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池社”时期:否定艺术为思想史和文化史服务

2015-06-10 15:22:43 刘倩

【85人物】张培力:艺术始终不应成为一种工具 85亦如此

艺术家张培力

  85三十年,再次回望那个没有画廊、美术馆的年代,上千名青年艺术家凭着一腔热情掀起了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他们彻夜谈论艺术,研读西方哲学著作,关心人类命运,思考艺术本质;几年间,上百个艺术团队先后成立,无数艺术宣言发表出来,无数展览随时被关闭,却也冒着危险举办……经历了85,艺术结束了红光亮的时代,拥有了自由,走向国际和当代。

  如今,85已成为被崇敬的丰碑和被纪念的历史。在这个信息来的快去的也快的时代,眼花缭乱的艺术已经把历史淹没,对于当下青年人来说,85的确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却也仅此而已。在这个三十年的节点上,我们不禁发问:85精神到底是怎样的?85之于当下的意义?从85一路走来,那一代人经历了80年代的热血沸腾、90年代的社会转型和2000之后的市场洗礼之后,怎样面对时代的沉浮和身份认知?雅昌艺术网将带来这一思考:“85,现在还活着吗?”

  艺术家张培力,从85至今,一直走在当代艺术的最前沿,他是杭州“85新空间”展览和“池社”的筹建者之一;1988年,他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

  对于85,张培力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怀疑和反省,他始终认为:“艺术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解放,在于对权力、模式的消解。艺术一定是要呈现每个人最真实最本质最自由的那一面,艺术是多样的,所以自由是决定性的。”三十年来,张培力始终觉得艺术不应成为一种工具,85亦是如此。

  “池社”时期

  雅昌艺术网:那是什么时候感受到整个环境开始变化了,在激情澎湃的时期找到出口了呢?

  张培力:应该是第一次做了“85新空间”之后,似乎是明确了,不断的跟很多东西决裂,在艺术上决裂。我觉得艺术对文化或是思想史的贡献很多时候是偶然的、不小心的,艺术的本质可以成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一部分,但艺术的思考跟哲学的思考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艺术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说的问题,在我看来说什么不重要;但文化史和思想史中,往往说什么最重要的,是否对人产生启发性。我觉得视觉语言的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思想,是不同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也不是为思想史和文化史服务的,但在中国我觉得一开始就被搞乱了,很多人看重的是你在说什么,视觉被变得忽略不计。

  雅昌艺术网:您说的要跟很多东西决裂,是跟这样对艺术观决裂?

  张培力:其实我是有这样的态度,但是当时有很多纠结,可以跟那些东西决裂,但不能跟周围的朋友决裂,不能跟支持我的批评家决裂,因为在其中我也得到了实惠和被满足的快感。实际上从86年开始,我跟杭州的朋友们组织“池社”就是表明了这样的一个态度,池社主要反对的就是“工具论”的态度,表明艺术这个东西不是用来为思想史和文化史来服务的,不是附庸的工具,艺术本身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不用去强调艺术以外的东西,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政治,就如至上主义、抽象艺术、野兽派在苏联和德国纳粹受到压制,说明语言本身就是政治,即便是经典的艺术语言,如果是对新语言的产生是一种障碍,那这种经典的语言也应该是艺术家应该要去破坏的语言。艺术家要从语言上获得自由,仅此而已。艺术家不断在实践给人带来了很多启发,很多人不断在其中得到一些精髓,说明艺术不小心为思想史提供了一些新鲜的内容。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取了“池社”这个名字?

  张培力:是突然想到的,没有太多解释。我们有一个很短的宣言,全部都是短语组成,好像似乎对此由解释也似乎没解释。现在回想当时只是想一帮人跟猪似的整天混在一起,分不清楚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我们不是整天在讨论艺术、哲学,很多时候在一起看电影,传阅哪本书,那时候我们都有共同的爱好,下围棋特别疯狂,每天会画几个小时下围棋,也因为下围棋后面吃饭玩儿都在一起,然后做点儿艺术。我们不要把艺术弄的那么庄严,想调侃艺术的庄严性、庄严感和艺术家的神圣性,下棋跟做艺术有差别吗?没有差别。

  那时候都是骑着自行车,大家住的也很分散,86年的时候连个BB机都没有,都用公用电话,约在一起,反正都是稀里糊涂的,现在回忆起来,池社那段时间是我整个生命当中最开心的一段时间,很简单、单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