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北京十年观察】艺术北京:从国际化到本土化,再到新的国际化?

2015-04-30 01:49:44 周雪松

艺术北京2015

艺术北京2015

  【导语】2015年4月30日到5月3日,艺术北京博览会又如期而至。从2006年第一届起到现在,艺术北京博览会已经走过了10年的时间。10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高潮和低谷,艺术北京也走过了起起伏伏。10年的风雨历程,让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发展越发成熟稳健,更扎根于本土艺术环境,为推动中国艺术行业的发展、带动大众对艺术的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艺术博览会之一,艺术北京虽然幸运地一路走到今天,却也同样面临着不少的挑战与问题:新时代新兴艺术博览会层出不穷,来势凶猛,藏家的更迭换代,大的经济环境暂时疲软,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政策层面的税率问题……这些都成为艺术北京近年来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即使在诸多困境之下,在第十年这个节点上,董梦阳带领的艺术北京团队,依然希望以一己之力带来一些改变。首先是运营团队的调整,之前服务与现代传播集团的资深媒体创意人的李孟夏履新艺术北京,担任执行总监;“设计北京”板块首次在艺术北京上出现,意在提出将艺术与设计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可能性;展商数量照比去年有所减少,带来的是单位展位面积增加,呈现一个更精致化的艺博会……这些努力,能否让艺术北京在第十届之后的将来,即使在方方面面的限制中,依然可以在亚洲艺术市场中站稳脚跟,甚至突出重围?

  从广拉关系到学习拒绝

  今年艺术北京的展商数量在近几年中可以说是最少的。相比去年的160多家机构,今年只有127家机构参展。看起来只减少了30多家机构,若加上新增设计北京内的十几家机构所占的展位,事实上今年的艺术北京的常规展位减少了50多家机构。一方面,一些颇有信心的展商在这次艺博会中申请了两、三个展位,个别展商,比如诚品画廊,甚至申请了四个展位;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北京增加了单位展位的面积,主动限制了参展商的数量。正如“水涨船高”一样,随着艺术北京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提高,择选画廊的标准提高也是大势所趋。

  对比10年前,刚刚从CIGE中艺博走出来,为了建立自己的艺术博览会平台,董梦阳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开启一个新的艺博会,最辛苦、最基本的工作便是拓展人脉和招商。那个时候的董梦阳,穿着一双球鞋,每个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挨个画廊拜访,和画廊主们谈艺术北京的理念和服务。“那时候我想的就是,怎样把我们那么多的展位填满。”为了和这些画廊达成很好的合作,他想尽办法在各方面为他们帮忙。“艺术北京成立初期,他进行了大量的协调沟通,甚至为画廊介绍艺术家等等,无私无偿地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部创始人李宜霖说。

  后来随着“艺术北京”的品牌渐渐被树立起来,博览会的规模也越办越大。曾经一度,艺术北京的当代与经典部分,甚至分作两场举办。如此一来,“艺术北京”留给人们的印象,正如其所在地北京一样,自来就带着京城大气、包容,也带着北方的豪放和不拘小节。然而这不拘小节却也惹得不少展商,尤其是来自南方的一些展商颇感不悦,“展览硬件时好时坏,主办方服务相比南方也不够贴心。”尤其是随着巴塞尔进驻香港、各地新兴的小而精的艺博会的兴起,都在和艺术北京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艺术北京也渐渐要学习由粗变细,由细变精了。

  要做到精致化的改良,除了主办方自己的工作要更细化以外,首要条件就是削减展商。“艺术北京挑选这一百多家画廊的时候,源于我们对艺术市场品质的把握。”董梦阳说,“另一方面,刷下来的画廊不见得没有市场。”他甚至琢磨着,是不是要给这些刷下来的画廊再搭一个平台?毕竟多年积累下来的那么多朋友,拒绝起来是很相当痛苦的。据说这些被拒绝的画廊中,甚至还有当年支持艺术北京走过最艰难的时刻的朋友。“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接电话,用逃避来解决问题。”也许再建立一个艺术北京“外围展”之类的平台,会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从国际化到本土化,再到新的国际化

艺术北京2015

艺术北京2015楼体投影创作

  然而看似是风光无尽,艺术北京十年的发展,却也让一些人禁不住一声叹息。回想刚刚成立的2006年,艺术北京呈现了策展人皮力策划的当代艺术主题展“艺术突破”,这个展览上的很多参展艺术家,如曹斐、陈界仁、陈文波、阚萱、林明弘、刘韡、邱黯雄、王音、夏小万、杨福东、杨诘苍、杨千、郑国谷等艺术家,直到现在依然身居当代艺术界的一线,当时展出的很多作品,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被认为是学术性和商业性俱佳的作品,只不过它们大多更符合国际艺术市场的趣味。然而这样大规模的一线当代艺术展,在后来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就再也没有在艺术北京上出现过了。艺术北京调转了方向,开始高举“本土化发展”的大旗。

  艺术北京的本土化抉择的原因,除了本土艺术市场的日渐崛起以外,政策及关税限制、来自香港等方面的竞争,都已是老生常谈。业内学术人士叹息在这里难以看到当年那么让人“过瘾”的艺术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北京越发本土化的发展转向,确实拉近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社会影响力的逐步扩大,观展人数的逐年增加,都宣告了艺术北京在本土扎根的胜利。即使一些国际路线的画廊悄然离开,参展商整体水平也还是有提升的,这也和本土画廊自身的成长发展有关。

  走到第十年这个节点,艺术北京扎根本土的决心进一步通过宣扬“生活美学”的理念而提升。今年艺术北京继续呈现各种闪亮炫酷的公共艺术,而今年特别增设的楼体投影创作,动态影像、三位视错觉、超炫音效的媒体艺术形式,无疑会再度成为吸引公众拍照聚会的好由头。而今年新增加的“设计北京”板块,想必也会在艺术和大众之间建立一个实用美学的中间桥梁。

  在充分扎根本土的基础上,若“十年”可以作为一个转折,董梦阳希望在未来逐步增进艺术北京国际化的成分。除了在未来会拓展国际化的招商之外,更重要的是引进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操作模式,“我并不认为很多国家参与就是国际化,像沃尔玛、宜家这样国际化操作的企业,他们卖的东西也可以非常适合中国人。所以如果国人对一些国外艺术感兴趣,我们也会把这部分一步步加进来,根本上还是以国际化的方式为本土服务。”

  艺术北京的突围

  一些认识董梦阳很久的朋友,比如大未来林舍画廊的创始人林天民,对他的评价是“当年看他就是一个很富有理想的年轻人”。曾经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董梦阳,没有成为一个艺术家,却成为了中国艺术博览会业界的重要人物。当年这个怀抱理想的艺术青年,起初创办艺术北京的时候,倒是并没有什么推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之类的大梦想。回顾当年,董梦阳很坦率地说,“只是为了生活”。这份单纯朴素的想法,推动他踏踏实实地干起了博览会这个事业,并且得到了艺术行业内外诸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从谋一份营生的想法开始,渐渐地伴着中国艺术市场的第一个小高潮崛起,生活已经不再是问题。怎知刚刚红红火火地举办三届博览会,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就让艺术市场迅速跌至谷底。

  2009年,很多艺术博览会都选择在这一年停办。艺术北京要不要停办?如果连艺术北京都停办了,整个市场的信心恐怕就都要失落了。但是面对如此低谷的市场环境,说服画廊和艺术北京一起撑起一份信心却也是艰难的。面对重重困境,艺术北京险些解体。然而天道酬勤,这个时候,来自政府和赞助商的资助,让他们有条件可以以最低的展位费邀请画廊进驻。“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渐渐感受到这不只是一项谋生的事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董梦阳说。后来,无论是推动画廊协会的建立,还是与文化部沟通协调,推动艺术品进出口综合税率等问题上,董梦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让艺术北京成为中国大陆艺术博览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然而2015年,对于中国的艺术市场来说可能又是不太好过的一年。首次在3月启幕的香港巴塞尔,已经让人嗅到了几许市场的冷空气。整体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自不必说,国内股票市场的异军突起,让曾经由房市、股市转入艺术市场的资金再次回转到股市中。要有多爱才来买?考验的时刻似乎又要来到了,徜徉于各种艺术展览、party之间的是藏家还是投资者、抑或投机者?艺术北京在这其中能否再次挑起一份责任,起到对市场的激励作用?

  面对这些困境,也许缩减展商数量,和扩大单位展位面积,是艺术北京此次挑旺参展商对市场信心的举措。毕竟“十年”的招牌还会是一个吸引人的节点。一些吸引人的新的项目亮点,想必也会成为吸引人进入展会的理由。今年艺术北京和雅昌艺术网首次合作的“线上艺博会”平台,让藏家可以方便地对整个艺博会的艺术品提前进行概览,有的放矢地在艺博会上寻找心仪的作品,实现了真正的“O2O”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与匡时拍卖、雅昌艺术网、艺术北京联手合作,在艺术北京VIP之夜推出的“梭梭大战荒漠-蓝天北京公益拍卖”,想必也会吸引众多对环保话题有关注的有识之士进场;新任执行总监李孟夏的各种创意性的项目,如楼体创作、遍布展场的新鲜花艺、以及为藏家和艺术家建立深入交流的“艺术北京&悠长假期  艺术季品鉴之旅”等项目,都让这届艺术北京有着前所未有的突破。

  所有这些举措,能否让艺术北京的第十年,完成一份漂亮的答卷?以至于由这个转折点开始,未来在亚洲艺术市场中逐渐站稳脚跟,甚至突出重围?4月30日晚的艺术北京VIP之夜,也许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责任编辑:周雪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