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藏之《清代铜鞋拔》
2015-05-21 15:17:11 未知
鞋拔子又叫鞋拔、鞋溜子。把鞋拔放入鞋后跟,只要踩一下,就可以轻易,快速地把鞋子穿好,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鞋子,卫生,方便。古代鞋拔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关于鞋拔子的起源,迄今比较清楚记述"鞋拔子"的,是清代李光庭《乡言解颐·物部上·杂物十事》中,对"鞋拔子"一番专题阐说。他谈到,"世之角,牛者为用多矣。而其因材制器,审曲面执,以成其巧者,莫鞋拔若也。他另有一首吟咏"鞋拔子"的七言诗。
诗云:
但知峭紧便趋奔,不纳浑如决踵跟;
适履何人甘削趾,采葵有术莫伤根;
只凭一角扶摇力,已没双凫沓踏痕;
直上青云休忘却,当年梯步几蹲蹲。
显然,“鞋拔子”的功能,乃在于用其“一角扶摇力”,帮助人们使脚轻松顺利入鞋。明代一部图文并茂的《三才图会》,可谓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未见载录“鞋拔子”。德国人类学家Julius E . 利普斯的《事物的起源》,记载了圣克鲁斯群岛的木枕,西非人的梳子,印第安人的木制烟斗,也写到了中国古代南方有帆的独轮车和北方的“大车”,同样也没谈到“鞋拔子”。看来,这事物实在是太细微啦!然而,小发明可见大智慧。玩意儿不大,甚至连它的身世也被人们淡忘了,却也是享受生活的一样细小技巧,一种很实用的创造,也是聪明智慧的结晶。正是在古往今来的各种各样看似细微的“小聪明”的积奠之中,才孕育出诸如古代“四大发明”和当今计算机、航天飞机等惊世骇俗甚至史是具有改变人类命运意义的重大发明创造。
此件藏品为铜质,通长:11cm,上端有柄,柄是钱纹,经孔穿绳便于悬挂
器行下端弧形,内侧有侍女伏案图,雕工精美,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完整。具有康熙时期西厢记的风格,是一件不可多得清代藏品。
据此藏品是收藏者说这件藏品是祖上从清宫太监之手所得,更加印证了乃属于皇家用品,它不仅反应了当时铜制品冶制技术,更能显示当时的社会活动环境。考古价值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收藏升值空间不可估量。根据那个时期历史考证一般百姓是没资格使用,它应属皇家用品。此来不可多得的藏品,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