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雅昌快讯】十年最大规模丁乙个展:“何所示”重磅揭幕
2015-06-06 18:48:29 谢媛
▲现场嘉宾合影
左起: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丁乙、策展人马啸鸿、上海西岸副总经理干瑾
知名当代抽象艺术家丁乙的大型个展:“何所示”于2015年6月6日晚上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揭幕,新闻发布会也于当日下午举行。本次展览由伦敦大学的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博士策展,也是龙美术馆(西岸馆)首次将一层及二层近3,000平米的全部空间同时用于单个艺术家的展览。
丁乙(1962年出生于上海)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的领军人物。自80年代后期他就开始画“十字”:他的系列绘画,不管是大面积黑色的,或是绘制在成品布上的,亦或是另外一些强烈荧光色的作品,均以标题“十示”连同创作年份的方式来命名。对艺术家来说,画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或“x”是无意义的形式符号,其语境则是后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步伐下的城市环境。
▲丁乙个展:“何所示”开幕现场
同时展览也呈现丁乙今年最新完成的作品——为美术馆挑高9米的展厅特别创作的10张模板绘画,近高5米。伴随新作,展览同时展出近100件绘画及纸本作品,是艺术家过去十年各系列作品的最完整的一次呈现。
▲展览开幕现场:艺术家丁乙致辞
艺术家丁乙表示,此次展览可视为自己在30年艺术创作中的一种线索:“展览展出的作品有将近30年的历程,虽然都是片断式的、但是它还是呈现了某种线索,以及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关联。同时,在每一个不同的场馆中如何将作品与场馆相融合,同时又能够以某种作品的形式来抗衡这样的展厅,然后创造出作品和空间之间的非常有效的互动关系,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新的挑战。”
▲展览开幕现场:策展人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博士致辞
本次策展人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博士表示,本次展览也呈现了一种与丁乙身临其境式的观看模式: “此次展览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探索该空间在展示设计上的可能性,以及观众和丁乙作品之间观看性和关联性之间的问题。”
“展览在探索龙美术馆展示空间潜在可能的同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环境以供观看与沉思。作为一个文化园林,这个空间提供了对丁乙作品的身临其境式的体验,意在取悦已熟知丁乙以往作品却还不了解他新作的朋友,并致力于吸引那些对他的作品仍然感到陌生或神秘的新观众。因此,这次展览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探寻观者对于语义的渴望是否可以用语言或文字来解答,或者说被重述,甚至这种索求或许可以在一个提倡开放式视觉体验的空间架构中被取代——这也是本次展览标题‘何所示’的另外一个目的。”
▲展览开幕现场: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致辞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表示,本次展览作为龙美术馆全新推出的馆长邀请展系列展之一:“丁老师作品中蕴含着对上海城市变化的敏锐感知,我非常有幸能请丁老师的个人创作在龙美术馆进行这次全面的展现,本次展览作品与龙美术馆的空间产生了有趣的对话,我也得以重新在空间中观看丁老师的作品。”
▲现场嘉宾合影
左起:批评家李晓峰、批评家冀少峰、丁乙、批评家马钦忠、艺术家岳敏君
▲现场嘉宾合影
左起:MaoSpace创办人毛文采、丁乙、雅昌艺术网总经理关予
▲现场嘉宾合影
丁乙与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龚明光(右)及友人
▲现场嘉宾合影
ART021联合创办人包一峰(左一)、LEO XU PROJECTS空间创办人许宇(右一)
▲现场嘉宾合影
左起:“赵涌在线”以及“泓盛拍卖”创始人、董事长赵涌、丁乙、
泓盛拍卖业务副总经理、艺术总监 孙佩韶
▲艺术家刘建华(中)与丁乙
▲丁乙与施勇
▲丁乙及李旭、江梅伉俪
▲开幕现场现代舞团表演
▲正厅中木板上的新作
新作运用了突破性的技法,在椴木板的黑色表层下,艺术家先涂上厚重的彩色颜料为基底(一组蓝绿,另一组红橘),随后在表层进行绘画和雕刻,伴随雕刻的笔触,涂层之下细微的却又灼热的色彩逐渐显露。制造出画面的丰富肌理。运用多重技艺刻划出的线条厚薄、深浅不一,或松或紧,带着透明度与弧度,有时更如同书法。而当绘画颜料和木板被破坏与去除时,暗藏其下的层层色彩和木质肌理一同被揭示,体现艺术家作品中即强烈又值得玩味的特征,似乎正像道家或禅宗中所体现的辨证性。
一道道“十字”的刻痕,将藏于这10张石碑大小的椴木板表面下灼热的色彩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面对面平行悬挂于龙美术馆“教堂中殿般”的大厅灰色混凝土墙壁之上,绘画表面深色的基调、木板材料的坚实感,以及作品的尺幅合力为这个巨型后工业感的空间定调。
▲新作局部
与过去的绘画相比,新作中的格子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艺术体系,体现了丁乙对格子语汇精湛的掌控和调度能力。伴随新作,同时展出近100件绘画及纸本作品,是艺术家过去十年各系列作品的最完整的一次呈现。
▲沉浸在栅格中,一个长长的幽暗走廊
紧靠美术馆的东墙是一个约25米长宽阔走道式展厅,这里几乎没有一丝自然光,一走进便仿佛置身于黑夜。以被解构的花纹织物和菱形图案为主的一系列巨大的正方形绘画,在白墙排成一旬,以其发白的色调与黑色的“地面”对峙。
▲方块的进化
这个L形的空间由龙美术馆平面上的三个方形组成,参观者很可能会被这个空间欺骗,这种横向移动,保持平衡,然后掉头走向对面却也正好提供了一个展示补充作品的机会:折页卷轴,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系列记录抽象栅格风格最初风貌的手稿,是丁乙作品中表现意象的变形。
▲顶层:红色之地
顶层空间将观众引导至左侧U形拐角,左拐的每一步都被周围巧妙搭配在一起的红色系成品花格织物作品染上颜色。
▲纸本展厅
纸本展厅紧凑地陈列着手稿和其他纸本作品,观众被诸多孕育出单色或多色栅格的手稿所包围。
▲丁乙个展“何所示”现场
▲丁乙个展“何所示”现场
标题“何所示”或许是观众可默存于心的一句短语,在参观过程中反复推敲其义,此处的“何所示”是发问、陈述,更甚于答案或解释。尽管绘画是静态的固定的艺术,但在禅宗或道家思想中,一旦观者占据了关系性的位置,对象即可发生自我形变,观者对作品的倾注与耐心使作品潜在的精神养分和指引得以相互浮现,经由眼与心的调和作用,唤起我们对其尚感陌生但又令人兴奋的感知,而这些感知,也可被我们所在的空间和时间辨认。
因此,无论是对“十示”感到陌生或神秘的新观众,还是早已熟知其作品的朋友,都可以在这样一个文化园林式的环境中,从中邂逅各自的新体验。
▲十示89-5 1989 布面丙烯 50 x 60 cm 私人收藏
▲十示89-7 1989 布面丙烯 100 x 120 cm
▲十示91-3 1991 布面丙烯 140 x 180 cm
▲十示92-17 1992 布面丙烯 200 x 240 cm
▲十示97-34-37 1997 布面丙烯 Fourcanvas260 x 80 cm each
▲十示2002-12 2002 成品布上丙烯 140 x 160 cm
▲十示2003-9 2003 成品布上丙烯 140 x 160 cm
▲十示2008-22 2008 成品布上丙烯
▲十示2010-16 2010布面丙烯 140 x 200 cm
▲十示2014-8 2014 布面丙烯 200 x 200 cm
展览于2015年6月7日起正式对公众开幕,并持续至7月26日。
(责任编辑:谢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