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明均窑、钧窑仿烧宋代五大名窑新探论

2015-05-31 15:55:44 孙彦春

  我们都知道,钧瓷一词最早出现于明宣德三年(1428)由吕震等人编撰的《宣德鼎彝谱》一书,书中有“内府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的记载。内府指明代宫廷。从那时起,始有钧瓷之名,这也是目前查到的最早见诸书端的有关钧瓷记载。那钧窑属什么样的瓷品,又产至何处呢?笔者认为均窑、钧窑,是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一种创新瓷器。均窑、钧窑是以水、火、金、木、土五行别役,太极之阴阳、黑白,天地之万物,报开民族轮供。《景德镇陶录》“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刘辰《国初事迹》中记载:“太祖以火德,五色尚赤,将士战袄战裙壮帽旗帜皆用红色,以壮军容”。太祖为了祭拜死去的先烈们,创烧了“戗金五色花”瓷祭祀盘,赏给有功的大臣们,以祭先祖。这一此举,得到了将士们的一致好评。将士们的志气高长,都说太祖有火德,烧出如此美瓷。

  明万历十九年的《燕闲清赏录》有:“均州窑有朱砂红。葱翠青俗谓鹦哥绿。茄皮紫,红如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无多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猪肝红、火里红,青、绿错杂如垂诞色……其他如坐墩、炉盆、方瓶、罐子俱以黃沙泥为坯,故气质粗厚不佳,杂、物、人多不尚。近年新烧此窑,皆以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俱无足取。”根据上述记载,这里基本上可以断定,均窑产品是一种五彩瓷。根据记载均瓷上有朱红色、鹦哥绿色、茄皮紫色、墨黑色四种颜色。而切后三种颜色纯正,无太多变化。三种颜色烧成雨露亮色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为真品。后仿者的一些绘以杂、物、人没有多大的欣赏价值。奇怪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均州窑,而不是钧窑。

  成书于嘉庆年间的《景德镇陶录》云:“亦宋初所烧,出钧台……俗取梅子青、茄皮紫、海棠红、猪肝骡肺、鼻涕、天蓝等名。蒋记云:近年新烧,皆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俱不耐久。唐氏肆考云:均窑始禹州,禹州昔号钧台,均合书钧,今通作均,沿写已久……唐说特就古均器言之耳,若今镇陶所仿均器,土质既佳,瓶炉尤多美者。”根据上述记载,均窑为古均,均窑仿烧柴窑,而钧窑是景德镇御窑厂仿烧均窑的,才有均合书钧的说法。均窑是大明洪武创烧的“戗金五色花”瓷,属私人窑厂所烧,俗称哥哥窑。钧窑是景德镇御窑厂所烧,俗称官窑。均窑的特征是:有朱砂红。葱翠青俗谓鹦哥绿。茄皮紫,红如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者色纯,无多变,露者为上品。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钧窑的特征是:《景德镇陶歌》“驴肝马肺釉名奇,鼻涕天兰仿色宜,此是钧窑瓶缶好,钧台曾与辨纯疵。”也就是说,钧窑是没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的。而均窑同样也没有驴肝、马肺釉。均属私,钧属官。均在先,钧属后。

  明高濂《遵生八笺》“二窑(官、哥)烧出器皿时,有窑变状。类蝴蝶、禽鱼、麟豹等象,布于本色(素白瓷),釉外变色;或黃、黑,或紅、绿,形肖可爱。是皆火之文明幻化,否则,理不可晓,似更难得。后有董窑、乌泥窑;俱法官窑,质粗不润;而釉水燥、暴。溷入哥窑,今亦传世。”根据上述记载,官、哥二窑都有窑变出现。而切窑变釉是布于本色釉之上的。《飲流齋說瓷》说胎釉部分:“凡罩釉一次者,谓之一道釉,无论青、黄、红、黑种种诸色,得其一者,谓之纯色釉,若白色者,则下谓之本色釉。”本色釉就是一种素白瓷。这让我联想到《景德镇陶歌》中记载的:“白瓷烧出彩红来,五色成窑画作开。”这一句是说,钧窑月白色的白瓷上能烧出彩红来,钧窑五彩瓷是明成化最先开始仿造。这首歌是专门记御窑厂钧窑所编的。《景德镇陶歌》跋“官歌定州宣、成之窑,盛傅前代尚矣。今但视为古玩,不適民用。国朝景德一鎮,業陶中外,咸資为用陶之利,亦普矣哉。先生格物,穷理於陶業一端,悉其原委著为詩歌。使人皆知窑瓷攻苦,不易并得。於備物致用時,隨處可以见道。真有陶鎔一世,模範千古之思矣。即以之並,陶正之官,補陶經之缺可也,歌云乎哉。”这首歌被称为官歌,就是官窑之歌的意思。

  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十:“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如昔传屏风变为床舟,冰击冻为花卉、村景。宋碗经暑,不腐腥物,乃世不多觐者也。又如钧、哥本色(素白瓷)釉,经烧忽退变他色,及成诸物然是,所时有者也。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屡见不鲜耳。”这里记载了:“又如钧、哥本色釉”的称谓。《陶说》里确又记载了:“有仿官、均窑色者”的称谓。我们从“钧、哥”“官、均”这里可以找到答案,从上面所记载的“均合书钧”来分析,官、哥二窑与均、钧二窑的关系。称“钧、哥”可以视为“钧(官)、哥”,称“官、均”可以视为“官、均(哥)”。均窑就是哥窑属私造,而钧窑就是官窑属官造。这才是官、哥二窑,为什么记载有窑变状的真正原因。官、哥二窑就是均、钧二窑,都属一种纯釉上彩瓷器,俗称窑彩。其窑变由素白瓷幻化而成,因为是受宝石烧彩的作用下,出现的白瓷幻化退变他色,俗称霁红。《景德镇陶歌》这首歌就是专门为钧瓷而编写的。

  《饮流斋洗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方甚可贵”。这里所指的三大时期为宋柴窑,明钧窑,清郎窑。郎窑仿钧窑,钧窑仿柴窑。

  刘廷玑《在园杂记》:“瓷窑起于柴世宗,迄今将近千年,徒传柴窑片之名,所谓雨过天青者,已不可问矣。嗣后惟官、哥、汝、定其价甚昂,间亦有之,然而不易多得。若成窑五彩暗花而体薄者,鸡缸一对,价值百金,亦难轻购,本无多也。再宣窑最佳,一时称盛,而真者甚少。以嘉、万之间本朝便仿本朝,极易溷淆。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多出于秋官主政,伴阮(刘伴阮)兄之监制焉。”这一段记载了,明朝御窑厂钧院仿烧柴窑。刘廷玑《在园杂记》:“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釉水、颜色、橘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予初得描金五爪双龙酒杯一只,欣以为旧,后饶州司马许以十杯见贻,与前杯同,询之,乃郎窑也。又于董妹倩斋头见青花白地盘一面,以为真宣也,次日妹倩复惠其八。曹织部子清始买得脱胎极薄白碗三只,甚为赏鉴。费价百二十金,后有人送四只,云是郎窑,与真成毫发不爽,诚可谓巧夺天工矣。”这一段记载了,清朝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1705——1712)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监造瓷器,俗称郎窑。郎窑仿烧明朝御窑厂钧院的钧窑瓷器。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晓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