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宋唐逸风·第三届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推介画家白联晟

2015-06-11 15:55:16 未知

  作者简历:

  白联晟(莲胜)

  河北深州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高级课程班创作课导师。河北省画院中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第十一届青联常委。

  作品欣赏:

生活蒙养图 96×60cm 2011年

苍茫太行山 60×96cm 2011年

自然村居 60×96cm 2011年

谈“笔墨”与“创新”

文/白联晟

  画家离不开笔墨,而笔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言说工具,单一抽出笔墨来品评,它不是作品,更不是艺术,毫无任何意义。

  我觉得笔墨的运用因人而异,只要能符合这个画家的画面结构,映射出该画家的心境,能恰如其分讲述属于画家自己的内心故事,无疑这就是最优良的笔墨。笔墨由心而生,且在自己的探索中成长,它是一个变化完善的过程。而当下理论界中,对笔墨过多的讨论似乎对画家的探索不会有太多实质的意义,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水墨之一 96×60cm 2008年

  一个画种的传承与发展,总是与滋养他的母体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她来自于造化之间真实的存在关系,而且经由上千年发展而来的语言符号——独具程式化特色“笔墨”而支撑。

  理解“笔墨”的切入点——单一语言符号的书写性及其得以相关联的排列顺序组合。

遥望山色 60×96cm 2011年

  创新就是打破和再度组合上述两重关系,使之具有造化——意识——认知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达到既清晰又模糊、既凝重稳固而又运动流淌的别样感受。

深壑有声 96×60cm 2011年

  说传统

  传统给予后人的学习意义,除了对造化之美的内心赏读、精致绝伦的表述语境、传承有序的秀美笔墨外,更重要的是,要发掘上千年的文化综合体对我们当下画家、不同个体画家“敏感元”,启发后来学习者在当代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乃至于科技环境中应秉持的学术态度和艺术高度。绝非是沉浸在能重现正宗某家披麻皴或某家铁线描的沾沾自喜中!

水墨之二 96×60cm 2008年

朝阳遍山 69×138cm 2012年

水墨之三 96×60cm 2008年

水墨之四 96×60cm 2008年

(责任编辑:张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