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庸处世 儒家气象——陈炫光书法解析

2015-05-05 18:10:17 杨少华

  

  作品001

  炫光是八零后青年,青年书法,血气方刚,锋芒毕露,精极笔法 ,数年功夫下来则人随思想转变,受儒家中庸处世思想之影响,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如为人之正目不斜视。从他的书法作品里能明显的看到这种变化。

  炫光行楷雍容大度,书写时不激不厉娓娓道来的那种从容很难和他的年龄对等。他的行楷结字狭长,横细竖粗,框架外拓中宫舒朗端庄,俨然一派儒家风范所在。其实一个人的学书过程到一定阶段是不受本身控制的,尤其是书法作为一种静态文化的一种精神产物, 骨子里是什么状态和反应他所书写的作品自然会随自己的思维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

  作品002

作品003

  我曾和炫光聊过几次,从侧面也能感觉到他的思想状态和现状,以及他的环境和经历对他造成的影响。我之所以说炫光书法有儒家气象 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看看他的作品基本能感觉出来他的追求。他的行楷书结字不偏不倚,朴实憨厚大巧若拙,婉转媚态非不能也耻不为也。这种中庸思想的充分表达时时在影响着他的创作和他的为人处事 。

  炫光学习书法的方法和一般意义上的略有区别。

  我们通常学习书法采取的是实临的办法,就是对着经典发帖亦步亦趋的慢慢对照着临写,尊重原作,唯恐有不到位的地方。在实临的基础上熟练后才有意临,所谓意临就是取其大概意思,加上自己的想法临摹,这种方法略微有些创作的意思。炫光则不同,他没有采取实临的方式,而是挑选各种经典法帖大量的阅读,所谓读帖,在读贴的过程中发现有有精彩部分,自己认为很优秀的地方他会马上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为己所用。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认为不是精彩的自己不太喜欢的部分完全采取了忽略不计的方法弃之不用。在和炫光交流时也印证了他的这一做法。

  作品004

  作品005

  在这两种方式中大多数采取的是实临,即所谓的“深入一家,逐渐蜕变,避免僵化,不与人同,”(王澄语)。这种临写方法是大家公认的所谓正道,他的优点就是准确的练习能很好地吸收原作的精华,会慢慢掌握其中的奥妙所在,然后再此基础上在研习融合百家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面目。这种方法的缺点就是耗时间,耗精力,偶尔会有枯燥的感觉,如果急于求成这个方法行不通。炫光的方法优点很明显,他采取的直接拿来,直接嫁接直接融合就地消化的方式,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个人小面目,创作出的作品往往能出奇制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时创时新,因为他每天都在吸收新鲜的东西。当然这种方法一般人很难把握,很难取舍得当,如果取舍不当和吸收不慎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绝对不是我们随时吸收随时杂糅的的那种概念。

  作品006

  我们都很清楚,任何书法创作时作品的呈现都有一根潜在的主线,我们吸收的任何自认为可行的优秀的东西都是围绕着这根主线进行的,实临者自然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先实临哪一家时间久了自然主线就是哪一家,然后再临别的都是以这一家为主线为主体的吸收创作。但是炫光的临摹创作不是这个常态,那就需要他找一根主线,这个主线很是关键,否则没有主线就如一片散沙一样漫无边际,信笔为体聚墨成型,这样的作品谈不上书法,这就看他平时所读的侧重面在哪里,对哪一家或两家最为倾心。从炫光作品看他的行楷书字体狭长个别字有明显的黄庭坚味道,而且他还能把苏东坡本来宽扁的字体也拉长,但是结构和笔画仍保留苏字味道,这个很聪明,线条的横细竖粗,弧形竖线较多,用笔较重,较浑厚朴拙,这明显是在颜真卿身上下了一番功夫,吸收了颜氏笔画特征,还有一些用笔明显带有魏碑的气息,在章法上采取字与字之间密不透风,行与行之间宽可跑马的章法处理,这样作品的大概面貌就出来了。朋友看了炫光发的图片后都说是学习颜真卿的,那就暂时定在颜真卿这根主线吧。其实还不完全是。

  作品007

  炫光作品主线的形成得益于他聪明的取舍,他在苏,黄,颜真卿,魏碑之间徘徊留恋,偶尔加一点时尚的东西在里边,他的作品的综合呈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大的纰漏,在雅俗共赏的定义里还是儒雅一路。

  作品008

  当然这种做法风险极高,我以前也曾隐隐有些担心这种取法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怀疑过这种取法究竟能持多久,能走多远,能呈现出多高的艺术面貌和艺术影响力,甚至现在也没有完全打消这种疑问和顾虑。如果说 这种取法的合理性没有问题,但是作品的深度呢?如果深度不够纯度不够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在参展时评委也会顾虑这一点的。再有就是取舍的风险,如果取舍不慎会取下品,如果选择不慎也会碰到下品,就是选择对了所谓的上品在字的取舍上也难保证取得上乘之作。说穿了这是个综合艺术素养的问题,如果走这条路,要保证自己不走弯路就要及时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既要读书又要修心,既要选择古代经典又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和独特的审美取向,还需要安静的性格与做人的水准。

作品009

  炫光书法的自觉创作在理论上没有定义,但是最起码是实践先行,他的线条,他的字的结构,包括他自觉不自觉的碑帖结合,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表达。

  纵观炫光的魏碑创作,作品古厚奇崛,浑穆而不失灵巧,往往有出奇制胜之笔灵光乍现。我们都知道魏碑书写时速度慢,方笔多,刀斧痕迹重,金石气息浓, 长期书写自然能练得一手好线,虽缺文人之气息但不乏阳刚之美。炫光作品颜味浓厚,深得颜氏书法真髓,颜氏书法线条浑厚苍茫,朴拙回真,结体宽博博大,端庄肃穆。炫光的这种结合无疑增强了其书法的表现力。

  在古人中走碑帖结合比较典型的有赵之谦,何绍基,何手下有个性鲜明的篆隶作品,却又能在行草中很好的将碑帖熔于一炉 。赵之谦书法后世称之为帖底魏面,也称魏体行书,书写时厚重而婉转,方笔生而不失灵动,这个是本领,这就是碑帖结合的产物。

  作品010

作品011

  从炫光书法作品可以看出是碑帖融合的结果,只是帖的意味占了上风,所以书写起来婉转而变通无限,因变通而无障碍。对于碑帖结合,我们一定要看清他的价值所在,我们既要吸收一些方笔以显阳刚,更要留住他的金石气息。审美特征相对的碑帖融合起来自是难事,这也是中国书法美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虚实相生,刚柔相济,真实体现了中国文化道的原则。

  在前边的论述中我一直强调线的存在,我总感觉还是需要强调一下。线条是书法之根本。线为筋骨,墨为血肉。筋骨为本,血肉为辅,无筋骨血肉存存之无用。筋骨为质为干,血肉为辅为枝。

  作品012

  

  作品013

  炫光书法走到这个地步,不管是他有意设计也好还是无意经营也罢,也算是到了一个水准,他走的雅俗共赏的路子自然有他的道理。当今书坛有许多所谓高大上的书法作品,他们故作高深,故作丑陋状,用笔粗糙,行笔艰涩,结体夸张扭曲,或曰流行,或曰前卫,或曰时尚。明明是无路可走却非要冠名高大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他们在魏碑上变体,章草上变体,行书草书上变体,只要能变就不惜一切手段,忽略了内容忽略了书法的本质,忽略了书法的正大气象和传统审美,过分强调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殊不知是本末倒置买椟还珠之举。纵观中国书法千年历史有哪一件传世作品不是雅俗共赏之佳作,他能传世最少能说明专家承认大众也喜欢。雅有大雅小雅之分,俗有习俗恶俗之别。大雅可入庙堂,小雅可增情趣,习俗是一种惯性文化,恶俗是小人蒙世欺人之举。

作品014

作品015

  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张怀瓘文字论。)

  相信炫光会通过自身的努力随着自身的环境的变化会在书法的取舍上有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和更好的结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呈现给大家。

  陈炫光,1982年生,南阳唐河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河南省名人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小楷书法家协会理事,《当代美术》副主编。

  作品

  入展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入展第三届齐白石艺术节全国书法作品展;

  入展第二届“平复贴”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入围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获全国第二届农民书法大赛二等奖;

  获河南省第五届青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

  获河南省第十八届群众书法展优秀奖;

  获河南省第十九届群众书法展优秀奖;

  获第四届商鼎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

  获第四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生活文化节优秀奖;

  入展第二届建文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入展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展;

  入展“墨舞神州”全国电视书法大赛;

  入展“古井贡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

  入展宝丰第五届魔术文化节全国书画大赛;

  入展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

  “翰墨系灾区”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纪念范仲淹诞辰1023周年全国百位书法名家邀请展;

  黄河科技大学建校三十周年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

  "和天下"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书法作品及业绩曾在《河南日报》、《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数十家专业报纸杂志上刊登。

作品016

作品017

作品018

  作品019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