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美术馆从1.0版到3.0版
2015-04-17 14:51:42 郭雯
上海民营美术馆十年观察之二:沪上美术馆进入3.0时代?
西岸文化走廊
导言:十年,上海民营美术馆从无到有。十年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在十年中上海民营美术馆经历了多次发展与变迁,同时也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经验和资源。在大量新的民营美术馆如春笋般涌现的同时,老牌民营美术馆又开始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与竞争。而“新”“老”美术馆交替并存、互相寻找发展空间的新格局,也成为上海私立美术馆在当下独特的文化现象。
十年,美术馆从1.0版到3.0版
事实上,民营美术馆概念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告诉记者当时的建馆情况:“2005年时,民营企业还不能创办美术馆,所以当时使用了‘艺术中心’即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直到2012年随着美术馆政策的开放,才正式更名为‘美术馆’。”同时,这也预示着民营美术馆可以真正在上海落地发展。
回想十年前,艺术人士常去看展的艺术空间寥寥无几,除了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美术馆之外,还有旁边的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以及浦东证大大拇指广场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官方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已经搬迁,双分为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而民营美术馆也同样出现美术馆群的现象。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位于上海喜玛拉雅中心的新馆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并设有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和证大朱家角艺术馆。
美术馆由一馆到馆群的出现,预示着美术馆的职能也在发生改变。
由于沪上民营美术馆时间仅短短十多年历史,无法比拟国外私立美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众多国外私立美术馆享誉全球,美术馆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喜玛拉雅美术馆
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王纯杰介绍到:“美术馆目前共分为三个版本。1.0版是最初级版本,以陈列国宝级艺术品为主的陈列馆。2.0版是以推广当下艺术流派、艺术潮流艺术家为主的美术馆。3.0版本是最新版本,美术馆成为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的公共教育平台:倡导全民艺术教育,是将艺术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并让大家主动参与艺术。国外美术馆展览都与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他们凭借公共教育的项目才能拿到政府资助。”
目前,上海民营美术馆以1.0版和2.0版居多。在多年以前只有展览形式,“展览开幕即闭幕”常常成为业内人批判美术馆即陈列馆的怪象。随着美术馆的增加,各大美术馆开始注重美术馆公益性,展览、公益讲座和艺术活动一条龙式联合推广,以增加美术馆的社会影响力。
2010年前后,证大现代艺术馆正式更名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并迁址喜玛拉雅中心,新馆筹备期开始,王纯杰接任美术馆馆长一职,每年都组织大量的公教活动:“馆校合作”,举办国际公共艺术项目;将美术馆变为剧场,从展览出发以音乐、舞蹈、茶道等各种形式让观众获得全新艺术体验;连续四年推出“流动美术馆”项目,走进敬老院、学校、社区,超过20万人参与到艺术活动,分享艺术的乐趣。喜玛拉雅美术馆于2014年还举办了国内首届美术馆公共教育论坛,邀请来自学校、机构的专业人士近200人参与讨论,探讨美术馆如何通过公教担当社会责任。
此外,喜玛拉雅美术馆位于朱家角的分馆,成为艺术家驻留与创作的好去处。小桥流水,古街小巷给予艺术无数灵感,也吸引了莱纳普罗哈斯卡、玛格丽特等众多国际艺术家。
然而,美术馆从1.0版到3.0版还有很多路要走。国外美术馆除了承担艺术教育外,还有更大的教育——国民教育。
王纯杰向记者举例,法国卢浮宫的定位很明确,即人文教育。其三件镇馆之宝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分别是古罗马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两个时期加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收藏是其馆藏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三个时期都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当你走进美术馆,整个馆内藏品和建筑风格都能感受到人文主义的教育。
“这才是美术馆大教育意义之所在。”王纯杰说。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