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钧瓷的几项鉴定指标
2015-05-20 23:50:17 未知
关于宋钧瓷的几项鉴定指标:
1、宋钧瓷全部施加褐色护胎釉,只是时段不同施釉方法不同。元代钧瓷因为技术发展,已认识到很厚的钧釉没有必要再施护胎釉,因此缺少这道工序,应该说这是元钧工艺的进步。
2、宋钧瓷不应仅仅是官钧瓷,因为官钧瓷是北宋晚期在早期钧瓷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唐代鲁山窑的拓釉花瓷,就不会有宋钧瓷,更不会有宋官钧。因此鉴定早期钧瓷,应以早期钧瓷标本为比对,不应像有些专家那样以宫廷所藏宋官钧为样本。
3、宋钧瓷的“蚯蚓走泥纹”并不是每器必有,应是随釉料混合情况和烧成环境不同偶然出现,一般是在大器施釉较厚的部位出现,有的还不太明显,似泪痕状。
4、宋钧瓷胎骨致密,有星点状细小杂质,一般烧结程度处于半生烧状态,敲击有较沙哑的硬木声。
5、宋钧瓷的整体造型一般比较秀美,上部胎骨薄,往下逐渐加后,透过护胎釉可见手工旋胎蚊痕。
6、宋钧瓷釉面有分布不均的棕眼,棕眼四周都有褐色杂质颗粒,这一点是区别于元钧的主要特点。
7、宋钧瓷的圈足一般呈外撇的八字形,足跟平切,露褐色护胎釉,精整器物底足内施与器身一样的钧釉。
8、早期宋钧瓷釉色多是天蓝中混有灰白色,外观呈现清代的“炉钧釉”色。
9、宋钧瓷由于普遍施加褐色护胎釉,因此有“紫口铁足”现象。附带说明一下,从工艺角度看宋钧瓷的“紫口铁足”现象,应不是胎内铁份氧化所致,因为胎被釉层遮盖,即便胎内的铁份有些许被氧化,也不至于出现明显的色度变化。 因此,应是护胎釉的呈色。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