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贵君:回到那种最诚恳的画画状态

2015-05-08 16:07:24 代冀龙

  库艺术=KU:请谈谈您早期的艺术经历?

  李贵君=L: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画画,给学校画板报,上课也会偷偷画着玩儿,当时因为画"小人书"画得像,在我们那片儿还小有名气,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都想从我这求一张画,让我小有满足。记得有一次,学校安排我画内容是"马、列、恩、斯、毛"的板报,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白描了一幅,没多久,有位区少年宫的美术老师来学校,看到这张板报时说到:"呦,你们这儿的老师画得还挺像"。当他知道画是出自我手后,就提出让我到他们那儿去学习,我就这样进了少年宫,开始了比较正规的绘画学习,幸运的是当时少年宫有一个很棒的老师。

  就这样一直画到了该上初中的时候,当时以一条马路为界,家在马路以东的上一个破中学,在马路以西的上一个好中学,而我因为家在马路以东,于是"荣幸"地上了差学校。在学校里我没费什么劲,成绩也总能排入年级前三,当时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但又发现我上课不太认真,还经常逃课,所以就找我谈了一次话,那一次,我告诉老师:自己就喜欢画画,平时不上课的时候,都画画去了,然后,还把我的作品拿给他看。我们班主任人特好,当时他就看出来:我的路不在清华、北大,而是在画画,所以,便对我表示了理解,并且还准许我下午可以不用去上课,这样,我就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时间画画,也因为痴迷,所以,每天都会画到很晚,有了这样的投入,后来也就很顺利地考进了美院附中。

  进入美院附中,在我的艺术道路上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因为那时,附中所提供的专业训练,是其它地方没法比的:我上学时,正赶上附中最为辉煌的时代,当时,在全国的美术院校中,美院附中的师资和生源可以说是最强的,我们那一年在全国只招了23个,那都是尖子中的尖子,老师的数量快赶上学生了,而且很多是有名的画家,如今,再也见不到那种师资力量和师生比例了,可以说,比现在任何一个贵族学校都要牛。上完附中,后来的一切,包括进美院、留附中任教等经历,也便是一些自然而然的发展了。

  KU:您在中央美院的时期,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思想界和艺术界最活跃的阶段,大的环境对您有什么影响?

  L:非常幸运的是,我上附中时,美术界的活跃程度还有限,不至于让人一下乱了方寸,当时,我们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造型、色彩这些问题解决好。所以附中那几年的"童子功"练得非常扎实。进美院后,各种思潮就很强烈了,当时,我对画有的想法和冲劲儿。

  1985年,我创作的《140画室》,参加了那一年的"国际青年美展",这张作品虽然用的还是极其客观的写实手段,但却传递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经验,与以往的画全然不同,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轰动,但幸运的是我当时头脑并没晕。

  一方面,这件作品的成功,让我意识到:创作只要能够把自己所惦记的、感受的独特的那种状态表达出来,就会得到认可;另外一方面,我也不想让自己固化在某一种"符号"里,因为我知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一种"消耗",而一个有大成的人,一定是要去"吸收"的,如此才会有更大的能量,和更强的爆发。有了这些认识,我开始更坚定地把自己扎入到写实领域的探索中,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去思考如何把人物刻画到位上,认真地研究人物,深入地刻画人物。

  KU:怎么理解"刻画到位"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L:当你开始更深入地去表达、刻画人物的时候,就会面临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它需要才华,更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不自觉地对人物的形象、动作、表情,以及内心活动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而当这种刻画和体会不断深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人"的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这里面有那么广阔的一个可供创作的天地。

  当然,这些认识也是后来才有的,现在想来,如果当初只是陶醉于《140画室》的成功,我肯定就会忽略了基础。而基础的扎实却正是支撑我们有后劲的关键所在。因为任何的运动、思潮,都会过去,而只有把关注的焦点,放在那些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那些艺术之本的问题上时,我们才能发掘到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

  KU:在此后,您创作观念的演变、升华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L:其实,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面对自己、发现自己,并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惦念"的过程。同时,也要不断地去寻找最恰到好处的艺术语言,能够把这种"惦念"最强烈地传递给观众,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在艺术上的一些追求,或者说标准,也在不断地明确。

  KU:能不能具体谈谈您所谓的"标准"?

  L:决定一幅作品优劣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三点我认为是本质的,首先,就是画面水平要足够好,对我而言,光"好"还不够,我还希望画面有"光彩",能够出神入化。其次,就是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和独特视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你的画面要能触碰人心,因为人们欣赏艺术的最终目的,和需求,都落脚在"心灵"上,如果你的画面满足不了,那它一定是苍白的。我认为好画都要具备这三条,而这也是我着力下功夫的地方。

  KU:那么您心中想传递给观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惦念"?

  L:一方面,我希望我的作品有足够的视觉光彩和绘画魅力,经得住反复琢磨。另一方面,我想通过常态中的瞬间或偶然的动作,带给人一种有着丰富内心体验的,充满想象的视觉空间。

  也就是为了让画可以去触碰人心,并和观众的内心有所交流。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视点、动作等内容的设计,让画面传递出某种感受,当观众静下心来去品味作品时,可以敏感地体验到其中的戏剧性和情感氛围,并产生想像力。当然,这种想法也是我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起来的,所以你会发现我后来的画面越来越单纯,我清楚想要传递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所以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我就尽量放弃了。

  KU:那么,到目前为止,您有哪些作品是自己最喜欢的?它们又是在什么状态下创造出来的?

  L:比如像《随风》我就觉得挺有意思,画面中人物的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给人留下很多体会和想像的空间。我觉得创作最好的状态,就是在面对画布的时候,要有一种"欲望",就是一种你特别想要画画的冲动。我让别人给我做内框时,往往都是要加钱的,因为多数是"加急件"。因为我常常就是一有冲动,就想要赶紧地把它落实到画布上,这其实也是特妙的一种感觉,往往,我的那些好的作品也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出来的。

  KU:您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哪?

  L: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诱因也不一样,我觉得灵感就是心力用到极限后的一个升华,就是你的心力、精气神儿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灵感自然就全来了。对于我而言,我一直都在追求让画面有"灵",就是让画中的人物能够具有一种通人心魄的力量,你要天天想,时时惦记,慢慢地就会有一些感悟和灵感产生了。

  KU:您在现在的创作中,最看重什么?

  L:现在各种媒介、招式很多,这让艺术变得样式繁多非常丰富,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去体会,我们就会发现,艺术说到底是要满足人的内心需求的,这才是艺术最根本的目的。当我们明确了这个根本后,我们就会知道其实"花招"并不重要,而能否真正给人心带来足够强烈的体会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内心的真诚是很可贵的。

  KU:那您觉得如何才能够让画面做到这一点?

  L: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画家对艺术的一份诚恳,就是说,能回到那种最诚恳本真的画画状态,而不是只在做表面文章。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把重心放在彰显个人样式上了,却忽略了对画的那一份诚恳,而这份诚恳却正是艺术家和观众内心进行沟通的必要途径。只有当我们特别专注、虔诚,并不计代价地去把作品努力做好,不断地审视自己内心,真是为了内心而画的时候,画面才有可能产生出视觉和精神上的冲击力,它会震撼人心,也会让观众感到视觉和内心的极大满足。

代冀龙

(责任编辑:张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