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策展制度陈旧:威尼斯双年展走下神坛

2015-04-21 17:36:09 张桂森

“坏策划”系列观察之二:去掉策展人的“帽子”

  导言:有这么一个段子,说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展览中,有位批评家策划了一个展览,那个年代还没有特别既定的所谓策展人的说法。展览中有位艺术家因故不能展出自己的作品,于是他在开幕时当起解说(因为同时他是个批评家,因此有言说的理论水平),带着记者到处逛展。据说后来的报道把这位解说当成策展人刊发出来,这可把真正牵头的策划人气坏了......再后来,慢慢的策展人变得吃香起来,一直到90年代末,新千年初,策展人几乎成了艺术圈的不可或缺的话语权掌握者之一。

  后来,策展人策划展览变成一种日常,这在当代艺术处于“地下状态”的那个年代是无法想象的。最疯狂的时候,每周末的798艺术区同时开幕的展览有几十个,各种展览主题也是琳琅满目。艺术界人士基本是从这个饭桌跳到那个饭桌就完成了几个画廊饭局的应酬。

  然而好景也不长,在高喊“策展人时代”到来的没几年间,策展的困境丛生。不光大展屡招质疑,在策展人内部的裂变也一直在生发。上世纪末兴起的策展人更是转向画廊、艺术机构经营的复合角色,而此时艺术家们有时不得不扛过大旗,提升自我策划能力技能。在年轻一代这里,面对自我策展意识自觉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策展人是否能完成自我升级,介入到艺术系统的深处,与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态达到更好的融合是必须要完成的课题,策展人帽子里的戏法是否够用了呢?

政纯办UCCA展览现场

  大展走下神坛

  大约从塞曼(Harald Szeemann)开始一直到现在,独立策展人这个概念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道路,他把后现代很多的理论转化为有效的工具,把美术馆的墙打开,把双年展打开,把博览会也打开,策展同时到达了所有的这些地方。塞曼两次策展威尼斯双年展都载誉而归,而为何今天的威尼斯双年展走下神坛,策展人更是屡遭非难?眼下威尼斯双年展在即,却再难有当年人人争相关注的迹象,即便策展人是口碑极好的奥奎。人们甚至会反问奥奎能否重拾自己曾经执掌过的那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辉煌?

  “奥奎是一个理论能力非常强的策展人,他的背景是诗人。他当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做的平台,请一百个各行各业的学者来一起讨论,开创了跨界和研讨的策展风气。从这届来说,从我这次跟他接触的经验来说,我发现他还是非常感性的,如果说有什么期待,我是期待在感性跟理论之间能够取得一个平衡,我们知道通常这样的展览一旦顾及观众的视觉经验,更顾及感性的话,往往就会流于景观,更顾及理论上的工作,往往就会显得枯燥和过渡晦涩,所以我希望奥奎能有不错的表现。”参加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艺术家邱志杰如是说到。

  策展人冯博一也曾质疑过像威尼斯双年展这样的大展,在他看来,策展机制的陈旧是问题所在。“作品跟大规模的主题展的主题联系不紧密,容易视觉疲劳。双年展、三年展在五年前在中国属于比较“时髦”的,而现在国内的双年展,大家的兴趣也不是特别大,因为策展方式陈旧,大家厌倦了。纵观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做到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他们的模式60年不变,这是不是也有问题?”

  “策展人都是各干各的,暗自竞争,谁也瞧不上谁!而且,真正的策展人也不多。大展览都是策展人制度,但根本不知道他们怎么挑选策展人的,比如说竞标是可行的,但都没有,没有一个机制。N年前在深圳我做过一个关于策展人的会议,也谈过类似的话题,但效果不好。未来也很难出现大家在一起合作的可能。对我个人来讲,我只是想怎么把我的展览做好就行了。策展现状的困境,谁来挑头谁来规范这个制度我也不知道。”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