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画中“空白”的审美心理

2015-04-29 14:37:00 未知

  黑白是最朴素的颜色,中国画的画材和哲学观决定了画面的颜色,使中国画产生了空白现象,赋予了中国画丰富的含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传统艺术瑰宝的中国山水画,在“空灵”的审美趣向的影响下,“空白”的运用使作品“灵气”往来,表现出一整幅宇宙生命图景。中国画,注重的是“神”似,画中往往追求“画外之意”的余味感,并非使用许多的墨色,以少胜多。中国画家们借以笔墨画出来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留白无疑是最好的表现形式。

  “空白”启发无限想象。法国文学批评家圣·勃夫曾说过:“在我们看来,最伟大的诗人是这样一种诗人:他的作品最能够刺激读者的想象和思维,他最能够鼓舞读者,使他自己去创造诗的意境。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造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的作品的意义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完成。”也就是说,优秀的文章或作品,不是毫无保留的给予,而是留有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同样的,音乐中的歇拍、戏剧中的静场、影视中的空镜头、国画中的空白都能起到余音缭绕、激发想象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并不要求一山一水的刻意模仿,时有朝暮,却并不计较具体的时间;日有阴睛,也不问明暗程度。总之,能够达到在真实地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诗意,思想或情感,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田园牧歌似的亲切关系。美术作品能否进入欣赏者的回味中,是检验它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试金石。好的山水画无不如此。虽然我们已经离开了画面,走出了展厅,但仍会很长一段时间令我们回味思索。因为那些能净化心灵,激发想象,进而使人领悟人生真谛,认识人生意义的作品,必然能令人回味无穷。

  通脱与透气。宗白华说:“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是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

  宗白华把“道”、“舞”、“空白”归结为意境的特点。这个“空白”并不是纯粹几何学意义上的真正的空白,而是与飞动的物象处处交融,结成全幅虚灵的节奏,参加万象之动的虚灵的“道”。“空白”是和“舞”紧密地联系着的。那么,“舞”是需要条件的,要实现“舞”的特征,在形式上就必须留有“空白”,在内容上也得轻盈、通脱、高逸,如果形式太满太实,内容太沉太重,就没有办法“舞”起来。

  中国画重写意,疏体画用寥寥数笔就能使景物略存大意,画面大多留白。实际上,这非常符合完形心理学的实验。物象与空白是阴阳互补相吻合的整体,从而统一在一个力场中,于是在知觉完形倾向的作用下,它们的整体意义被集合为完整的形象。缺落之处,知觉虽然使其完形,但却不确定,不明晰,故而闪烁恍惚,恰如老子所说:“恍兮惚兮,其中有象。”这比笔笔刻实、豪无缺落、不给知觉完形留有任何余地的画法要空灵。大的空白产生清朗、开阔的感觉,小的空白产生透气的感觉。

  “空白”与实象的平衡。画面中有一个视觉的重点,随着力的指引,有次序的将视线吸引到其它处并观看下去,而不是无目的的、无次序的混乱。山水画构图像秤一样需要平衡,比如说画面一边的景物很实,一边景物很虚,但看起来不偏不倚、均衡统一。黑和白有目的的调配,可以创造好的构图,如秤一般,一边上体积很大的五十斤柴草,另一边是体积很小的五十斤秤砣,但提起来秤杆是平衡的。山水画的章法可以用“之、甲、由、则、须”五个字来说明,也可以用几个字穿插合用,根据画面中的重点安排黑白虚实关系,要善于制造矛盾,统一矛盾。

  力与“势”。如果一个式样的一条边被固定在框架上,而另外的边线处于自由的空间中,力就会向自由的那一端运动。同样,在树枝的形状中,力是向枝头方向移动的。这个就是国画中所说的“势”。白的势应呼应、助长黑的势,而不应破坏、阻断它。

  如果一个艺术家创造一件艺术品的主要意图,就是获取平衡或和谐的形式关系,而不顾及究竟这种平衡要传达什么意义,他就会陷入无目的的形式游戏中。现在有很多山水画家为了追求形式而画,既无意义又怎能感染人?这已经脱离了绘画追求本质的意义。

  山水画“远”的自觉。之所以说山水画有着比人物画和花鸟画更积极的意义,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是因为山水画的“远”对于人生境界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中隐士型的画家对山水画的发展贡献很大。“入世”的人也是向往“出世”的清静的,于是就借助山水画来调解这个矛盾。如果山水画没有“远”的自觉,而单纯有几块山石,几片树林,几个房屋,就会给人的想象带来局限性,阻碍人的思想进入超迈尘俗的境界。三远能把人的视线由近处实景与空白引向远处,远至天际(空白),既“无”的境地、“虚”的境地,使思想随之进入到想象中的境界。人的精神也得以满足,天、地、人相通相感,一片化机。“平远”有渐远渐淡的意境,给人以平和的感觉,可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用墨一般较淡,把人引向“远”和“淡”的境地,很符合远离尘俗的精神境界。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