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闽籍书画家黄慎:怪而不怪 艺传百代

2015-06-18 08:28:35 未知

  

  宁化城区南大街瘿瓢园的黄慎塑像

  

  记录黄慎诗作的《蛟湖诗钞》

  文化名片

  黄慎,1687生,卒年不详,原名盛,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福建宁化人。黄慎是清朝以来福建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曾先后三次到扬州,长期居留,与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鳝、汪士慎等,并称“扬州八怪”。

  黄慎的诗文、狂草书法、绘画被称为诗书画“三绝”。黄慎的诗直抒胸臆,清新流丽,别出境界,著有《蛟湖诗钞》四卷。他擅长人物画,多作工笔,以狂草笔法入画,变为粗笔写意;亦工画花卉蔬果、虫鱼鸟兽、山水楼台。以草书笔法作的写意画,则是黄慎超越前人,推陈出新的艺术成果。书法艺术上,其字疏影横斜、苍藤盘结,字中有画。

  今年4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扬州。6月10日,栏目揭晓最终结果,市民收藏的“扬州八怪”代表画家黄慎所画的《钟馗图》,当选为此次活动的“扬州民间国宝”。

  专家点评说,这幅《钟馗图》是黄慎“狂草入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堪称中国古今画坛上的绝世孤品。

  刘海粟曾评价黄慎:“怪而不怪,艺传百代。”许多人也许没有想到,这位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的“怪人”竟然是三明宁化人。

  佛龛灯下借光苦读

  今年79岁的陈勤宁长期在宁化县文化系统工作,研究黄慎已有几十个年头。

  陈勤宁说,黄慎在艺术上取得大成就,最关键的是他勤奋好学。

  康熙二十六年,黄慎诞生于宁化县城一个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十四岁时,父亲客死湖南,家中的重担落在母亲身上。母亲靠做女红养活一家人。

  黄慎从小聪慧,爱好绘画。母亲见他爱画,便叫他去学习画像。十六岁时,他来到建宁县拜师专学画像。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他把老师的功夫学到手,从此便以画像为业,挣钱养家。

  母亲告诉他:“儿为是,良非得已。然吾闻此事,非薰习诗书,有士夫气韵,一画工伎俩耳。”同乡张钦容看了他的画也说:“子不能诗,一画工耳;能诗,则画亦不俗。”

  黄慎自此醒悟。十八九岁时,他白天给人家画肖像,晚上寄居僧寺苦读。据传,一天深夜,僧寺的一位老和尚在巡寺的时候,发现黄慎坐在佛龛灯下,他以为是与父母斗气而出逃的淘气鬼,便劝他回家。黄慎拿着书怯怯地说,家里穷,买不起灯油,特来借光读书,老和尚听后感动,特地给油灯添了一根灯芯,把灯拨得更亮了,还特地搬来一尊石鼓,摆在灯下,方便他读书。后来老和尚干脆搭了个铺,让他苦读之后在寺里安歇。久而久之,佛龛下的青石板上,留下他的脚印。

  饱读诗书,黄慎逐渐掌握声韵格律,学会了作诗。黄慎有诗描述这段生活:“十年容类打包僧,无怪秋霜两鬓髡。历尽南朝多少寺,读书频借佛龛灯。”

  在绘画上,他从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倪云林和同时代的上官周的作品中受到启发,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经过近二十年的勤学苦练,黄慎自学成材,既善作诗,又善草书,擅长人物画,对花卉蔬果、虫鱼鸟兽、山水楼台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从小画工到诗书画“三绝”

  卖画糊口,黄慎大半辈子都在异乡度过。“清贫一世,漂泊半生”是他人生的写照。

  康熙五十八年,黄慎32岁时,离家远游,行走于福建、江西、广东、江苏、浙江各地,边卖画,边游览山川名胜,广交朋友。

  当时有“天下文人半在扬州”之风。几经转徙,黄慎选定在扬州落脚。

  在扬州两年中,黄慎名声渐起,站稳脚跟。雍正五年,他回家乡宁化接老母到扬州奉养。

  在扬州的这几年里,他交了不少朋友。《听雨轩笔记》记载,黄慎在扬州与郑板桥友谊最深。两人书画往来频繁,留下许多真迹。郑板桥为黄慎写过一首七绝:“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在黄慎的《钟馗酌妹图》《漱石手砚图》《月夜游平山图》等画上,都留有郑板桥的题诗。

  谢堃《春草堂集》记载,黄慎初到扬州,仿萧晨、韩范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又闭户三年,变楷为行,变工为写,又三年,变书为大草,变人物为泼墨大写。

  黄慎侨居扬州十二载。这12年里,黄慎以诗书画“三绝”名噪大江南北,当时有诗云:“瘿瓢之名满天下。”

  雍正十三年,黄慎母亲思念家乡,黄慎举家迁回宁化,在家乡授徒传艺。乾隆十六年,黄慎65岁,母亲去世,孝顺的他倾其所有,为母亲建立了贞节牌坊。之后,黄慎又重游扬州,居住6年,才返故里。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宁化知县陈鼎的帮助下,黄慎的《蛟湖诗钞》付梓刊印,了结一生的夙愿。《蛟湖诗钞》集诗339首,集为四卷。

  专家评价,黄慎的“怪”在于敢于创新,如以狂草笔法入画,开创一代画风。“不怪”在于黄慎的画,在画面与题句之间,总是讲究一种和谐的美,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觉。

  漫漫书画传承路

  黄慎出生于端午节。每逢端午节,宁化黄慎书画院都会举行书画笔会,众多书画爱好者聚集在院内,切磋书艺,缅怀这位杰出的书画家。

  黄慎书画院成立于2010年,收集、挖掘、整理分散在民间的有关黄慎书、诗、画,开展黄慎书画培训。

  除端午节举行笔会缅怀大师外,每年清明节,书画院的画师和宁化县的书画爱好者都会来到位于城郊的黄慎墓祭扫。1991年被列为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黄慎墓,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于1987年8月重修。

  1987年8月,黄慎诞辰300周年,宁化县隆重举行纪念活动,出了一本纪念文集,并在南大街口瘿瓢园竖立黄慎塑像。塑像高9.9米。基座前刻有刘海粟大师题写的行楷像赞“怪而不怪,艺传百代”。基座后刻的是南京艺术学院陈大羽教授题写的篆书像赞“一代画圣,千秋楷模”。

  近几年,宁化乡贤丘幼宣经过多年研究,出版了《黄慎研究》一书,这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黄慎的力作。宁化县配合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黄慎全集》大型艺术作品集,分为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诗文书法等,并影印《蛟湖诗钞》。编者表示,此作品集的出版,不仅是对艺术大师黄慎的纪念,也将进一步推动福建文化艺术传统的挖掘、研究及传承、发展。

  为纪念黄慎,鼓励民间创作,2007年,宁化县设立了“黄慎文艺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表彰和奖励宁化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作的文学、书法、美术等优秀文艺作品,迄今已举办三届。

  宁化县文广出版局局长唐又群认为,黄慎是宁化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要做好宣传,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客家历史文化,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有关专业人士要深入对黄慎的诗书画研究,推陈出新,使它成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推手。同时,要做好普及工作,在网络媒体快速、便捷的今天,更要注重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普及到中小学的教育当中去,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宁化的文化遗产,了解宁化的名人故事,在增强文化修养的同时更加爱国爱乡。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牛静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