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景巷,奏响瓷都新时代序曲
2015-06-15 10:55:57 未知
德镇,一座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它属于全中国,属于全人类。
历史悠悠走过千年。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正用自己的热爱和行动,让这座城市焕发新生机,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美,展现中华民族的博大和创造。
“留住历史、保护文脉、彰显特色、复兴古镇”十六字方针很好诠释了景德镇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未来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具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老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事关城市未来。如果把整座城市的发展比作一部宏伟音乐诗篇的话,那么第一个琴键即将被重重敲响。它——就是由古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御窑景巷。
一片御窑景巷,半部景德镇文化史
景德镇市是世界陶瓷文化的代表,它在世界陶瓷业中扮演的角色,是其他任何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陶瓷生产、销售所需的坯房、窑房、商铺和运输所需的码头、弄巷街道、水路通道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在世界城市空间形态中极具代表性,景德镇市是我国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特殊职能型的城市。
围绕着陶瓷生产和销售,景德镇因河兴窑、因窑立市,商业和贸易的繁荣促成了人群从分散到聚落,成片区状逐步扩散,呈现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堆积沉淀。御窑景巷北起瓷都大桥东头,南至中渡口,全长1.1公里,位于中山北路上,连接东西方向19条里弄,而这19条里弄又贯通了中山北路和中华北路,即历史上的“前街”“后街”。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巅峰,不仅官窑发达,民窑发展也处于高峰。景德镇市古陶瓷研究所副研究员白光华介绍说,这片街区明代开始兴起,在城市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至今,这片街区内不仅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也汇聚了众多非物质遗产。比如,中山路以西至昌江河绝大部分是清代以后的窑业和生活遗存,大部分弄巷是根据上弄来取的名,如:詹家下弄、毕家下弄、方家下弄等,清楚地告诉了弄巷之间的空间延伸与时间延续关系,堪称城市发展活地图。
御窑景巷所串连起的街区,属于“大御窑遗址”保护范围,充分反映了明清陶瓷巅峰时期的城市状态和文化风貌。这个片区,是景德镇古代陶瓷生产的重要原料入口和陶瓷外销出口区,不仅是历史上特色民居最为聚集的片区,还是传统特色商铺聚集区。不同特色的会馆,茶楼戏台,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商铺,如钉鞋铺、篾器店、米果行、棺材铺等;有为生产和运输服务的,如做包装的脚草行;由于景德镇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还出现了保护弄堂安全的栅门铺,日夜有人值守,保护里弄安全。这里真可谓五花八门、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是个移民城市,这个片区内还汇聚了众多外来生活习俗和建筑类型,汇聚了多元宗教文化。可以说,御窑景巷片区反映了除陶瓷生产之外的大部分文化活动形态。传统生活场景、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社会组织文化、交通和商贸形态、宗教和陶瓷的交融等等,都可一览无遗,是了解、研究城市千年文化风情和历史变迁的入口,堪称半部景德镇文化史。这里的很多巷弄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华大学在建筑评估中意外发现,太平巷周边、玉字弄周边、中华北路周边的历史建筑和文物特别集中,甚至超过了已经批准的御窑厂、刘家弄等历史文化街区。
在历史上,御窑景巷所在片区倚昌江东岸形成市集,人们临水而作息,靠水迎送,进行不同的商贸活动。“景德镇码头文化也很有特色”,白光华介绍说,其实历史上昌江边大大小小有很多码头,分别归不同地域不同行帮所有。目前遗存的里市渡、中渡口、西岸的三闾庙三处码头是过去比较大的。时至今日,许多居民还在这个片区里生活,延续着习俗和传统,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幅活生生的瓷都特色人文活动图景。
新城市名片,老街区保护利用的示范样板
御窑景巷是景德镇第一个老街区成片保护项目。从一开始,御窑景巷就严格依照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和设计,打造成展现出景德镇传统民俗元素的街区,主要采取重建或修缮的方式进行。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历史堆积,还能看到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景德镇让人看到反差之美,”白光华分析说,很多人认为景德镇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看到的风貌建筑遗存并不相称,但这恰恰说明,正是无数平凡人的持续努力,才创造出了让世界惊艳的陶瓷文化,而这正是景德镇城市的内在魅力所在。这种魅力和味道不同于苏州杭州的士大夫精英文化,反而因为俚俗和平凡,而更能说明普通人的力量。“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句话,景德镇是最好说明。
“老城的保护离不开利用,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没有利用,沉淀的元素活不起来。”古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胡景平介绍说,除了街道、建筑这些物质形态文化遗产,民间语言、游戏、手工艺、礼仪、习俗、节庆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需要依靠人的展示来存在,有了人的活动参与,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财富才能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御窑景巷不仅依托古老昌江边的建筑和里弄形成空间,而且注入特色文化商业元素,比如地方特色小吃、戏台、地方文化创意制品等等,重现繁华场面,让人在休闲观光中品味文化,在现实和历史的连接中发现价值。
商业文化是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如今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注入商业元素符合历史要求。“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胡景平说,“与街区历史融合的商业元素,是展示文化形态的方法,是吸引人们关注、了解、体验景德镇文化内涵的途径,从而有利于景德镇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成功是最好的示范。御窑景巷将于今年10份正式开街运营。自从御窑景巷项目启动以来,受到各方好评,招商火爆,很多文化商业品牌纷纷看好御窑景巷。有从事城市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业内人士认为,御窑景巷潜力会超过苏州山塘街、杭州清河坊。业内人士认为,御窑景巷的成功会引发扩散跟随效应,片区内的其他地段包括里弄,都会慢慢自发产生业态,走保护性利用的路子,政府只要做好控制性规划、做好遗存方面的保护性监管,然后充分发挥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就够了。
老街区保护利用,意义不亚于再造一座城
景德镇将会成为什么样的城市?将会成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
景德镇将会呈现什么面貌?将会成为一座深具古老韵味,历史和文化及地方特色得到真实、完整、延续的城市。
景德镇将会让人体验到什么?不仅有陶瓷文化,还有民俗民居宗教等多元文化,反差之美,以及厚重历史和现实的融合。景德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传世价值重大。景德镇在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具备了先天条件,具备了很多后续发展空间,同时也凝聚了各方共识。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古城保护方面极为重视,将老城区、老街道、老里弄、老窑址、老建筑的保护提升到战略高度。今年3月3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召开的第40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30)》,并上报省人大批准。同样在今年,我市又启动了申报世界遗产城市计划。
御窑景巷所处片区,是景德镇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御窑景巷的带动,更大范围街区将会被激发活力,”古镇投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珠山中路以北,从中华北路以东到昌江边,以御窑景巷为纽带,都将会实现保护性利用改造。而这么大的片区,正是大御窑遗址范围。这样一来,申报世界遗产城市将有更多内容,比单纯依靠御窑讲故事丰富多了。说到这里,这位工作人员有些激动。
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缺乏城市建设规划,乱拆乱建现象严重,已经破坏了城市的历史面貌,历史文物古迹散落城市各个角落,保护力度不够,许多已经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城市新建城区缺乏与老城区协调,建筑风格与景德镇市历史文化名城风格不合。因此,老街区、老建筑、老里弄的保护和利用,事关城市未来。有专家认为,老城区的保护利用跟新区开发模式完全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同。在全国没有几个城市能复制景德镇现有模式。正是因为这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御窑景巷项目,并寄予厚望,有关部门也给予支持和配合。开街后的御窑景巷,将以全新的街区形态,全新的展示方式,让世人看到真正的景德镇,并从这个窗口,看到这座千年古镇的新未来。
在谈到御窑景巷和城市未来发展时,胡景平认为,景德镇的现代化、商业化跟外地比有先天不足,城市体量也小。但是可以另辟蹊径,做城市文化,做充满传统文化元素活力的城市,“我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再造一座城市。”胡景平说。
(责任编辑:刘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