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园诗意——艺术家何婉薇工笔画赏析(一)
2015-04-21 20:32:52 未知
《绿韵》 局部 水墨纸本
何婉薇其画如其人,清秀典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她的画,主要以水乡风情为主,格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二十一世纪后,她的重点转到工笔花鸟画上。
何婉薇的工笔花鸟画,端庄文雅。以撞水法与钩染法相结合,其画面富于对比与显生动,变化而能统一,构图饱满,意境清新。她在继承宋代院体画优秀传统的同时,也揉进自己的审美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股清新典雅的现代气息。
——方楚雄(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画家)
《晨曲》 68*68cm 水墨纸本
谈到何婉薇的创作,我便会从心里生出一份敬意。她多年来坚持创作和教育,这要付出多少努力多少心血多少汗水,需要何等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意志。他凭着对事业坚定的信仰和执着追求,才使她焕发出攀登艺术之殿的充沛活力,在艺术创作的路途上不断地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几位美术界的朋友跟我说过,何婉薇的画,蕴含着女性的温柔的美,就像水乡清澈的秋池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扬起一道道涟漪一样令人赏心悦目。她的每一幅作品,都反映出她坚实的传统功力与创新意识,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浓郁的乡土情韵。她能走到这一步,是与她的睿智,她的勤奋,她的虚心好学分不开的。
画家何婉薇给我、给大家、给画坛的印象,都是极为深刻,极有个性的,愿她的画越画越美,路子越走越宽广。
——陈三株(珠江商报前经营副总编、专刊社主任、作家、诗人)
《绿韵》 68*68cm 水墨纸本
薇姐心思密致,言不苟出。显然,她这种柔韧细致的特质在她的作品中似水乡的碧水般也婉婉的流淌开来。
薇姐画中的乡土情怀。无论是结合多重表现手法的水乡风情主题创作,还是强调线条和撞水撞粉的小品里,笔墨之间的渲染和画面肌理效应的从容安排,严谨优雅的造型与细腻精微的线条。岭南水乡的空气,岭南花果的精神。在薇姐笔下无不变成充满美感的形式因素 。即是对于我这么一个学习生活于岭南的北人,也总能够在薇姐的画中感受到岭南所特有的那一份委婉,那一份温情。
——杜宁(佛山画院专业画家)
走进 《田园诗意》
清澹隽永 墨色辉映
——何婉薇工笔画赏析
文/张甘霖
在中国工笔画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探索:一种是在深入发掘传统,发挥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适当融进西方绘画光影表现,走以古开今,拓展传统的道路;另一种则是主要借鉴现代艺术经验,用背离传统的方法,创造新的境界。在中国工笔画革新方面有所开拓和突破的画家何婉薇,可以归入在中西融合思潮推动下借古思今的探索者。她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善于吸收西方绘画的用色技法的营养来增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力。即使在传统题材上,她也摸索着把现代技法某些方法借用到工笔画中,使工笔画的艺术手段更为丰富多样。
《暖春》 180*160cm 水墨纸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顺德女画家何婉薇早在青年时期就参加过曾受到关山月先生高度评价的“容奇青年业余美术组”,成为“容奇水乡风情画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后来又师从广州美术学院方楚雄教授,并获得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这种既全面又高度专业化的现代美术教育训练,使她获得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她的工笔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八十年代以传统民间人物为主要偏重,藴含着女性的温柔和舒心之美。九十年代以水乡风情为主要对象,凝铸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调。二十一世纪后其重点在工笔花鸟,视野在整个中国画领域及岭南工笔花鸟发展的纵横格局。基础宽而厚为何婉薇的工笔花鸟画创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其作品中花鸟树木坚实的造型和可以感知的体感质感光感及空间层次感,得益于她长期的速写功底,背景的虚实和空间处理来源于她对传统中国画诠读的素养,她还巧妙地利用现代绘画中的黑白、光影过渡和对比法来衬托画面的主体。她的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糅合了西方绘画素描造型,从而保持和发展了花鸟画写实之感,从而别开蹊径。
《秋声》 68*68cm 水墨纸本
何婉薇工笔画表达的力图还在于她的色彩和构图上。近年以来,她尝试吸收西方绘画中用色表现力度,以统一色调来处理画面,从而达到绘画中统一和谐,并使之有利于意境的渲染。如《暖春》、《闹春》中的灰色调,《秋实》的墨色调。同样在她的绘画中也常用色块对比来加强烘托全体的丰富性,并常运用色度的反差,增强空间层次和纵深感,开阔意境。她的构图较为大胆,构思取巧,新颖别出一格,往往取物象的总体特征组成画面,用扩大细部方法来加强视觉效果和画面张力。在《春消息》中,她通过强化梅花树干树枝的动势,赋予画面更多的起伏感和感情因素。她融合现代花鸟中写实精神于自我创作中的尝试,使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提及的是,何婉薇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花鸟与景象的艺术实践做得很自然。通过长期实践,她已经得心应手地融传统与新法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在她的笔下,不论是传统技法还是现代观念,都服从于她创造的新意境。
《闹春图》 280*220cm 水墨纸本
何婉薇的作品中十分重视工笔画与岭南地域文化的表里关系,她没有止步于工笔花鸟表面形态的完备探索,而是希望从工笔花鸟的形式特征深入到岭南文化内涵之中。她生于顺德,长于顺德,成于顺德,她的作品有着深厚的顺德生活气息与浓郁的水乡情韵。以此为基础,何婉薇工笔花鸟作品中呈现的思考,是以一种多元化方式挑战传统的花鸟画整体性创作思维方式,并在艺术手法上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借用各种表现手段,由过去纯粹“审美”的形式创造转为关注社会、介入当下生活、响应当代文化。何婉薇的作品正应和了现代工笔花鸟画转型期的主要倾向,并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探索由审美走向文化,由语言形式转为观念,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将岭南文化所包含的基本人生态度与基本精神情操,转化成何婉薇自己的工笔画语言,从她个人感受和体验出发表达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的社会责任,通过自我语言的个性化来主动把握工笔花鸟画对岭南文化的促进与造就。
《春消息》 220*170cm 水墨纸本
(责任编辑:韦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