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彭一万:“扬州八怪”之一黄慎曾作画赋诗“玉沙坡”

2015-05-29 09:08:41 未知

  当年赴台未果,在厦门停留半年并创佳作

  黄慎作画赋诗玉沙坡

  彭一万   厦门文史专家,曾任厦门市文化局局长、厦门市旅游局副局长,主要著作有《厦门旅游指南》、《神州旅情》、《异国游踪》、《友谊地久天长》、《诗游厦门》等。

黄慎其他作品:《八仙图》。

  文/彭一万

  黄慎(1687—1770),福建宁化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号癭瓢子,又号东海布衣。为了养家糊口,从乾隆元年至十五年(1736—1750),他在福建省内到处奔波卖画,其中也到了厦门。清乾隆十四年(1749),他应老朋友、时任巡台御史杨玉坡之邀赴台湾。

  结果因杨玉坡丧母丁忧,黄慎赴台未果。黄慎在厦门住了约半年,顺道游厦门、泉州、南安等地,“海门望断旅魂销”(见黄慎诗《邗江杨玉坡侍御台阳苫次歌》)。

  欲渡台不果

  在玉沙坡作《鹭石图》

  因为,当时赴台必须在玉沙坡登船,所以,黄慎被招待住于玉沙坡海关小馆。他在这里创作了一批作品,其中有两幅《鹭石图》,都画了海滨的白鹭和岩石,第一幅又称《鹭鸶寿石》,现藏于扬州博物馆,其题记写道:“乾隆庚午小春,至海关海上沙洲,夜间潮水汹汹雷轰,岛屿石裂。忽忆坡公云,‘流水文章,笔力遒劲。’噫,方信能移人情。后看鱼鸟性成,浩荡自得,泼墨图之,以记其意。”第二幅又称《海天白鹭图》,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其题记写道:“乾隆辛未,渡台不果,行至海门玉沙洲,水波潋滟,石走东南。后观鱼鸟性成,浩荡自得。忽忆坡公云:‘流水文章,笔力遒劲。’信乎。丙子春,偶过静慧寺看牡丹,复忆鸟语,乱笔图之,以返其意耳。”黄慎的作品充溢着一派生机与野趣,呈现了“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情趣,并以奇崛遒劲的草书题跋入画,充满了奇趣、奇致。

  画家为了作好画,白日赏景,夜间观察,仔细入微。他还注意到远处大担岛的景观(“却逢大担白衣崟”,意即大担岛上空好似被白衣罩住一般,见他所写《寄台湾观察杨朴园》一诗,杨朴园于1758—1761年任分巡台湾道)。当时,黄慎把厦门称作“海上”、“海门”,把玉沙坡称作“沙洲”、“玉沙洲”。

  被《厦门志》列入

  “寓贤”或“流寓”

  很凑巧,黄慎在厦门等着赴台,杨玉坡从台湾回扬州为母亲奔丧,他也必须从台南鹿耳门登船,到厦门玉沙坡登岸,两人在厦门相遇了。请看黄慎写的《由汀州曾刺史芝田饯至鹭门,将渡台,不果,途逢玉坡侍御》一诗:饯出东门歌路难,酒阑钟歇海潮残。丈夫有志金台杳,壮士空余铁骨寒。老我儒冠催鬓短,凭君簪笔重毫端。相逢车笠天涯路,始信今朝古道看。

  诗中,黄慎直抒胸臆,在厦门急等赴台,真感到路途难、海潮残啊!他想到台湾,而台湾似乎杳不可及,自己毕竟已经60多岁了。可是杨玉坡具有古道心肠,尽管当了大官,仍然热情对待老朋友。这条“相逢车笠天涯路”,居然在厦门,在玉沙坡!于是,黄慎便跟随杨玉坡一起回扬州了。

  《厦门志》、《厦门市志》将黄慎列入“寓贤”或“流寓”,评价道:“善绘事,人物花鸟,信手涂抹,自得天趣,称逸品,名重金陵。至今得其真迹宝如拱璧,诗书俱清逸。曾游鹭岛,欲渡台不果。有‘丈夫有志金台杳,壮士空余铁骨寒。老我儒冠催鬓短,凭君簪笔重毫端’之句题寺壁。厦门画家多宗之。”可惜,厦门一些寺庙几经风雨沧桑,原貌不存,我们已找不到黄慎题诗的寺壁了。

  看,鼎鼎大名的一代画圣、诗人、书法家,与厦门、与玉沙坡有割不断的关系,被厦门画家拜为宗师,也给我们留下画作、诗作、书作和故事!怪不得,一位深山里的艺术家,要自号“东海布衣”呢!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