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专栏】赵世信:位卑不妨怀高 —记孟会祥
2015-05-08 14:42:19 未知
2003盛夏,孟会祥和他的几位同事来找我,为一同道事忧心忡忡,他低声诉说着,眼圈内含着泪水,我静静听着,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遂为他“风雨故人”的至诚至情所打动。这以后,我们的交往逐渐多了起来,他的为文也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
孟会祥竹堂文丛第一辑书影
近年,孟会祥在省青年书家中异军突起,声色渐渐壮大,著作频出,令学界为之倾倒。2013年,海燕出版社为他推出《笔法琐谈》、《竹堂笔记》、《书法直言》、《襄城》、《曾经》等五种著作,颇受好评。《笔法琐谈》被评为2013年度优秀畅销书,《书法直言》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竹堂笔记》等被多家刊物转载。
孟会祥竹堂文丛第二辑书影
时隔两载,2015年1月,海燕出版社黄天奇社长送来孟会祥新著《读白蕉》、《二王名帖札记》、《<书谱>译注》、《竹堂诗词》、《竹堂闲话》等又五本新著。趁着春节假期,静下心来读了大部分,在我的阅读史上,认认真真集中读一个作者的作品,还不多见。天奇嘱我看后写点什么,我是乐意为之的。
10本图书,煌煌大作,全面地展现了孟会祥以文学为底色、以书法为专业的学者和作家面貌,使诸多望其项背者讶然之余,不得不从他的文字和作品中重新梳理和寻找他的面貌。
孟会祥书法
孟会祥,别署竹堂,现为《书法导报》副总编辑。曾零星听别人谈他的经历,颇为周折坎坷。他早年毕业于师范院校,被分配到家乡教书。后来脱离体制到省城出版社求职,辗转至《书法导报》至今。一直以来孟会祥在书法、书论、文学方面孜孜不倦,以此修身立本,步先贤足迹,深入艺术堂奥,明心见性,抱朴守志,宁静致远。他师出二王、白蕉,直接本源,撷英取华,不只是在“技”上批阅探微,更笃信“技又近乎道”,“最高超的技术,一定与最高超的心性为一体”。有他较深的文学功底作烘托,书法作品更加富有意蕴,笔笔有来处,又毫无匠心,显得萧散脱俗,随缘超逸,隽秀清旷,典雅风神,又饱蘸士人气息。书法不仅如此,他的书论也令人刮目相看,他的《笔法琐谈》、《书法直言》、《<书谱>译注》、《二王名帖札记》,都是他多年来执著书论领域的硕果。除书法专著外,孟会祥还出版了数本文学类书籍,把做人、为文、为书贯通在一起,文字中延袭了中国传统的文脉,“修辞立其诚”。从综合素养上讲,孟会祥在书法实践、书法理论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使它成为河南书法界之翘楚。
孟会祥 行草笔记
许是心性相契,多年来他一直推崇海上书法家白蕉,并以白蕉为师,身体力行,心摹神追,不只是白蕉的书法,白蕉的诗词、绘画,其做人、学识、气度,都成了他一生的追求和财富。他出版的专著《读白蕉》,就是其学师路上的心得结晶,其研究之深入之精微令人叹赏,也表达了他对白蕉的礼敬。
孟会祥作品
窃以为,孟会祥学书,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的起点很高,有着独有的人生哲学,在他对书法之道的研修过程中,他并未将书法作为个人功利之追求,不是为书而书、为书论而书论,而是将此作为升华人生的一个途径,突出的是“情怀”与“诗意”。他将自己的书生意气、精神诉求、尘世感悟一一融入文字,是一介布衣的冷眼观望,也是一个书家的热切回响,以此观照书法,独步人生。因此仔细审视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书写的不仅是点画横捺,浓淡深浅自有文脉和心迹划过。也因而,读者在读他的书法、文字的同时,也是在读他这个人。可以说,参透世事的孟会祥,把“我写故我在”、“我思故我在”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也因而与读者搭建了一座互通心语的文字桥梁,所以,他笔下的一切往往可触可感,处处流露出尘世间无所不在的悲欣。
孟会祥作品
他的心性是高远的,套用他写白蕉的一句话“位卑不妨怀高”,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从孟的著作中依稀可见白蕉的影子处处在其中晃动,白蕉对他做人、做事及做学问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白蕉要做的,是诗人,余事作书”,孟会祥对王铎自述“予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堂奥”理解颇深,这也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孟会祥做过教师、编辑,自然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同时又潜心诗文,沉迷书法,综合素养和学养都很高。如此,以文养艺,文艺并重,艺术生命得到了多方面滋养,习文、学理、思辨、妙悟,写字这回“余事”绽放异彩,古意醇厚而韵味十足,精神、气格俱在,不落俗人耳。
孟会祥 行书白居易诗
他是多情的。看他的书法,要从他的文字看起,他的文字带着温度,而他的书法也是从诸多诗意的思绪中抽绎而来,从他的文字中可嗅到传统文人的气息和况味。他的视野和观望皆在文字中呈现,点点滴滴,锱铢积累。他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并未去想影响别人,也不想外部世界影响自己。像他这样安于一隅,默默做学问的年轻人,于当今浮躁的社会中确乎鲜见。
但外表温文、言语不多的孟会祥,心性却是孤傲的。在众生喧哗的时代,独守孤寂的他却做出了不同凡响。他曾讲过,有高校曾聘请他去做书法教师,但他反复考虑,最后服从了自己的内心,他说,“不想受那个管制,自由自在搞自己的学问多好”,最终还是拒绝了。在这一点上,他与白蕉先生仿佛如出一辙,白蕉当年不愿借柳亚子盛名求职,也是骨子里的清狂使然吧。他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和内心的高贵,即使“日子过得数米量柴”,也要“青灯黄卷,蒲团坐破,穷且益坚。”。有信仰的人内心力量是强大的,无论何时,孟会祥没有丢掉自己对信仰的坚守。
孟会祥书 梅疏影原诗
作为《书法导报》的副总编,孟会祥接触的是全国范围内的书家和作品,视野开阔,多年历练出精准独到的慧眼,加上典籍烂熟于心,书论写得条分缕析、明察秋毫,又旁征博引、文意诚挚,姿采充盈,让人甚为服膺。孟会祥曾为我作书评《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文中对我写的楹联、手卷等分述甲乙,直陈己见,其为文以诚的写作态度让人感动,使得书家对自己的创作有清醒的认识,在书法界看到自己所处的坐标所在。
尽管孟会祥各样庄稼都种的不错,取得这么大的丰收,但他还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深怕稍不留神流露出一丝“傲慢”来。白蕉次女评孟会祥“写的真像我父亲”,孟闻之几度泪下,并赋诗记之,在表达了“我仰复翁如北斗”的心情、回顾白蕉的不幸遭际后,他再度表白对复翁的深情,“愿为走狗我岂敢,只是仰之行之情不禁。”
孟会祥作品
在艺术界,艺术家互为知己的甚多,即使相隔百年千年,其留在世间的艺术也一直在寻求着它的知音。比如愿作徐青藤门下走狗的,就有大画家郑板桥和齐白石。倾心至极,作走狗当是幸甚!受到如此高评美誉的孟会祥,依然不忘告诫自己,“自当奋发追步前贤,不可自弃也。”
“虚竹有节”、“虚竹幽兰生静气”,孟会祥别署“竹堂”,更以老子“致虚极,守静笃”而恪守,可知其深意与心志大焉。
【作者简介】赵世信,笔名田夫、霞文玺。1942年8月生,河南虞城人。现任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兼河南省分院院长,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南省直作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协会顾问,河南留余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