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换个方式看世界——对红外风光摄影的探索与实践

2015-04-20 14:45:52 范霖

  任何艺术门类都需要创新、创新、再创新,都需要艺术家独特的眼光、独到的见解、独有的方式和独知的想象力。摄影艺术也是如此,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新鲜事物,而数码红外摄影给我们看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红外摄影是一种独特的拍摄方式,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梦幻型摄影。它是利用改装过的红外相机进行创作,作品明显有别于传统的黑白、彩色照片,是最接近人们审美需求的非可见光摄影。当人们对普通摄影产生视觉疲劳的时候,红外摄影以其创造出的另类极致的色彩和超乎现实的梦幻意境,带给人们一种独特、全新的视觉感受。在红外摄影的帮助下,一个新奇的梦幻世界会呈现在眼前:黑白红外过滤掉了万物缤纷的色彩,使得大千世界洗尽铅华,变得安静、抽象、纯净,让复杂的世界变得单一、纯粹、抽象;而彩色红外让缤纷的世界更加异样多彩,既可以让多彩多姿的大千世界变得草木晶莹、空灵神秘,也可以让毫无生机的自然景色披上艳丽色彩,把看似沉寂的世界变得繁复、奢华、勃发,这就是红外摄影的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吸引着我在这奇幻世界不断探索和实践。

  数码红外摄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光谱中所包括的可见光是从380nm-780nm,包含了赤、橙、黄、绿、青、蓝、紫,CCD/CMOS感应器可以感光的红外线的光波大约是从780nm-1000nm。实际上红外线和可见光波长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因此我们通常所见的彩色红外摄影,是因为有部分可见光参与成像才获得了色彩,根据截止波长的不同,色彩表现和饱和度也有不同。数字时代的到来,方便的数码相机改装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胶片时代器材受限的瓶颈,红外摄影有了更多的受众群和更广阔的天地。

  红外摄影适合多种题材的拍摄,一般常规摄影能做到的,红外摄影也能做到。在中学时代我就喜欢上了摄影和黑白暗房,但涉足红外领域后,十几年里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红外摄影的研究与探索上,在红外摄影领域的创作也由最初主攻自然风光,逐渐扩展到城市风光、人文纪实等领域,在夜景、雪景、人像、花卉、建筑、画意摄影等多种题材上反复实践,尝试用不同风格、不同色调去诠释红外摄影作品的内涵,把高雅的审美观念同个性化的红外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追求红外作品特有的“实与不实”、“似与不似”的境界,以此演绎红外摄影异彩纷呈的独特魅力。不论尝试哪一种题材,真正让我沉醉的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从中州大地到表里山河,从燕赵沃野到草原毡乡,从锦绣壮乡到彩云之南,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天河锁钥到歌舞之乡,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份,我用红外线描绘了高山、草原、沙漠、湖泊、云霭……同样的风景,不同的拍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立刻充满了异样的情绪。因此,每一次创作过程的美妙让人无法言表,每一次按动快门后的深呼吸让人酣畅淋漓。

  在摄影作品的后期即“二次创作”方面,我认为,红外摄影与常规摄影都需要必要的后期调整和完善,只是常规摄影在通常情况下不一定需要过多的后期就能表达出摄影语言,因为作品本身就是有色彩的;而红外摄影的后期空间则大得多,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地使用色彩元素,在相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色调表达不同的摄影语言,比常规摄影更能表达出自己的特殊情感。在国外的红外摄影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摄影师大胆地使用鲜艳的橘红、金黄、柠檬黄等眩目的色彩,强烈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让人惊讶且兴奋;也能保守地使用天蓝、群青、琥珀色,营造一种唯美梦幻、宁静致远的意境,让人沉静且陶醉。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在后期调整上逐步趋于理性化,尽可能保持作品元素的真实性,不过分做后期处理,色调基本上保持“原汁原味”或黑白调,让红外摄影更多地表达真实、深刻的内涵。

  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觉得在红外风光摄影创作中应注意以下8个问题:

  1、滤镜波段的选择:波段不同,滤镜带来的效果就不同。喜欢浓烈色彩的,可以选择630nm或者更低波长的590nm和530nm滤镜;喜欢适中的,可以选择680nm滤镜;喜欢较为纯正红外但又希望带有色彩的,可以选择720nm滤镜;760nm滤镜理论上来说有是有颜色的,但看上去几乎是黑白的;喜欢纯红外的可以选择波长在850nm或950nm滤镜。这就好比画画,浓墨淡彩,各有所好,波长的选择也就决定了你的作品风格的形成。

  2、自定义白平衡:先把红外滤镜装到镜头上,或者是用改造后的相机,采用正确的曝光比,以室外充足光线下的草地、绿叶等作为参照物,按下快门取白平衡,拍出正确的原片应当是琥珀色的。也有影友用色卡或就地取材设定白平衡的,例如布料、车身等。也可以根据要表现的主题及时调整白平衡,直到满意再开始拍摄。自定义白平衡设定不成功的机型,只能拍RAW格式以便后期在ACR中进行校正。自定义白平衡的设定决定作品的色调,而色调则是营造作品气氛的关键。

  3、曝光:彩色红外摄影相对常规摄影要提高0。5-1。5挡的EV值,纯红外则需要提高3-6挡EV值,并根据拍摄角度的不同及时做出调整。具备足够的快门速度才能有效地保证画质并减少噪点,所以拍摄时应尽可能使用三脚架。

  4、用光:红外摄影对光线没有太特别的要求,在拍摄时间段的选择上反而更加宽容。常规风光摄影一般喜欢选择一早一晚的时间段,而红外摄影只要有光线就会有收获。红外摄影适合运用顺光和侧光,逆光时光晕会显得很夸张,除非需要营造特殊效果,平时应尽量避免直对太阳拍摄。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力,雨雪天、薄雾天一样能拍出意想不到的作品。

  5、选景:由于“伍德效应”的原因,绿色树叶和植被是红外线的强反射体,在红外照片中呈现通透的亮色,但针叶林类里的松柏类植物反射较弱;水面、路面、树干能很好吸收红外线,在红外照片中呈现深色。拍摄中应以大片的草地、树木、碧水、云霞等层次比较丰富的物质作为主体,树木与水面、岩石与植被、白云与蓝天等这样一些对比是我们在风光拍摄中经常使用的搭配。

  6、构图:红外摄影和常规摄影最大的区别是红外的不可预见性。因此要经常在相机里回放所拍的片子并及时调整画面的平衡;在常规摄影中经常遇到的“光比大”的问题在红外摄影中基本不存在,天空和地面总是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细节出现,你可以专注地去发现、捕获你的兴趣点并经营好画面。

  7、后期仿红外作品:有很多人曾试图用常规摄影作品通过电脑后期仿制红外作品,通过反复试验我只能做到6成的感觉,做到和红外相机拍出来的作品一样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红外摄影的最显着特征就是“伍德效应”,也就是植物的叶绿素对红外线的强烈反射。常规摄影中的绿色植物,特别是深绿色植物去强制性提亮会严重破坏画质,让植物的细节做到清澈通透更是不现实。

  8、后期的规则:由于红外摄影是个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特定的组织制定特定的规则,我们也期望红外摄影将来也会有个分类:即纪实类和艺术类。纪实类为不做后期的原色调彩色红外作品和黑白红外作品;艺术类则可以通过对前期红外摄影素材的编辑加工,以表达艺术创意或创作观念。

  达达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实验摄影家曼o瑞说: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十几年来,我执着于红外摄影的探索与实践,撰写和发表了大量介绍红外摄影的文章和教程,创作风格从理想的浪漫主义过渡到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这其中经历了一个升华情感、净化心灵、提炼沉淀、回归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将继续下去。

  探索的过程无疑是寂寞的,但也是快乐的。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