族绘画体系最伟大的第一页,从而成了民间美术、书法艺术、“文人画”艺术的基础和灵魂,为东方艺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彩陶文明其理想主义色彩的高度,我们今天都难以达到那个高度。

  4、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时代,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学、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了形式美,认为球体、“黄金分割”的长方形体是最美的,因为它们具有平衡、对称、变化、整齐等“寓变化于整齐”的数的规则美。并把它应用于天文学的研究,从而形成“宇宙和谐”的观念。应用到美术,则认为人体和天体是最美的形式。这一“美在形式”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而在中国美术史上,则始终没有这种运用数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原理来研究美术形式的理论。但比毕达哥拉斯学派早三四千年的彩陶文化,无论从陶器造型,还是装饰纹样,就形式美而论,似乎比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更高明。

  5、彩陶艺术的抽象性是以观念为主导的,是与观念密切相结合的产物,就如当代的西方抽象艺术也远远达不到那个水平。

  6、古希腊的哲学家、艺术家们,由于坚持“美在形式”的原则,因此导致“艺术在于模仿”的理论。又由于世界是神创造的宇宙观主导,产生了人体是神意志的居所,而人体乃是世间最高的形式美的观念。所以,摹仿人体美就是最美的艺术;尤其是静态的人体,认为最能体现(太阳)神的伟大精神。由此而形成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独特风格,并成了西方美术史上最高的典范。这也是西方的美术创作为什么要实对静观、以再现为目的的特点的由来。

  7、从艺术的角度论之,先民们压根儿就没有对物写实的观念和要求。因此,在我国远古的史迹中(包括岩画、彩陶文化)就没有法国、西班牙远古洞窟中那种立足于写实要求的野牛;相反,我们的野牛是与人合体变成“人身牛首”或饕餮纹之意象物。中国人有史以来就没有认真地运用数学几何学的原理去研究客观物象的形式美,因此就不可能产生“美在形式”、“艺术在于摹仿”这一观念。中华民族先民们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导致了“万物有灵”的泛神论思想的发展,也是无神论思辩精神的发展。千变万化威力无穷的意象神物“龙”,终于成了民族精神的代表。所以,表意性乃是我们民族一切艺术的总特点。这也就是彩陶装饰纹样为什么会由象生不断地向抽象几何图案化变化发展的原因所在。彩陶装饰纹样是一种与实用结合的观念艺术,是一种具有“象外之象”的线的抽象艺术,它对民族绘画的发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8、我国古代的先民们,认为世界是祖先神创造的,如天地是盘古王用大斧子分割开来的,太阳月亮是帝俊之妻生出来的,万物是女娲、伏羲创造出来的。人如何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是祖宗教的,如有巢氏教人造房子,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织网佃渔、用“八卦”记数和定历法,神农氏教人事农牧畜务医,黄帝教人制文字和礼仪,大禹王教人治水等等。这乃是带有神话色彩的远古传说。若从观念出发,则依伏羲所创之“八卦”,认为世界万物由太极所生,太极不是神灵,而是阴阳之气混一之“元气”,即是“无”、“道”,万物之“有”生于“无”。太极生两仪(阴阳、天地),两仪生四象(四方、四季、四营之象),四象生八卦(自然八象即万物),也即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义。从神话、传说或哲学观念,都没有“自然神创造世界”的观念,而是从人自身的要求来看世界。在这种人本思想的主导下,便产生了美在为人类服务的创造发明和忘我牺牲精神,即高尚的人格是最美的,因此而把美同真、善密切联系起来。在美术领域,就没有纯形式美,形式美是完全受观念、内容制约的,艺术在于表现“得鱼忘筌”、“无我之我”、“无象之象”之意象为最高美。这就是中国美术创作不能实对静观而是以动观从变中求质求道之意象意境意韵的由来。

  

  9、作为“书画同源同法”依据的象形汉字,以目前的考古成果看,只见于甲骨文卜辞和青铜器金文中,这已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了。各地岩画中有类似象形文字的图纹,但却是属于画性质的东西,而不是文字。象形文字产生在彩陶文化衰落之后,各自源头相去数千年之遥,因此,谈不上同源问题。而毛笔,乃是为绘制彩陶装饰纹样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文字,在甲骨文、金文时代,是以刀代笔,毛笔仅作辅助工具。从今天看来,当彩陶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成就,登上了当时世界史的最高艺术宝座而光照千古时,文字尚未产生;文字成为书法艺术要到东汉末年之后,以书入画那已是元明文人大写意画兴起之后的事了;因此“书画同法论”实在是失之偏见也。

  

  10、彩陶文化前后期和各地区虽有一定的不同特点看来,总体上看乃是大同小异,无论从陶器形制,装饰内容和形式特点,都表现了大一统的特征。这种在三千年漫长的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风格特点的高度统一性和稳定性,是世界史上所没有的。

  11、陶器是人类发展史上第一次利用火的威力改变事物的化学性质而创造生活器具的伟大发明,从而使人类的文明跨上了新的历史阶段。制陶工艺从手制到轮制,烧陶窑的建造和烧陶火候的控制技术等,都需要相当高的科学知识,从大量的出土陶器看,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是相当高的。就陶器发展史而论,尔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陶器从形制到工艺水平似乎再也未能超越。而彩陶工艺则对以后的青铜工艺、瓷器工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12、彩陶纹样观念表意的性质特点与线的抽象几何形造型的特点,为汉字的创造和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的历史作用。从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到甲骨卜辞文字,中间经过了三千年的漫长历程,可见文字的创造是极不容易的事。而汉字发展成为独特的书法艺术,则是到了东汉末年和两晋之时代,是伴随着文人哲学、诗歌、绘画、音乐、文论等等兴起而产生的线的抽象表意艺术,才使汉字穿上了艺术之服饰而登上了民族艺术的殿堂。而汉字本身的发展,其体变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到真、草、行书,又走过了两千来年的历程,足见汉字产生发展的艰难历程了。

  13、甲骨文、金文等不同体形的汉字被看作“书法艺术”,也是到了“书法”被社会视作艺术之后才有的事。正如彩陶装饰艺术一样,是我们今天人们的某种艺术观对它的一种评判,而不是当时先民自有的观念。汉字的不断简化、规范化和彩陶纹样的抽象化、规整化、简易化,都是受其本身的观念性、实用性特点所推动而来的,而不是什么“审美”的需要。“审美”是包含在观念性、实用性之中,而带有自发性的特点。只有当具有纯艺术性质的“文人画”、“文人书法艺术”产生之后,在造型艺术中“审美”才具有了纯艺术性的意义和特点。

  14、书法成为民族的独特艺术是因具备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藉已经从笔画、结体、章法规范化定形化了的方块结构的汉字所具有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艺术因素,如讲究笔画的规则和结体、章法虚实疏密之变化等艺术形式因素。(而不是什么象形文字的关系)。书法的艺术性就在于把这些“形式因素”艺术化为独特的线抽象艺术,它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具有严格书法法则的和独特形式程式语言风格的线抽象艺术。(二)是受“玄学”的推动,“玄学”“以无为本”、“得意忘象”的哲学观念在书法艺术中获得了理想的体现。书法是藉线的旋律节奏和骨力气势所构造的“象外之象”之艺术意象,来抒发书法家的情感和表现“道”的精神。它是介于“无象之象”的音乐艺术和“得于象外”的“文人画”艺术两者之间的一种“象外之象”的抽象造型艺术,是哲学化了的线的纯抽象艺术。书法艺术这两个特点与彩陶装饰纹样的特点是相一致的,它们只是一种高低、文野的差别,是同一条历史长藤上长的体现不同历史阶段民族精神的艺术之瓜。

  15、阴阳观是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宇宙观,它影响了我国古代一切理论之发生和发展。若就美术史看,彩陶装饰纹样无论从观念还是形式风格,都已深刻而明显地表现了阴阳观。

  16、所有的彩陶装饰纹样,总是黑红、黑白图案阴阳相联相关依二方连续方式设计组织,光从形式审美的角度是解释不清楚的,这种数千年超稳定性的特点,是与超稳定性的巫术观念相联系的,而超稳定性的巫术观念是与中华民族血缘结构的超稳定性、与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特点的超稳定性相联系的;与天文历法密切相关的阴阳观念是农业生产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彩陶文化,远古神话和古史传话,都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新石器时代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及历史概况。

  17、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之丰雷多样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所不能相比的。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以血缘家族(氏族)为基础的民族结构之严密性、稳固性,导致了民俗和民间美术顽强的承袭遗传性。民间美术都是随着民俗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它从观念到形式无不受民俗活动的观念和内容所制约,同彩陶装饰纹样一样,是以观念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三者混一为特点的全民性的美术活动。

  18、“文人画”的产生,使民族绘画走上了纯艺术发展的道路,它的基本观念是本于“玄学”。“玄学”乃是以《易》为本体,综合老庄佛儒各家思想而成,它的代表人物是王弼。因此王弼的“玄学”体系便成了“文人画”理论和创作发展的基础。王弼是历史上对《周易》研究最深入的哲学家,他的《周易注》、《周易略例》成了而后学习、研究《易》学的经典式范本。而他藉《易》所发的“玄学”观念,使我们民族的哲学、美学思想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尤其是对我国纯文艺的产生发展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19、“八卦”以“―”、“--”两种阴阳符号,演出“八卦”和“六十四卦”,其符号可谓简之至也。“八卦”起于数,以一只手之指头数五为神数,分奇偶数相错演化“八卦”之“二进位法”、大衍历数。并以奇偶数变化立阴阳变化之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谓“变”之至也。可见“八卦”符号本身乃是无质无性的无形之形之“无”,具有不变性;但当它用于占卜明象释义时则是有性有质有义之“有”,具有无穷变化之性。其虽至简则是至繁也。因此,“八卦”和“太极图”(道家)是我们民族特有的图式哲学,以极简之抽象图形显示阴阳变化、生生不息的“道”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所以,王弼说:“道者,物之所由也”(《老子》注)。由此可知,“以无为本”的思想是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表现。它是“文人画”理论和创作赖以产生、发展的根本基础,使我们的民族绘画进人了高层次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而建立起东方独特的“文人画”艺术体系。以前由于把《周易》和王弼的“玄学”看成是唯心主义的,因此,始终不能正确地对待“文人画”的历史作用和辉煌成就,数典忘祖,导致“文人画”的衰落。

  20、彩陶文化,民间美术均带有自发性、全民普及性,观念性、实用性的特点,而功利性是主要的。其艺术性,则由于它们本身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局限,因此很难向较高的层次发展。所以它的继承性,摹仿性、形式风格的共同性强于创造性,甚至由于某种“神圣”和迷信观念的影响,还不能有所创造。而“文人画”则是一种自觉的创造性的纯艺术,它排斥民间美术中的观念性、实用性、功利性,使其成为托物寄情、穷理尽性、表现画家自我高尚人格精神的高等艺术。所以,“文人画”强调“人品与画品”,以画中思想感情之“无我”艺术风格之“有我”为艺术生命,即强调艺术创作中要体现民族的主体精神之“无我之境”,在艺术风格上则要独创性之“有我之境”。由于艺术创作主在表现人格精神品性,因此须“得意忘象”,“得鱼忘筌”。所以,才会产生“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以白当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足不求颜色似”、“在似与不似之间”、“气韵生动”等等绘画理论。在艺术技巧上则强调“技进乎道”,要求能以极高超之技艺得心应手地表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景象或境界。这里主要体现在运用线的笔墨技巧上,线在《易》中是哲学的生命线,在彩陶文化、民间美术、文字书法和“文人画”中则是造型基础和艺术生命线。线在“文人画”中被升华,使其艺术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从而创造出文人写意画之独特艺术风格。

  21、“文人画”从观念上旨在表现画家的人格和体现“道”的精神;从表现内容上旨在借物抒情,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导下通过对自然山水花鸟精神的描绘间接而艺术地来表现画家的情与意;在艺术形式上,以线为基础,“以白当黑”为灵魂,以“写”为特点,以“一画”为手段,以变、动、气、骨为生命力,创造一种“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艺术等等。这些艺术特点,与彩陶装饰纹样之基本特点是共通的,所以说,它们之间是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的。应该说,它们是民族绘画体系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是同一条历史长藤上结出的两只丰硕的“金果”。

  22、汉字主在表意和实用之特点,使它也象彩陶装饰纹样那样,不断地简化、抽象图案化、符号化、规范化。汉字是以“形意”为基础与言(国语)相结合为特点的文字,而非“形声”字,“形声”是标音文字之特点;汉字主形、意,所以“形意”才是汉字之特点。“六书”中“假借”似从声,其实其字本身仍是“形意”字。因此,“六书”虽然指出了汉字构字的某些特点,但未抓住根本,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已为汉字文字学之研究造成失误。如同是一条甲骨卜辞或金文,许多专家自可各有读法,因音求义,其文义自然各别,训诂学越弄越繁杂,与“六书”是分不开的。

  23、近代以来,大量甲骨文的出土,使我国文字学研究展开了新的局面;然而,三十多年来从地下涌起了遍布整个中原的琳琅满目的彩陶文化,则未能引起文字学家们足够的重视,仅仅注意陶器上的少数近似文字的符号,断测是否是初始文字?至于彩陶装饰图案与汉字产生的关系,似乎是膈膜的;而“八卦”与汉字之关系,则向来是被忽视的。因此,我们文字学的研究始终囿于传统“六书”论,而局限于古文字的训诂上。对于汉字的起源,为什么会形成形、义、声三结合的独特文字?构字规律是否是以“象形”为基础?汉字为什么没有向衍音方向发展?而汉字怎么又大多是“形声”字?等等问题,至今未能深入研究下去。

  24、汉字所以能演化成书法艺术,就是由“形意”特点而来,因为“形意”是由“象观”、“表象”创获,所以汉字之“无形之形”中包含着无穷之象。简括之,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籍已经从笔画、结体、章法规范化了的方块结构的汉字所具有的造型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艺术因素,如讲究笔画的规则和结体、章法(布白)的虚实疏密之变化等艺术形式因素(而不是什么象形文字之关系),书法之艺术性就在于把这些“形式因素”艺术化为独特的线抽象艺术;它是以汉字为基础的具有严格书法法则的和独特形式程式语言风格的线抽象艺术。其二是受“玄学”之推动,由《易》“八卦”之哲学观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其“以无为本”、“得意忘象”的思辨哲学,在书法艺术中获得了理想的体现。书法是藉线的旋律节奏和骨力气势所构造的“象外之象”的艺术意象,来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和表现“道”的精神的。书法艺术这两个艺术因素和特点也是从“八卦”、彩陶文化继承发展而来的。它是介乎音乐和文人写意画之间的一种独特的线抽象艺术。

  25、上古有结绳文字,刻木文字,图画文字,无疑是可信的。因为今天还可以从一些落后的少数民族中找到证据,但这是广义而言的。由此观之,远古岩画、彩陶文化也可以视作“图画文字”。然而,文字的性质是以民族的语言为基础的,是代替语言来记事的符号,所以,它们都不是文字;只有甲骨卜辞文字才是名副其实的汉字。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颜光禄语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这是有道理的。卦象主理,字学主识,绘画主形;虽同是“图”,绘画乃是“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象图形;“八卦”乃是“无象之象”的哲学抽象图理;汉字乃是“无状之状”的代替语言记事的抽象图识符号。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

  26、“书画同源论”之错误,就在于只看表面不看本质所造成的。因“六书”中有“象形”,便认为古代“书画同体而未分”。以“象形”为基础的彩陶装饰图案,历时达三千年之久,怎么没有相应的象形文字发展起来?即以汉字中之“象形”文字而论,《说文解字》中仅三百来字,今天汉字已达近五万字(《中华大字典》收录四万八千余字),其数也只五百余字。如果把彩陶器上的一些符号看作“初始文字”,也基本上不属“象形”。所以,把“象形”作为汉字构造规则之基础,作为“书画同源论”之依据,恐怕是难以成立的。

  27、古文献传,文字是依伏羲之“八卦”演化而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八卦”、彩陶装饰图案均与天文历法巫术礼教有密切关系,而天文历法由“象观”、“数理”产生,因此也成了“八卦”、彩陶装饰艺术产生的基础和特点。从甲骨文看,汉字主要为记录“卜辞”发展起来的,可见,“八卦“、彩陶装饰、汉字三者之产生和发展,都与巫术礼教联系密切;图理、图形、图识三者互为结合,构成了中华民族巫术文化独特的体系和特点。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是图腾巫术文化,它以“天人合一”观为灵魂,以天文历法为中心内容,以“八卦”象占为主要方式,以彩陶装饰图案和神话、传说为艺术形式,构成了以血缘结构为肌体、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因此,观念性、抽象性、表意性,和对自然美的热爱、欣赏、表现等,便成了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主要风格和特点。

  28、“八卦”、彩陶文化、各地远古岩画和神话、传说等,无疑为汉字之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汉字以线结构造型、以表意(义)为灵魂、以语言为主导却与语音无关之特点,就是直接继承了以上这些原始巫术文化,尤其是“八卦”、彩陶文化之特点而来的。因此,汉字的创造规则并不是以“象形”为基础,也不是先有象形文字,后有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形声字,而逐步地发展而来的,应是同时综合产生、发展的。

  29、汉字韵文特别发达,节奏感强,形成独特的语法、修辞、逻辑,应与巫术礼乐相关,彩陶文化之舞蹈人形纹、旋涡纹、波浪纹、花叶纹、拟人纹等等,不是使我们感到在原始巫术礼乐之节奏和旋律吗?!

  30、西方现代派艺术从一开始产生,就受到了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艺术,是受人本思想、天人合一观的主导,以抽象表意为特点,在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影响下,艺术以无象之象为最高之象,所以,书法艺术和文人写意画艺术,便成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高等艺术。它们是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有着严格的艺术程式语言和风格规范,创作者和欣赏者是息息相通的。西方的一些艺术家虽然吸取了一些形式风格的东西,但他们并不十分了解中国艺术的规律特点,他们只为求奇求怪,随意所为,主观精神与艺术创作,与客观实际是相分割的,否定现实、否定传统和肯定自我的主观愿望并没能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应有的表现。

(责任编辑:张彦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