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热点】互联网建构时代下艺术教育的革新焦虑

2015-06-18 08:34:39 罗书银

2015年6月12日,“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高等艺术院校国际校长论坛”在中央美术学业美术馆举行

  导言:2015年6月12日,“为社会创新的美术教育——高等艺术院校国际校长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学院的校长就社会创新与艺术教育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在论坛结束之后,雅昌艺术网对部分院校的校长进行了采访。在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校长Joel Baumann看来,中国的艺术院校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中与中国政府对中国艺术院校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确实,观察这几年来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发展变化,在国家要求做出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艺术院校正在呈现出不断扩张与调整的趋势。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国内艺术院校校园的扩张时代

  在此次参与高校论坛的几位大学校长中,包括: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校长Nicolas Bourriaud、东京艺术大学校长MIYATA Ryohei、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校长Joel Baumann、德国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大学校长Bernd Kracke几位国外的校长,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鲁迅美术学院校长韦尔申、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这几位国内的艺术学院院长。可以说,这几所艺术院校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知名的。

鲁迅美术学院校长韦尔申

  通过国内外几位艺术院校校长对本校的介绍,我们发现,国内艺术院校似乎正处在急速发展,不断扩大的阶段。比如鲁迅美院即将落成的沈阳新校区;西安美院也将在未来建成一座占地1580亩的新校园。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国内几所重要的艺术院校,几乎都已建成或即将建成一个新的美丽的校园。

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校长Joel Baumann

  对此,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校长Joel Baumann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出了羡慕之情:“我觉得中国政府对艺术院校的支持是非常令人羡慕的,所以现在中国的艺术院校的校园可以扩建成非常大的规模,而且建的非常漂亮。对于德国来说,现在政府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的钱投入到教育中。因为艺术教育已经完成了它自身发展的体系。近些年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学校产生,或者有些学校需要一个新的校园,但是这种现象不会是很普遍的。”

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大学校长Bernd Kracke

  而另外一位来自德国的校长: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大学校长Bernd Kracke则证实了这一点:“在过去的9年里,我们一直希望建一个新的校园,但是在实现方面还有些困难。”

  范迪安院长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了这样的现象:“随着二十世纪头十年艺术院校的扩招,中国的美术院校无论是在学校的规模还是专业布局、学科建设上都在不断地进行新的调整和改变。当然,在学校规模不断的扩大下,就需要新的校园的建立。”

  范迪安谈到,中国的美术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中国艺术的先贤们通过向西方学习,引进了包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在内的西方艺术形式。在当时,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教育,这些艺术形式连同他们的教学方法被称为艺术的新学;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年代,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相适应,中国的艺术教育主要是向前苏联学习。到了1980年代,中国向世界开放之后,中国的艺术教育开始面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形成了国际交流的新格局。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艺术院校的扩招带来了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新问题。”

  有学者曾经做过简单的分析,与中国1982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当时全国的艺术院校大约有20所左右,在校生约1000人,而现在包括各个综合性大学下面的艺术院校,已经增加至2000所,在校人数比原来扩大了1000倍左右。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

  就目前国内的艺术院校在校生来看,比如西安美院目前在校生约为8000人,中央美院为600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是当下全国重点艺术院校的普遍规模。而对比此次参加“高校校长论坛”的几所国外大学的情况来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目前的在校生约为500位左右;德国奥芬巴赫造型艺术大学为650位左右;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的在校生则是800名左右。这种人数上的差距会带来艺术教育上的直接差别。

  Bernd Kracke谈到这种小规模的艺术院校的好处:“对比其他学校几千、上万人的规模,我觉得我们学校是比较好的规模,这也是一种优势。我们不想那么大,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每天跟他们见面,叫出他们的名字。我们分设计和艺术两个院系,有25位教授,18位教师,18个工作坊。每个学生都能给老师打电话,发邮件,老师与学生几乎可以保持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交流。”

“高等艺术院校国际校长论坛”现场

  互联网建构时代 艺术教育的革新焦虑

  当然,在不同学校规模的背景下,Joel Baumann认为:“学校的创新教育才是关键所在,因为艺术教育不仅需要一个美丽的场所,同时也需要将这些艺术的种子很好地培育成真正的植物。”

  正因此,范迪安谈到:“显然,中国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正在迎头赶上,而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互联网建构的时代,无论是历史悠久的美术学院还是年轻的,所面临的一致问题都是创新的问题。”

  而在创新的同时,范迪安认为不能忽视的便是自己国家的国情与传统。在此次几所国内的艺术院校中,鲁迅美院及西安美院的院长都表示,书法课是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在他们看来,这是祖先留下来的重要的文化传统,不能丢,如果中国的高等艺术院校都不研修中国文化,是站不住脚的。

  传统不能丢也是范迪安院长的一致观点:“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职责是要体现自己的文化责任。对于中国来说,现代的转型速度如此之快。因此,面临的急迫问题是文化传统渐行渐远,文化的记忆在不断丧失。中国美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不曾间断的传统,也是东方艺术观念和表达方式的重要代表。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艺术教育,包括艺术家的创作,比较多的朝向世界,特别是西方的风格流派和观念。现在需要更多的将目光投向自身的传统,将传统艺术的资源进行当代的转换。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的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坚持人文主义的意识。将自身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

  对此,Joel Baumann认为这是中国艺术院校的一大特色:在自身的传统基础上,注重艺术教育的当下与未来。这不仅是中国艺术院校应该坚持的,也是所有的艺术院校应该坚持的。

  与此同时,在各个艺术院校校长看来,如今的美术教育,都不可脱离的与当下社会现状,社会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Bernd Kracke谈到:“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现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对于我们的计划来讲意味着什么,现在和未来有什么样的驱动力,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我觉得现在的时代正是一个变革时代,比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包豪斯,现在是面临数字革命,这已经在进行,同时也将持续下去。我们并不是要摒弃以前的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也要迎接新的技术,否则我们没办法更好地进行教学。因为学生们现在已经适应新的技术和数码时代。”

  范迪安谈到:“今天的美术学院与社会之间已经没有了围墙,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全球文化的相互激荡与碰撞使高等艺术教育进入了新的语境。经济的转型和创新的浪潮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加上网络时代带来的全球信息交汇,使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方向。”

  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校长Nicolas Bourriaud看来:“当下,艺术院校并不只是灌输教学的地方,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体,这种综合体应该包括艺术品、藏品、展览、出版物等等,它不是一种狭义的艺术世界,而是一种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本身并不是一种传输的材料,而是应该在学校里面创造出帮助学生成长为艺术家的条件。比如一些相关的技能,它不仅仅是理论的东西,有的时候是各种方面的组合。我们需要把这些整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让学生从物品当中找出文化内涵,在我们建设的生态环境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激发他的思维的场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实现的目标。”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校长Nicolas Bourriaud

  正如Nicolas Bourriaud所言,在当下如何使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社会更好地建立联系成了各个艺术院校都在思考的艺术教育问题。比如国内各个艺术院校当下正在如火如荼举办的毕业季展览,以此来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西安美院院长郭线庐谈到:“我们坚持了15年的毕业生作品拍卖会,在西部,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每年到这个时间,大家都想来看看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作品对这个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对这个社会有哪些作用。因为所有毕业生的作品,既是推介自己,也可以参加竞拍。我们委托社会上的拍卖公司来完成拍卖工作,这也是架起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桥梁的艺术教育的改革设想。”

  而无论如何,在国内艺术院校不断扩张,建立美丽的新校园的当下;在互联网建构的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地在艺术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更好地连接艺术教育与社会发展,应该是每个艺术院校都需要思考的教育问题。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