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中新创意 集装箱文化
2015-06-08 10:37:27 未知
集装箱里的文化创意
集装箱建筑由于其低碳性和灵活性被不少建筑师所青睐,在英国、日本、法国等不少国家,集装箱和组合房屋已被广泛地用于制造住宅、博物馆、办公楼、展馆和其他各类创意建筑。目前,国内也兴起了一阵“集装箱热”,不管是创意展会还是创客园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打造集装箱项目的要求也似乎只有一项:必须有创意。
集装箱展示独辟蹊径
在今年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贵州代表团就凭借独具创意的“集中箱”多彩贵州街,向观众展示了多彩的贵州文化。
巨大的白色集中箱,透明的空中玻璃阁楼,滚动着创意视频的电子屏……“集装箱好有创意,真的漂亮。”走进贵州展区,不少参观者都发出赞叹。贵州展区的“多彩贵州街”采用以废旧集装箱为主体,将18个大小不一的集装箱规划布置,搭建成一间间承载贵州文化的店铺和展区,在文博会上独树一帜。
“相较过去的场馆搭建,集装箱的展区不但富含创意,更是环保的新尝试。”展区设计负责人说,相比传统展台搭建,采用废旧集装箱不但节约50%的现场结构施工时间,还能节约80%的一次性建筑材料,实现环保高效,突出生态贵州的主题。“过去搭建800多平方米的展区,一般需72小时,而本次集装箱搭建仅用30个小时,更重要的是超过75%的组件可重复利用,非常环保。”该负责人说。
集装箱里装着创意
最近,“创客”一词风生水起,很多大学生毕业就自立门户开始创业,但找到租金低、设备齐全的办公场所不是一件容易事。昆明的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就利用集装箱打造文化创意工作室集群,让创客们找到自己的大本营。
在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里,原本空置的一个大厂房下边错落有致地堆了3层锈迹斑斑的集装箱,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一期工程用61个集装箱打造成为文化创意工作室集群,设计、摄影、音乐、微电影等行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每天也吸引着许多文化艺术爱好者们聚集于此。
无独有偶,上海叠·UP空间自2013年开门迎客以来,6000多平方米的用集装箱搭建的产业园内已集纳了建筑、家具、服装、生活用品等多个门类10多位国际一线设计大师的作品,并定期通过展览、讲座、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为艺术院校在校学生、国内的设计师及其他艺术工作者带来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新理念及风尚。
198只由废弃的集装箱叠加而成的建筑群,本身就是一件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设计作品。与传统文创产业园风格迥异的是,叠·UP空间在谋篇布局的初期就不是以餐饮和房地产为主线,而是力图打造成一个以艺术交流为基本脉络,以培育设计师,发展壮大国内的设计产业为终极目标的交流空间,让建筑回归内容。空间创始人王巍曾谈到,集装箱文化园区的创作基因,就是通过“叠”的形式就地取材,让集装箱成为建筑,同时让这一建筑叠加进周边的整个大环境中,体现的是历史底蕴的延续和对绿色环保的倡导。
大规模复制仍需探索
在国内,集装箱做临时工地板房乃至企业办公室已不稀奇,但真正把集装箱用于大型住宅社区的还很少。万科集团曾尝试过集装箱建筑,但基本上是非住宅性质的零星建筑,比如售楼处、样板间、旅游展间等,并未形成气候。
集装箱社区概念很美,但在发展方面存在着瓶颈。“集装箱本身不属于固定建筑物,但改造后的集装箱有着和固定建筑物相似的功能,如何界定和管理给政府带来了一定难度。”业内人士表示,集装箱建筑一个最大的“软肋”,就在于没有合法产权。国外的集装箱建筑可以作为不动产申报,而我国由于土地性质不同,如果没有通过有关部门的规划审批随意放置,很有可能被当做违法建筑吊走或拆除。
不过,一些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点,针对集装箱房屋的问题,已经出台了专门性条文进行管理。比如南京市制定了《明确集装箱型等新型建筑物规划管理规定》,指出凡是对集装箱、活动板房或者其他各类已有设备、设施进行房屋化改造,并利用其进行生产、生活、经营性等活动的建设行为,均应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上述新型建筑的建设,应当在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用地(或临时用地)范围内,且仅将该建筑作为非经营性的施工用房、职工临时宿舍。除此以外,不得建设上述新型建筑。另外,关于集装箱建筑的建设、竣工验收方面的法规条例也有待完善。
(责任编辑:刘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