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中国8”重在展示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
2015-05-19 16:28:16 未知
“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群展”于2015年5月13日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总开幕式后,各场馆近日还纷纷举行了自己场馆的开幕式和相关的学术活动,“中国8”的到来,也为展览所在鲁尔区的8个城市带来了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盛宴。此次展览中方总策展人、我院院长范迪安出席开幕活动回国后谈及了策划展览的感受,他表示,在当今全球信息交融快捷的时代,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重点应该是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
展览引起德国媒体和公众的浓厚兴趣与高度关注
作为在海外规模空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8”展览在开幕期间深受举办城市的期待,在杜塞尔多夫机场就可以看到平面广告和滚动的视频广告,8个举办城市都在城市中心位置布置了展览海报的道旗和大量的广告,犹如在期待一场重大的中国艺术节日。德国重要媒体均以大篇幅报道和正面评价介绍展览的策划主旨和丰富的内容,认为这样一个既有总主题,又有不同专题组成的展览群,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也是中国艺术与世界见面的崭新样式。
主办展览的8个城市都在中心位置布置了海报道旗和广告
在5月13日展览的总开幕式上,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与能源部长西格玛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讲话中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德国知识界和艺术界人士纷纷到场,其中既有研究当代艺术的德国学者和评论家,也有研究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专家学者。范迪安说:“展览的规模不是展览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重要的是通过展览形成中德艺术的深度交流。德国鲁尔区9座重要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较之以往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当代发展,体现出在全球文化条件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对话的价值。”
中方总策展人范迪安院长与联邦副总理西格玛尔·加布里尔(右二)、中国驻德大使史明德(左二)、德方策展人瓦尔特·斯迈林(左一)在展览现场合影
史明德大使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观看展览
展览是中德合作共赢的产物
中德两国的关系正处在新的发展进程,双方政治关系良好、经贸互动增强,但文化的交流还需要跃上新的台阶。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德两国嘉宾都强调了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范迪安说:“这次展览是中德合作共赢的产物。我注意到,德国联邦副总理、德方总策展人以及赞助了项目的基金会主席,在致辞中都特别谈到感谢中国艺术在鲁尔区8个城市的联合展出。因为鲁尔区各个城市在推动城市文化转型时,建设了许多良好的公共文化设施,但鲁尔区的公众对此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中国8’的到来为生活在鲁尔区的德国公众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这就说明,通过举办中国艺术展览而激发当地民众的文化参与,是展览的一个重要价值,而中国艺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需要通过主渠道走向主平台,在博物馆、美术馆的空间里获得展示,才能广泛地发挥文化交流的作用。”
范迪安与德方策展人团队合影
中德双方策展人沟通展览事宜
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现场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
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重在展示中国艺术的当代方式
中国社会的变革生成了中国当代艺术丰富的形态,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有生力量,具有共时性与历史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交汇共存的特征,对这样的艺术形态进行梳理、发掘、归纳,并通过展览的“叙事”向世界呈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谈到展览的策划过程时,范迪安说:“双方策展人的文化现实站位不同,对艺术的评价与见解也不尽一致,但是通过学术交流与研讨,在展览的主旨和结构上趋于一致。最后双方都相信,从‘内’和‘外’两个视角的观察与交汇,才能够更清晰地看清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坐标及其价值。在全球信息日益交融、愈发便捷的时代,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的重点应该是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媒介,中国艺术家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的本土现实,关切全球共同的文化课题,体现了宽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表现方式进行当代转换,呈现出视觉形态上的中国性,这就为全球当代艺术提供了新思维的启示”。
范迪安院长与驻德大使史明德在苏新平作品前
范迪安院长与驻德大使史明德在张路江作品前
徐冰作品
展望作品
隋建国作品
姜杰作品
王璜生作品
喻红作品
王冬龄作品
黄敏作品
丁乙作品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