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器已成为收藏热点
2015-06-11 14:24:03 未知
据了解,珐琅器制作工艺属于中西合璧式经典,其制作技术最早于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后经匠人加入诸多东方元素,最终开发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珐琅器。
掐丝珐琅器由于存世最多且在收藏市场的名声也最响,近几年已日渐成为备受追捧的收藏热点。
现存明清二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铸錾、掐丝和刻款三种。明宣德时期珐琅器的款识形式有铸錾款、双勾款、和珐琅釉烧成三种。款识书体有楷书和篆书两种,其中以楷书占绝大多数。字数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识排列形式有直单行、直双行、直三行和横排。这一时期的款识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镌刻于器物的口沿、盖沿或内边缘处。款识书体庄重隽秀,与同时期的金属器和瓷器款识相似。
明景泰款因伪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确定哪种款识可作为标准款识。但铸錾款、篆书款、仿宋体款以及双龙环抱款均被认定为伪款,可以排除。掐丝双勾款和阴刻款,目前有的研究者认为可作为景泰真款,但也只是情理逻辑的推论,尚不能枉下结论。
明嘉靖款为刻阴文直二行“大明嘉靖年制”楷书六字款。
明万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款识为双勾掐丝款(有的字内外填充珐琅釉),字数均为“大明万历年制”或“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楷书款。尤其以某年造为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款识语气。字的排列顺序为直单行、直二行或横排。
清代掐丝珐琅器的款识多种多样,制款方法有铸錾,有刻,还有镂空款等。款识书体包括楷、篆、仿宋等(仿宋体始见于乾隆时期),其中以楷书居多。字数有四字和六字。框栏形式多为正方框和长方框。
据了解,掐丝珐琅器的作伪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偷工、减料、做旧等,收藏专家建议鉴别珐琅器真假优劣,主要看器胎、烧制年代与工艺。
现代仿品与古代真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器胎与釉料不同。古代掐丝珐琅器多以红铜作胎,而现代仿品多以铝、锌等取代,因此整体感觉要轻薄得多;其次古代采用的珐琅颜料主要是以石英、硼砂、长石等矿物质制成,含有较多杂质,因此烧制出的珐琅器多有细小的砂眼;而现代仿制品多以化学颜料填充,虽然通过在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与胭脂可进行作旧处理,但砂眼很难做假,只要仔细观察都能发现差别之处。
(责任编辑:程立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