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敏宁:我的“横纵轴”美学标准(下)

2015-04-27 12:08:03 陈少娜 肖雅

 

向京作品 《抱猫的女孩》

  艺术状态必须是前进的

  要想以藏养藏,李敏宁定了三个基本要求。首先作品要有特点,有个性,符合他的审美标准,正如朱新建的作品,“看似儿童画,却深藏功力,极富代表性,他人难以模仿和超越。”其次,艺术家的艺术状态要呈现前进的趋势,“我觉得评价一个作品不能单一地用价格来衡量,还是要从艺术状态来看。”这是他对藏品的要求,也是评价艺术家的标准,“我每一次看到刘炜的新作品都不是他上一次作品的状态,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状态一定是沿着他的生活变化并体现在作品中。”第三,价格适中,寻找还在价格洼地的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我判断佼佼者的标准跟市场的一般标准不太一样,从早期的苏老,到尚扬老师……现在尚老师的作品还是价格洼地,但他作品的质量在他那个年龄层里已经遥遥领先。”综观李敏宁的藏品,多为个性之作,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向京的《照镜子》,刘炜的《猪肉》系列、黄永砯的《千手观音》(手塑模型、手稿、签名摄影作品)等等,无一不彰显了他个人对艺术的独特欣赏,“每一个人的美学标准都不一样,我是按照自己的美学标准来收藏,所以不管哪一个品类,都会有一些共同点。”

  在收藏之路上行走多年,李敏宁坦言现在的收藏方向由繁入简,由广渐深,“在选择上更清晰,不像以前都觉得好,都想买,现在做深度收藏,去收藏各个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果从市场风险来说,单点投放更考验自己的眼力与判断。”将收藏由广向深浓缩,刘炜就成了李敏宁的深度关注之一。刘炜生于60年代革命时期,青年时期正遇改革开放,“80年代末90年代初画了大量的军人系列,用这种方式表达那个年代的迷茫、愤怒、激情、无厘头……”1995年刘炜拿出《你喜欢肉?》作品所呈现的腐败溃烂让人瞠目;1997、1998年刘炜推出少励画廊《你喜欢我?》系列;90年代末的作品《禁止吸烟》《我是谁?》已到无可替代的水平;2003年非典期间,创作了一批册页,水墨中尝试用丙烯等化学材料;2006年使用版画拓印,裱褙,再用混合材料画;后来他画肖像,诠释新的经典;现在以水墨为主,“乍看每一幅画都是普通花鸟,但仔细一看他的表现力、题材跟传统国画有很大差异。”刘炜的创作随性而多变:动物、儿童、瓜果、风景、自画像……他的代表作从“猪肉”到水墨实验创作,“他每个时期都有很明显的变化,后来尝试的水墨册页,也不是传统水墨,风景也不是纯风景。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我最钦佩刘炜,他跟同时期的画家相比,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状态最好,且不断呈前进趋势,在一线成名的艺术家中极其罕见。”

  李敏宁的收藏体系,国画系统以朱新建为主,油画系统以刘炜为主,当代摄影亦是李敏宁收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由于市场上对复数艺术的抵制,导致其价值被严重低估,其实当代摄影作品观念性强,构图严谨。以洪磊为例,他的摄影作品从传统绘画的语言当中提炼出当代的审美观念,在江南山水唯美的意境中,你会看到死亡,看到血腥,既唯美,又暴力,这是对当代环境的拷问,也是对人终极问题的拷问。”从2003年至今,李敏宁手中的当代摄影作品涵盖张洹、洪磊、王庆松、王劲松、韩磊、庄辉、海波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摄影艺术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三十年变迁最有力的印证。“中国当代摄影是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水平较为相近的品类之一,价值远未体现。”

朱新建作品 《卡拉OK》

  收藏是机遇,也是挑战

  当收藏成为市场,热爱与投资并行,如何让每一次出手都不失手,成为每个藏家共同的挑战,“长期收藏不是很担心,以这些艺术价值为收藏标准,短期价格浮动无所谓。”为保质量,每一件作品在买入前,李敏宁都会做很长时间的功课。“当时想买林风眠作品时,我就把佳士得、苏富比历年林风眠的拍卖资料拿来看,看完以后发现佳士得有一大部分作品都是林风眠的女儿林蒂娜在巴西释放出来的作品,可信度特别高,且又观察了两三季的拍卖,最后在香港佳士得买了《夜色生风》。”正是基于如是谨慎的研究,方能成就所谓的眼光独到,从不失手。

  从单件作品到系列收藏,从三五十位精简至三五位,从入手三五万到出手三五十万,甚至百万,李敏宁为自己构建越来越成熟的收藏体系,成为拍卖市场紧盯的资源目标。这样的蜕变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同样可见,从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一级和二级市场体系,但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金字塔,艺术市场一直因高端窄众,发展受限,2005年以后,当代艺术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拍卖创奇,成为各大拍卖行眼中的硬通货,吸纳了大量资本。“是好事,市场启动起来,这些现象都是很健康的。”长期往返于国外国内市场的李敏宁,深感“环境变了”。尤其是200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井喷,“交往比较深的一个艺术家,跟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说你这出去一年半,国内变化很大,买艺术品的人一下子多了,都是新面孔,他们不像是我们原来的这批藏家,去跟艺术家沟通然后挑一两张最喜欢的作品,新买家都是一下子就订好几张,如果说早期的收藏是纯爱好,后面进来的新买家更多倾向投资,但这也无可非议。”

  市场为藏家提供了不断优化收藏体系的渠道,优质藏家也成为拍卖市场重点关注的资源,艺术从业个体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与成就,从无人问津到一枝独秀,中国的艺术资源经历了从商品到艺术品的三十年跨越,迎来国家大力打造文化软环境与硬条件的大时机,引来地产、科技、金融、媒体等跨界资本热闹进场。热闹之外,长期往返于国内外的李敏宁亦感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差距。“国外的艺术品市场在品类和样式上比我们更丰富。打个比方,我自己特别喜欢收藏纸上作品,我当时看了Moma纸上作品的系列丛书,就开始收集创作手稿、草图、素描、水彩、油画、丙烯等等,想做一本《天空·中国当代艺术在纸上》,持续收了很久,到现在也没做起来,因为国内的纸上作品太单一且同质化严重。国际上哪个艺术家正当红,国内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就跟风,借鉴可以,但是界限要明确,如果表现出来艺术品的样式特别西方,肯定不对。”

  在福建的收藏圈,李敏宁无疑是收藏当代艺术的一枝独秀,他是拍卖场上的常客,福州的老花鸟市场也常能见到他的身影,“无论是几十块钱的老物件还是上百万的当代艺术品,重要的不是它们的价格,而是艺术价值。”汉脉空间与瞻舍里处处可见他花十块二十块淘回来的明代宋代漆器、瓷器、建盏……老物件上的破口他自己锔钉、大漆、金缮……李敏宁为这些老物件与当代艺术品创造了一场最美丽的相遇……

  除了在市面上购买自己所爱,李敏宁还亲自动手制作茶器,以飨同道。也许正是这份“融在生活里、血液里的艺术情怀”,才能不论身在边陲还是核心区,都能“藏行天下不走眼,方寸之间尽显品位。”

黄永砯《千手观音》(手塑模型)

林风眠作品 《夜色生风》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