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界资讯】应天齐大型个展:珍惜遗存,艺术家的担当
2015-06-15 10:10:54 邓嘉斌
开幕式现场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2015年6月13日下午三点三十分由今日美术馆主办的展览《砖问》--应天齐当代艺术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开幕。展览展出艺术家应天齐多件大型当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装置、影象、材料绘画等,部分作品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展出,展览主要作品大型装置《砖问》长11米宽7米,由近千只木箱组成,这些木箱装满了芜湖市民亲手在古城废墟中捡拾的古砖,庄严而肃穆地静卧在展场中间,该作品以芜湖古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作为灵感来源。两个红色捡砖现场电话亭承载着市民的心声,佇立在木箱二侧,守卫着这最后的遗存。此外,该展还特别作为对话方式邀请了二位著名建筑师付志強先生和胡石博士参展。
艺术家应天齐
策展人杨维民(左一)、学术主持杨卫(中)
学术主持王林
建筑师付志强
应天齐是中国唯一的一位持续以建筑为载体来做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从之前的版画家,转型为现在的当代艺术家;从平面的版画,再到现在颇为宏大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当代艺术探索。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延用安徽的本土资源进行创作,从西递村版画开始,到徽州之梦,再到芜湖古城。
活动现场展厅像是一个很大的废墟
活动现场观众在拍照
关于本次展览,艺术家应天齐说:“《砖问》这个展览从整体看基调会比较沉重和悲怆,甚至含着深深的忧伤。我不能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展览,作品呈现出我们整个社会在快速前行时所面临的问题,我想让观众来评判,让观众参与并反思,这一点尤为重要。”
大型装置作品《砖问》
《搬砖者话吧》
进到展厅会看到很多人捡砖头的大电影,中间搁着木箱,很多人把砖头放到木箱里,木箱方方正正放在中间,整个气氛非常压抑,好像从土里面挖出一个大棺材搁在那儿,整个地上都铺满了废墟。另外,有两个电话亭,有人在说话,把老百姓说的话闷在电话亭,走在边上听到里面窃窃私语;墙壁上有四个房子的形象不停地在消失,是在告诉人们这些真实的房子也在逐渐消失;老百姓把砖头捡起来,会听那些老百姓说希望古城建好,想为古城出力等等;还有一个威尼斯的大砖头,而名为《遭遇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又类似于一些建筑规划图,更像是我们对未来的愿想。应天齐选择这个系列作品和这个展览进行对比,实际上也是和建筑、生活发生关系,我们怎样去完成“遗存再生”这个话题?
装置作品局部
《遭遇蒙德里安之十五》
作品《砖魂》
对于应天齐最新的创作,学术主持王林讲到整个现场就像是一个很大的废墟,充满了悲剧情节,他将应天齐此次的创作称之为“总体艺术”,所有的作品是一个整体,在讲述一件事情,有一种“档案”的感觉,是中国当下最鲜活现场的记录艺:“就这次的行为艺术来说,拣砖本身对于城市建设可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应天齐希望市民可以体会历史记忆的重要性,让市民去保护这种历史记忆。这次行为艺术和应天齐此前的行为艺术都不一样,有很多实质性的社会结果。在之前,应天齐也用砖做作品,他把砖碾成粉末,做了《砖魂》装置,作品在威尼斯展览过。但仅就那个作品来说,还是有局限,毕竟只是对艺术界的言说。这次可以说是对于艺术小圈子的突破,其行为艺术的意义突破了艺术的范畴,完全置于城市建设之中。当代艺术很多时候和体制是磨合、共存的关系,应该说应天齐这次是很成功的。”
2014年艺术家回到安徽芜湖古城废墟,率领着近万名拆迁地的原住民踏进被毁坏的家园,从一人捡砖变成万人捡砖,保护遗存,再生家园,已成为一种艺术家和民众共同的革命行动。2015年,他将这所有的过程全部呈现在了此次展览中。
遗存-再造芜湖计划 视频截图
作品《厚黑》
活动现场复原的两堵墙
从上一个世纪末对《西递村》古建筑的探究,到《世纪遗痕》对墙的探寻,再进入到对古建筑的细胞——砖块的剖析和叩问,应天齐走过了近三十年的探索历程,该展将以装置、影像、材料油画作品为主体并与三位来自大陆的建筑师作品以对比展方式呈现,集中体现应天齐以废墟文化为主题,在当代艺术领域新的探索结果。
据艺术家应天齐介绍,此次展览之后,明年他将会带着这些作品参加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我这个展览是对2012年参加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一个回应,上次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也是带着芜湖的问题过去的,我把在国际上和建筑师对话的感受拿到中国来进行实践,又遇到了很多问题。从2012年到2016年,经过了四年,芜湖古城又产生了很多变化,中国的政治格局又产生了变化,这些东西都使我的作品会改变很多,比如有建筑师的介入。经过四年以后,我的创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根据内心深处心灵的感受而创作,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再度提出我全新的看法,明年我会带着新的思考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29日。
(责任编辑:邓嘉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