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向西,朝圣路上的景·像--像与画

2015-04-28 15:38:07 田荣军

  这些影像是作者在前往西藏的朝圣之路上的印象片断。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用简洁至极的构图和色彩给我们展示出一个不同以往的西藏……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在《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中提出:“摄影技术上的改良并非等于艺术上的前进。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在此,“深入的艺术认识”可以理解为对摄影中的绘画因素的追求和把握。纵观西方摄影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其与绘画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绘画主义摄影、印象派摄影到达达派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都带有鲜明的西方绘画流派的印记。虽然写实主义摄影仍然是摄影艺术的主要流派,但追求摄影艺术的画意,追求摄影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美,一直是西方摄影家长久追求的目标。
  绘画中所积淀的人类视觉和审美的经验,无疑是摄影所能继承的最宝贵财富,因此早期的许多摄影家都是由画家转变而来。绘画的发展体现了人类以视觉来认知世界方式的不断进步过程,即追求形式之美的过程。人类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创作都以线为主,形式感很强。但这种形式感是稚嫩和被动、不自觉的,如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和中国原始岩画。其后,中国画在上千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着以线造型的特点,没有放弃对形式美的追寻,并不断完善。而西画则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走向模拟客观的路径。尤其自文艺复兴时期始,透视学与解剖学的发展使西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题材和内容成为西画的重心。然而自印象派之后,西画开始主动地探索画面的形式之美,如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人;至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达到极端。
  形式美是人类视觉认知世界方式的经验集成。它就是将丰富而繁乱的自然万象归纳为点、线、面、色四大因素,然后在画面中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将这四大因素进行各种搭配和组合,从而形成风格、审美各异的作品。形式美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就是其可以在平面上再造一个“第二自然”。它是真实自然的集中和强化。所以吴冠中先生曾振臂高呼:“形式就是美”。
 
  在国内,虽然摄影技术传入较早,但中国摄影艺术一直多强调纪实性与写实性。虽然有很多作品在构图、色调上呈现出一定的绘画效果,但没有明确地提出画意摄影的概念。从吴晓鹏先生的藏地影像摄影作品中,我明确地发现了其中的“画意”,也就是对形式美的积极主动地探求。他将关注点放在对自然景象的大胆取舍方面。他总是努力地在寻找自然物所形成的点、线、面、色的组合,寻找其中的节奏、虚实关系,或者强烈的反复与排比。有的作品呈现空灵润透的水墨效果,有的作品呈现厚实凝重的油画效果。欣赏他的摄影,如同在品味绝佳的绘画:那水波的处理,像极了马远的网巾纹水;斑驳岩石与净洁白雪的交融,枯枝与雪山的互为映衬,又是活生生的水墨山水画;红山与蓝天的大面积对比,具有古典油画的厚重感;夕阳下的“之”字形逶迤山脉,构成了一幅现代派油画;而光影变幻又使得赭红色的山坡仿佛旋转起来,颇具抽象的宇宙境界,使人心胸跌宕不平。但是还可以看到,他非常精当地把握着摄影和绘画之间的“度”,他的所有影像都是现场完成,绝不用后期软件制作,没有让摄影盲从于绘画。这与西方早期绘画主义摄影家控制镜头成像、暗房加工,甚至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上加工、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等做法与主张截然不同。
 
  摄影是一项科学发明,它对自然万物的态度是科学和理性的。它可以纤毫毕露地还原自然界的每一细节。摄影还是一门艺术,是人的情感和审美经验渗入的结果。摄影术和摄影艺术的最大区别,是后者对审美和艺术本体语言的主动探索和掌握。摄影艺术家应按照审美理想主动地剪裁自然,或“再造自然”,这应该是摄影艺术得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文/田荣军美术学博士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金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