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画花鸟的写生
2015-05-08 12:00:44 李清华
我国花鸟画历来就具有现实主义的传统,从历代的画史论著及大量的古代藏画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大师都以写生著称,如:中唐边鸾画孔雀,五代时西蜀黄荃用双勾填彩的富丽风格描写宫中珍禽瑞鸟,北宋中期花鸟画家赵昌最擅长画折枝花卉,每日对花写照,自号“写生赵昌”。除此而外,尚有刁光胤、滕昌祐、易元吉、徐崇矩等,不胜枚举。因这些画家都能重视对自然界的物象观察,现场描写,故其作品能形神兼备,生动自然,成为后世花鸟创作走现实主义道路的楷模。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深入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收集素材。写生是收集素材的主要途径,也是锻炼造型能力的重要手段。国画花鸟要求用准确具体的写实手法表现对象的形态结构,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因此写生对于花鸟画来说更为重要。
一、认真观察、注意结构
写生前不要急于落笔。首先要全面观察所描绘对象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从花、叶到枝干,从局部到整体,从姿态到气势,都要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反反复复细致地观察,抓住对象的本质,典型的特点,做到胸有成竹,方可下笔。结构是指花头与花萼、叶子与叶柄、叶柄与枝干等互相连接处。写生时如不注意这些结构关系,就会使花头长不到花梗上,叶子长不到枝干上,整幅画就会显得松散不结实,没有生命力。在写生中一定要着意地刻画这些结构关系,把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哪怕是被遮盖的部分,也要在心中勾出一幅完整的形,丝毫不能含糊,这样画面才能气势贯通,完整耐看。
二、适当取舍、选择角度
自然界的花,虽然千种姿态,万种风情,但也精芜并存,不尽人意。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写生时不要像照相机一样机械地照抄自然,既要“外师造化”,尊重自然,忠实于自然,又要“中得心源”要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不做自然的奴隶。在合乎对象的生长规律和结构特征的前题下,要敢于大胆取舍,允许“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把其它植株上好看的花、叶、枝干移过来,就地构图,使之更加典型、完美。这样的写生用于创作时就更加方便了。写生花鸟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有的花从各个角度看去都很美,如牡丹、月季、梅花。有的花俯视才美,如画荷花,俯视才能看到小莲蓬而有神采;画倒挂金钟、垂丝海棠等则应仰视,才能表现其特点。鸟的写生则应避免透视太大的角度,如正前面与正后面,既不美也不好画。
三、准确用线、注意透视
写生落笔,不能像西画那样用直线强调块面、光线变化。开始就应锻炼用曲线勾画,可以先用铅笔淡淡地勾出几条运动线,确定一下大关系,然后按圈出的部位慢慢地勾画。画时,不贪多,不求快,以慢求准,看准一处画一处,画不准擦了再画,直到画准为止。尽量做到真实、准确。画花先从花头最前面的一瓣开始画起,然后依次向外层画去。要注意每一个花瓣都要聚到花心上,尤其是瓣很多的花,如菊花、芍药等,更要做到“万瓣归心”,否则就会显得松散无力,没有生气。画叶子时,要注意叶子的反正、侧斜、俯仰、疏密、长短、宽窄种种变化。先画叶脉,再画轮廓。画多层次的叶子,要掌握好前后的顺序,可先从最前面完整的叶子开始,再画后面被遮挡的叶子,然后再画生长花和叶子的枝干 ,这样一层层地画,就能层次清楚,多而不乱。写生中,无论花、鸟,从任何角度看都有大小不同的透视变化。花冠的生动变化和立体感,鸟的各种不同的姿态,都是通过正确的透视关系表现出来的。如画一朵绣球花的写生,不一定每一个花瓣都有透视变化,但向后转的花瓣的透视一定要画出来。这样花冠就会产生立体效果,使人感到生动、饱满而完整。画叶子也要通过透视把叶子的正面、侧面、反面等变化表现出来,否则就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
四、写默结合、注解清楚
写生是对自然的真实写照,能生动地描绘一些美的姿态和细节。但往往回来后有些印象就模糊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就要加强对默写能力的训练。从写生开始就要边画边把所画物象的特征牢牢记住,回来后及时默写,不清楚之处再去现场观察,这样不断地反复就能很快提高对物象的真正认识和理解。默写是最好的检查作者对写生物象是否真正掌握的好办法。默写还可以锻炼作者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写生时文字注解也很重要。如花和鸟的丰富的色彩变化,一些复杂的结构特征,被遮盖的部分等,这些就可以借助于文字注解清楚,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清楚明了。
花鸟画的写生要求作者积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那春夏秋冬、风晴雨露的无限生机,观察那花草禽鸟的千姿百态,体悟大自然造物之奥妙,以画家超越平常人的非寻常眼睛去感受大自然之情趣于心中,积累丰富的自身感受和创作素材。作者在长期的写生中,要深入的观察、研究被描写的物象,在 起居行寝中都是其形态,达到能通其性、得其理、悟其趣的地步,充分体会和掌握所描写物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特征,在创作时将其神气、性格、精神通过不同的笔墨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责任编辑:李积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