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际博物馆日厦门市博物馆展出“海丝”文物精品

2015-05-19 11:49:33 未知

  日本大和尚爱上同安的碗

  “海丝”文物精品九省(区)联展,厦门出土文物很亮眼

同安的汀溪窑瓷器

  明朝,一位日本大和尚满世界寻找出自厦门同安的碗。一二十年前,工人们在厦门轮渡、在莲坂工地,从地下挖出好多好多瓷器。厦门市博物馆的专家说,那些碎瓷器和同安的碗,都证实了厦门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大量物品通过厦门港口集散、外销。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九省(区)联展”,昨天在厦门市博物馆一楼器物厅展出。展览将持续到7月18日。

  轮渡、莲坂挖出好多瓷器

  十多年前的一天,轮渡地下车库工地,在地下10-20米深处,工人们挖出一片陶瓷碎片。整个鹭江道地下,连续好多年时间,都陆续有工地挖出陶瓷片。

  无独有偶。莲坂旧城改造,地基挖到2米时,工人们也挖出大量清代、明代瓷器。专家惊呼,出土的瓷器数量多,品种丰富,在厦门以前的考古中很少见。“厦门岛内出土的瓷器,有青花瓷、花彩、青瓷,也有粉彩、白瓷,主要是碗、盘、碟这些日常生活用具,绝大多数都出自厦门周边闽南地区的古窑,比如漳州窑。”昨天,厦门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陈娟英告诉本报记者,到目前为止,厦门岛内没有发现窑址,但周边窑址生产的瓷器却大量在厦门集散,并通过厦门港外销到世界各地。莲坂一带以前也是码头,船可以开到现在的江头。

  陈娟英说:“早在宋代,就有海运者用瓷器压舱。更早时用石头,后来发现用瓷器既能压舱还能卖钱,一举两得。”在轮渡、莲坂出土的碎瓷器,很可能是当时在运送过程中破损的,被扔在了码头,埋进了土里。

  同安汀溪窑的碗远销海外

  岛内还没发现窑址,但厦门岛外有。

  明朝时期,日本有位大和尚非常爱用一种叫珠光青瓷的瓷碗泡茶。“日本学界遍地找寻,此碗产自何方,后来通过中国专家,首先在厦门同安的汀溪窑发现。”陈娟英说,当时南方地区也有其他窑口生产这类青瓷,大家都把这类青瓷叫做同安窑系青瓷。“这类青瓷生产的目的就是外销,它和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物证。”

  厦门市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邢窑白瓷碗”,也在这次展览中亮相。11年前,专家在仙岳路挖出唐陈元通夫妇的墓,白瓷碗出土于夫人汪氏墓中。这个碗出自河北邢窑,也是“海丝”的重要物证。

  跨越9省挑选出300件文物

  昨天的这场展览,都与“海丝”有关。这是中国文博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丝”联展,曾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还曾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

  3年筹备,跨越9省选“宝”,过眼文物数十万件,最后,精选出9个省(市、区)近50家文博单位约300件精品。这其中,有丝绸、陶器、瓷器、铜器、印章、香料、玻璃器、钱币等。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海路千年世界影响”、“港埠渐隆 货通万国”、“碧海云帆 文化传播”、“风云激变丝路复兴”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繁荣和转型的过程。

  本报记者 詹文/文 吴晓平/图

  相关新闻

  三百件“海丝”珍宝来厦展出

  中国文博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丝”文物展昨亮相市博物馆,市民可免费参观

展览现场。

厦门市博物馆收藏的汀溪窑青釉划花碗。

厦门市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漳州窑开光红绿彩军持。

  文/本报记者 郭睿

  图/本报记者 姚凡

  东汉晚期从波斯“进口”的陶壶,从著名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出水的鎏金腰带,曾在央视《国宝档案》里露脸的厦门出土的摩羯纹多曲银碗……中国文博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九省(市、区)联展”昨日亮相厦门市博物馆。300件来自全国50家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进驻展厅,它们都是沿海各省重要的“海丝”遗存。展览免费向市民开放,将持续至7月18日。

  记者在现场看到,布展以时间为序,荟萃了9个省(市、区)近50家文博单位约300件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品从中国最早、也最主要的外销商品之一的丝绸开始,涉及陶器、瓷器、铜器、印章、香料、玻璃器、钱币等门类,横跨一千多年,全面展示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繁荣和转型的过程。可以说,每段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和大海的“碰撞”都能在这场展览里找到证据。

  揭秘

  轮渡和莲坂曾挖出大量瓷器碎片

  汀溪窑青釉划花碗出现在这场中国文博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上,无疑是厦门和海上丝绸之路渊源的最好物证。厦门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陈娟英告诉记者,同安汀溪窑是宋到元时期闽南地区非常重要的窑址,它的主要产品就是珠光青瓷。珠光青瓷在古时日本等地备受追捧。尽管也有其他窑生产这类青瓷,但大家都统一把这类青瓷叫做同安窑系青瓷。历史上这类青瓷生产的目的就是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它们先被运往泉州港,然后再运去东南亚甚至到东非。

  而厦门市博物馆对漳州窑器的收藏,除了对闽南特色文化的重视外,也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据说,历史上漳州窑瓷多通过漳州月港和厦门港走向世界,厦门港在清初时还是个人员与瓷器的集散地。有意思的是,近年在轮渡挖地下车库、建设莲坂的明发商业广场时就发现过非常多瓷器碎片。“这两个地方历史上都有码头,码头在货运时会有各种情况发生。”陈娟英说。

  现场

  “圣旨”来到鉴宝现场

  昨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市博物馆一楼大厅特设免费鉴宝席。许多市民带着大包小包的“宝贝”前来,居然还来了一道“圣旨”,内容为表彰山西右玉县一户赵氏人家母慈子孝。据说,这可是清朝宣统二年的产物,距今105年。算起来,宣统这位末代皇帝总共才在位3年,他的圣旨稀罕度可见一斑。

  不过,专家赵庆生对这道“圣旨”的第一感觉并不好。“布料比较单薄,有点像现在制作旗帜的布。”他说,印章所刻“制诰之宝”四字,规范程度一般,似乎有失宫廷水准。印泥也有点问题,宫廷的东西最讲究用材与工艺,印泥不管是饱满度还是立体感都应该上乘。但这里的印泥却粗糙了许多。

  尽管疑点不少,但赵庆生仍谨慎认为:这道“圣旨”有可能是真的。他说,包括布料在内的诸多草率、随意之处,或因当时衰败的国力所致。但上边字写得很好,特别是透光看可以发现绢布上隐隐约约的龙形底纹,而带有如此纹路的绢布如今已难得一见。

  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繁荣于宋元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古代东西方通过海路,以商贸为依托,承载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航路。历史上,厦门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枢纽。展厅里,就有厦门市博物馆提供的三件藏品,分别为:从唐代陈元通夫妇墓葬中出土摩羯纹多曲银碗,它还曾登上过央视的《国宝档案》;出土于同安汀溪窑的宋代青釉划花碗,以及明代漳州窑产的开光红绿彩军持。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