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春拍力推赵望云、关山月佳作
2015-05-22 16:15:14 未知
北京匡时2015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3日至5日预展、6月6日至7日举槌,展拍地点均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在此次春拍会上,"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将推出众多名家佳作,其中,"赵望云、关山月的西北情"专题因描绘异域生活图景和风土人情,而备受藏家关注。
西北写生画展引轰动
19世纪末之前,国内艺术家描绘西部风情的画作十分少见。国人对于异域风土人情的想象,多止乎于宗教壁画、使者肖像和文学作品。赵望云与关山月开启的西北旅行写生之行,不但是他们个人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亦揭开了西域生活图景的神秘面纱。
1943年初春,赵望云携西北旅行的作品回到重庆,恰好关山月也从西南旅行写生回来,两人便一起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写生画展,一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与关注。据悉,文化界名人郭沫若、茅盾、老舍、田汉、阳翰笙等均到场祝贺。郭沫若对两位画家以民生为题材的作品十分推崇,他在参观赵望云的作品后,欣然题诗以赠:"独我望云子,别开生面貌。我手写我心,时代惟妙肖。从兹画史中,长留束鹿赵"。
在欣赏了由赵、关两人合作的《松崖山市图》后,郭沫若更是写长诗赞颂并附以长跋:"望云与山月新起国画家中之翘楚也,作风坚实,不为旧法所囿,且力图突破旧式画材之藩篱,而侧重近代民情风俗之描绘,力亦足以称之。"
赴莫高窟临摹古代壁画
在重庆举办个展不久,赵望云便鼓励关山月到西北旅行写生。1943年春,关山月与画家赵望云、张振铎等先到西安,然后走了一个多月,出了嘉峪关,登上祁连雪山。当他们来到敦煌艺术宝库时,正值张大千刚刚撤走,而常书鸿刚到任,临摹条件异常困苦。但他们一起趴在昏暗的窑洞里临画,画累了就聚在一起谈论艺术感受和绘事见解。
在这次旅行写生中,关、赵两人受张大千的影响,写生重点从以往的反映农村现实风格转到以描写边疆风土人情和敦煌壁画为主。他们在莫高窟考察临摹古代壁画时,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当关山月与赵望云、张振铎分手后,不顾严寒又远赴青海塔尔寺写生,直到1944年春才回到成都。这一年年底,关山月在重庆举办写生画展。画作中除敦煌临摹作品外,还有大量西部民族风情写生作品。郭沫若再次观摩这批作品后大为赞叹,一口气写了6首绝句,其中一首题在关山月的代表作《塞外驼铃》上:"生面无须再别开,但从生处引将来。石涛珂壑何蓝本,触目人生是画材"。
徐悲鸿也对关山月这批临摹与写生作品给予很高的赞誉,他在《关山月纪游圈序》中写道:"关君旋游塞外,出玉门、望天山,生活于中央亚细亚者颇久,以红棉巨榕乡人而抵平沙万里之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陶醉于心,尽力挥写。又游敦煌,探古艺宝库,捆载至重庆展览,更觉其风格大变,造诣愈高,信乎善学者之行万里路获益深也。"
西域风情进入大众视野
这一西北写生之旅,培养出他们独立的人格,让各自的画风开始了自由的驰骋。赵望云创作于1944年的《天山薄暮》,坚持其"画自己身临其境的景物"的艺术创见。他以人物速写的独特形式,对西北的农牧民生活和自然风光进行了真挚持久的描绘。
关山月创作于1946年的《牧羊女》,是其极为难得的人物画写生精品。关老曾说道:"该画是我早年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四十年代,题材来自于西北祁连山(600720,股吧),不是一般的应酬之作。"
赵望云、关山月将以往贵族式的殿堂艺术带给了平民百姓,让神秘的西域风情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影响和改写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发展进程。赵氏后来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之一,其功至伟;而关氏作为"岭南画派"的第二代领军者,擎旗呐喊,留名青史。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