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回到内心 ——黄珂陶瓷艺术作品

2015-05-25 16:36:23 郭景涵

莲花佛

  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两年的时间,黄珂完成了近百件陶艺作品。

  “砖”,“山石”,“玉器”,“佛”,“柱式”,“城池”等等系列作品,诠释着黄珂最古老最遥远最宁静的诗意和内心观照。他在这些“物体”上留下各种痕迹,试图穿越久远的彼岸,彰显自由的自在。他特别强调“眼儿”(有时是洞)在作品中的灵性,这种负空间对实体重量感的解构与重建,传递着理性的思考。他用粗砺的泥土和本我的釉色建构的这些物质化的形态形成了黄珂个人的精神图示,也让黄珂完成了一次现代人文思想的旅行。

  然而,这是一次突发地意识倾泻,令人意想不到的表达。

佛泉

  黄珂生在陶瓷产区,耳濡目染钧瓷,不但没能热爱上陶瓷,还产生了厌恶感,看到那些“瓶瓶罐罐”的瓷器永远没有兴趣,甚至陶瓷学院毕业也没改变他对陶瓷的看法,也许是陶瓷的传统样式蒙蔽了双眼。二十多年的茫然。大学毕业后,他到了家事业单位,一心想做“城市雕塑”,不料体制内的各种事物让他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天长日久,自我消沉,又是十来年的无所事事,他焦虑,孤独。

  他望着抑郁的天空,总感到有一种莫名的东西不断地刺痛着他的心脏,呼唤着他的灵魂。

  直到2012年某天,他去一位朋友的陶艺工作室聊天,重新接触到陶瓷艺术。

  偶然间把玩泥土时自由自在的体验和窑炉燃烧时心神不定的期待所带来的奇特感受,搅动了他的思绪,唤醒了几十年来自闭的神经,他深深地感到陶瓷艺术才是他与生俱来的生命之重!他要走出那片泥泞,他要回到内心,回到真实的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和艺术。

水滴

  黄珂,迅速创建了陶艺工作室,玩命地工作,他有很多话要说。

  三十多年来,他第一次爆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砖”,“山石”,“玉器”,“佛”,“柱式”,“城池”等等图式,驱散着焦虑的情怀,解开着积压的心结,恢复着生命的动力,张扬着理性的光芒。他在禁锢自我的空间中超越,在释放自我的时间中顿悟。

  陶瓷艺术,伴随着人们几千年的经验积淀和生活热情浇铸出徇丽多姿的陶瓷文化,形成了传统审美和艺术形态,直到今天好像陶瓷艺术的主流依然延续着传统文化的教义。但是陶瓷艺术的现代观念的提出与实践,才真正是对陶瓷文化的时代贡献,也是对社会理想的期待。

飞天

  黄珂,其实没想那么大,也没有信誓旦旦地要怎么样,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寻找着陶瓷艺术的内心表达。他翻阅文献出入博物馆寻找陶瓷文化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贡献,他沿着前人的脚步丈量陶瓷艺术的前世今生,他搜索现代陶艺理念把握时下陶瓷文化发展趋势,他平衡心灵温度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

  黄珂第一个作品是块“砖”,“砖”似乎无足轻重,他曾这样描述过:“长城的所有意义在于一些无意义的砖块组成”,“砖”是抚平他内心焦躁的安静剂,是他对人类生存文明内化的基石,他做了很多不同的“砖”,衡量内心的定力;作品“山石”系列,来自远古的情怀,也是草根文化对文人精神的当下解读;“佛”系列,是黄珂陶艺作品无法绕过的母题,然而他的“佛”是在“砖”和“山石”上的阿弥陀佛,它们探讨佛学与社会学的当代心情,也有借用“遗迹”的佛造像,以此转换成心灵的念想;“玉器”系列,是将古老的玉饰品(如玉玦)扩展成现实社会的装饰物,犹如重器;“柱式”,神似阳刚之气的写生之物,那些阴柔曲线也许是隐藏其中的秘密;“城池”系列,像是以上所有“作品”聚合之后的灵魂模型,成为内心圆满而身心独立的写照。相由心生,慢慢欣赏这些无拘无束且神清气爽的大小器物无疑能捕捉到黄珂的心灵气象。

朱雀玄武

  黄珂用粗粝野性的匣钵泥和亦真亦幻的钧釉传递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用理性而健康的形态向传统文化致意并用1280度的高温窑变提炼出深沉的现代人文气质。这就是黄珂的陶瓷艺术!

  将黄珂这些作品公之于世不仅对黄珂来说有特别意义,人们了解一个艺术家曲折的人生道路和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对社会也是一种清新的认知。艺术的创新源于艺术家内心的体验和精神的感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