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社会还需要摄影家么?(上)

2015-05-15 16:23:40 未知

  1839年摄影术因法国人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1787-1851)申请专利在先,让同样独立完成摄影术发明的英国人塔尔伯特感到郁闷。达盖尔版摄影没有正负片之分,银板上的影像必须与光线形成一定角度,看起来才是正像,否则会变成负像。塔尔伯特了的卡罗版摄影先有负片,然后用负片印晒出正片。结果是达盖尔版因之流行了二十年,之后,卡罗版才成为摄影技术的主流,一直到数码技术登上摄影舞台。

《杨小彦自画像》

  杨小彦,1957年6月出生于广州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创意媒体设计系主任。

  在摄影发明的头二十年,作为物理纪实的一项重要指标,达盖尔版的精细程度的确不是卡罗版所能替代的达盖尔版照片一次成像,银版上的清晰头像一定会让初次接触摄影的人们感到惊喜而卡罗版因为是二次成像,笼罩在相片上的一层“灰霾”,多少会让同一类人失望。所以,达盖尔版照片之所以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是否和这个清晰度有关?因为没有翻阅太多的摄影史资料,这个结论也许不一定确切,但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可能还真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对清晰度的要求,从摄影发明之日起,就成为其定义自身价值的“本体”,并一直延续至今。

  塔尔伯特 | 1800—1870

  卡罗版 | 负片卡

  罗版 | 《自然的铅笔》之一

  卡罗版 | 菲尔丁小姐

  社会还需要摄影家么?(下)

  在感光度还没有提升到足以让相机清晰地记录下晃动的物象之前,对清晰度的追求显然限制了人们对运动轨迹的认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清晰度和运动轨迹是矛盾的,摄影的专业性在于,不能为了运动轨迹而牺牲掉影像的清晰度。在这里,所谓运动轨迹,指的是基于清晰度的限制而自然呈现的变化,它表现为被模糊掉了的物像轮廓,以及抹去表面质感的视觉细节。一旦感光度高到足以凝结运动中的物体影像的时候,运动也就转变成视觉上静止的画面,而中止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切片的短暂瞬间之中。结果是,清晰度作为摄影技术进步的物理性指标而广为人知。

  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约拍于1827年的《在勒格拉斯的窗外景色》通过日光蚀刻而成像,从清晰角度看大概只能算是“半摄影”,因为其中没有一点清晰性在。而达盖尔拍于十年后(约1838年)的《巴黎圣殿大道》,因为物像清晰,从任何角度看都肯定是摄影了。只是,撰写摄影史的学者有时会提醒读者,其中街道上的一些模糊影纹,是因为感光度的限制而无法拍摄下来的行进中的路人。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 在勒格拉斯的窗外景色

  摄影术的发明者 | 达盖尔

  达盖尔 | 银版照相机

  1838 | 巴黎圣殿大道

  拍摄不下来,但有模糊影纹,这一解释恰恰说明清晰度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但也留下了一片定义运动轨迹的话语空间。就像摄影在发明之后,这一技术是属于“发明”还是“发现”引发了一连串争论一样,摄影中与清晰度相对应的对运动轨迹的追寻,也成为了推动用这一机器之眼来形塑我们的视觉世界的审美动力而备受关注。

  因为运动轨迹不是外在于摄影的存在,仅仅从物理角度我们就知道,摄影所代表的成像原理,正是感光材料对运动轨迹的如实纪录。所以,摄影在刚开始发明的最初岁月里,通过提高感光度来达成对运动中的物体的清晰纪录,就成为摄影工业持续不断的目标。

  现代 | 银版摄影术作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