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苍浑华滋静中参——评张红宇山水画

2015-06-11 14:35:45 丁冬雨

得鱼图

  张红宇绘画有着苍浑华滋之气魄,空灵幽眇之意境。他化德为仁,练法成气,道成肉身,炉锤在手,规矩从心。抚画展观,艺术心灵与山水意象“两境相入”的华严境界扑面而来,内美之致毕现。

  初识张红宇老师是五月的一个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他近400平的画室里,安静清幽。茶香墨香氤氲,张红宇老师安坐于前,一派修佛人的慈善祥和之像。张老师敏于思而吝于言,但却句句精微,听君一席,胜读十年书。

  张红宇,字秉钧。河南省长垣县人。于河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接受了专业而系统的美术教育。而后受教于孙其峰、杜滋岭、乔文科等名家门下,学习花鸟、人物、山水画,练就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并在恩师张艺华悉心指导下,进一步展开对现代山水画的探索与追求。

静泊

  苍浑华滋之气魄

  张红宇老师从清龚贤、四王及黄宾虹那里得到一把钥匙,用于打开绘画堂奥深邃之门,不独笔墨巧变,更有哲理、思辨上的至高启迪。引导你纵观于绘画上灵性,追求自然之道的横无际涯。在视野上,心性上颐养通达之气,驱纵着画笔向着厚重华滋,内美流溢的境界挺进。

  笔墨是中国画的本根,是中国画语言体系中的关键与枢纽。石涛《画语录》云:“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 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笔精墨妙,神采生焉。在张红宇老师的画中,笔墨被赋予了自然的灵性与万物之光彩,千变万化的山川景色在他笔下通过墨色充分表现了出来,格意高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 用笔一波三折,刚柔得中,浑厚华滋。

  张红宇老师对笔线点画的势态、方向感、运动感,掌握尤其精妙,笔笔相生,笔笔相应,这正是他山水画获得浑厚、雄伟的金石气象的关键所在。张红宇又是积墨高手,墨经层层积染,更显润泽、浑厚。他把墨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从黑暗中发掘光明,从混沌中理出秩序,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

暮投碧山下

  空灵幽眇之意境

  如果说笔墨是中国画之根,意境则是中国画之魂。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云:“中国艺术意境的生成,即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然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然空灵,才能为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张红宇老师是一个少有的沉默、淡泊、执守的艺术家。在静默的角落,以十二分的虔诚,深深浅浅地行进在他的艺术林中路上,可谓用情至深;此外,张红宇老师是一位执念于山水性灵的修行者。他涤除玄鉴,澄怀观道,澄净一心而腾踔万象,凭借他深静的心襟,发现自然山水深沉的境地。在这种心境下完成的山水境界自然能空灵悠然而又深沉幽眇。“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是以意境空灵,禅意盎然,内美流溢。

闲云禅房静

  “两境相入”之华严境界

  明末清初王船山云;“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两句话表出了中国艺术的最后理想和最高成就。中国那些伟大的艺术品的境界,都植根于一个深沉、厚重而又超然澄净的心灵。绘画不是一种职业,是一种人格的参与,是精神之事,心灵之事。《易》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张红宇老师倾心禅修,待人宽厚仁和, 他化德为仁,练法成气,道成肉身,炉锤在手,规矩从心。抚画展观,艺术心灵与山水意象“两境相入”的华严境界扑面而来,内美之致毕现。

  临别之前,看到阳光照耀在装裱好的几幅画上,华彩奕奕,那都是有人预定的。张红宇老师醉心于书画,淡泊于市场,但市场反而更青睐于他。含德之厚,犹如赤子,再加上天道酬勤,张红宇老师能有今日的成就,也是必然的。

  星云大师有言:“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相信以张红宇老师今日深厚的绘画功底与淡泊的心境,在艺术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丁冬雨,系中州大学副教授、《中华艺术家》杂志社编辑)

(责任编辑:秦连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